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猪ALAS1基因的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养猪 2020

摘要:通过比较序列测定法,在ALAS1基因第9内含子发现T/C突变,建立了PCR-MspI-RFLP分型技术,并在3个中外猪种中进行多态性分型,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还在长白猪和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并与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和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所有胎次产仔数都呈现CC>TC>TT的趋势.其中,CC型个体和TC型个体的所有胎次产仔数分别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5).因此,ALAS1基因在两个猪群中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可能为提高猪产仔数性状提供一个有用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ALAS1 产仔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恒温下灰茶尺蛾种群两性生命表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CSCD

摘要:灰茶尺蛾是安徽及周边省份重点防控的茶树害虫之一。以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为研究手段,以得出其种群特征,从而为控制其种群增长规模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灰茶尺蛾内禀增长率r=0.1883,周限增长率λ=1.207 2,净增殖率R_0=248.65粒,平均世代周期T=29.24 d。(2)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在卵期至3龄幼虫期等4个阶段中较高,其峰值依次为1、0.839 1、0.824 4与0.838 8。(3)3条生殖力曲线(f_(xj)、m_x、l_xm_x)均于初产卵历约28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7.76粒、85.63粒和65.67粒;生殖价值V_(xj)曲线在初产卵历约27 d时达到峰值,为307.25粒;生命期望最大值e_(0,1)=27.60d。由以上结果可得出:恒温下(26±1)℃,灰茶尺蛾种群属于r对策者,且种群处于扩增状态;自初产卵历约31 d始,灰茶尺蛾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l_x)急剧下降,直至成虫全部死亡;雌成虫期是灰茶尺蛾种群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其对后代的主要贡献集中于初产卵历经约27~28 d之时。

关键词: 茶树 灰茶尺蛾 两性生命表 r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花黄精新品种'皖黄精3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黄精3号’是以系统选育方式从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群体中选出的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生长周期125 d左右。植株茎秆直立或略弯曲,平均直径1.5 cm,平均株高95cm。叶片宽大,椭圆形,长宽比常小于2,绿色,草质。根状茎肥厚、姜形、黄棕色,3年生(栽培)平均单株鲜质量395.7 g,黄精总多糖含量13.06%。高抗根腐病。

关键词: 黄精 系统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钵苗育秧和群体起点构建对不同类型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摘要:以大穗型品种Y两优9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99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秧龄、播种量和株距配置对杂交中籼稻钵苗机插栽培条件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类型杂交中籼稻品种钵苗育秧适宜的播种量均以2~3粒/钵为宜,大穗型杂交中籼稻品种的适宜秧龄和株距配置分比为20~25d、15.7~20.7cm,穗粒兼顾型品种的适宜秧龄和株距分比为25~30d、12.4~15.7cm.

关键词: 钵苗机插 秧龄 播种量 株距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凤丹栽培技术要点

园艺与种苗 2020

摘要:薄壳山核桃和凤丹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薄壳山核桃幼树栽植后3~4年才能挂果有收益,可以通过林下套种的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增加短期产出.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诸多问题,符合当前或今后绿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主要从凤丹的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及栽植株行距、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贮藏等方面总结了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凤丹的技术要点,为发展薄壳山核桃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凤丹 林下经济 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D8B基因编码区克隆和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猪CD8B基因的编码区及检测其碱基变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CD8B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提取大白猪脾脏总RNA后,用RT-PCR扩增CD8B基因.结果 表明,扩增得到长785 bp猪CD8B基因序列,包含完整的630 bp编码区(共编码209个氨基酸),并检测到1个同义突变(c.204A/G).经预测,猪CD8β蛋白的分子式为C1053H1702N296O279S10,分子量为23 293.51,理论等电点为10.24,不稳定系数为50.40,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041;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延伸链为主,含1个IgV样结构域;存在1个长21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1个跨膜区;含1个N-糖基化位点和4个O-糖基化位点.同源性分析表明,猪CD8β蛋白与8个哺乳动物(普通牛,水牛,山羊,绵羊,猫,狗,小鼠,大鼠)的相似性在49%以上.分子进化分析表明,猪CD8β蛋白与普通牛、水牛、山羊、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猫、狗,最远的是小鼠、大鼠.本试验为研究猪CD8B基因的结构和免疫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CD8B基因 编码区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茭白贮藏期间的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比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耐贮藏茭白品种和最佳贮藏时间,以6个品种带壳新鲜茭白为试验材料,在(1±1)℃温度下进行贮藏,分析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茭白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含水量、表皮色泽等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持续下降且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1~15 d期间,下降幅度为8.05%~32.06%,贮藏60 d时供试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在32.4~34.2mg·kg~(-1)之间;粗蛋白含量在贮藏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其中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和六安茭降幅在40.0%左右;贮藏期间各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浙茭3号在贮藏60d时纤维素含量比入贮时增加了127.58%;含水量在贮藏期间保持缓慢下降趋势。综上,贮藏30 d,各供试品种均能保持较好的商品性,但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贮藏45 d,浙茭6号、浙茭3号和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下降较明显;贮藏60 d,只有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变差。

关键词: 茭白 贮藏 品质 商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品种猪肉低温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肉类研究 2020

摘要:为探究安徽地方品种猪的品质特性,以圩猪和六白猪的背腰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其在4℃低温贮藏1~9 d期间肉色、pH值、水分、嫩度、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圩猪肉样的亮度值(L*)较为稳定,黄度值(b*)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六白猪肉样的L*和b*显著减小(P<0.05),二者的红度值(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2个品种猪肉的pH值变化相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圩猪肉样的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而六白猪肉样的水分含量在前3 d显著降低,随后缓慢上升(P<0.05);贮藏期间2个品种猪肉样的嫩度不断降低;六白猪肉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均高于圩猪肉样,而TVB-N含量、TBARs值均较低(P<0.05);圩猪肉样的初始菌落总数高于六白猪肉样(P<0.05),并且之后持续上升.圩猪和六白猪的胴体肌肉具有不同的品质属性和贮藏特性.

关键词: 地方品种猪 冷却肉 理化性质 安全性 脂肪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的提质增效作用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摘要: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关键词: 小麦 配方肥 产量 养分含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关键技术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桃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实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徽省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受到巨大挑战。通过5年多的实践试验,针对安徽省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总结分析了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生产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桃园规划、品种选择、栽植管理和果实采收等技术,为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品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