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恒温下灰茶尺蛾种群两性生命表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袁争 1 ; 张家侠 2 ; 曹士先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福建省武夷岩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茶树;灰茶尺蛾;两性生命表;r对策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灰茶尺蛾是安徽及周边省份重点防控的茶树害虫之一。以年龄-阶段特定两性生命表为研究手段,以得出其种群特征,从而为控制其种群增长规模提供参考。结果如下:(1)灰茶尺蛾内禀增长率r=0.1883,周限增长率λ=1.207 2,净增殖率R_0=248.65粒,平均世代周期T=29.24 d。(2)特定年龄-阶段存活率在卵期至3龄幼虫期等4个阶段中较高,其峰值依次为1、0.839 1、0.824 4与0.838 8。(3)3条生殖力曲线(f_(xj)、m_x、l_xm_x)均于初产卵历约28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7.76粒、85.63粒和65.67粒;生殖价值V_(xj)曲线在初产卵历约27 d时达到峰值,为307.25粒;生命期望最大值e_(0,1)=27.60d。由以上结果可得出:恒温下(26±1)℃,灰茶尺蛾种群属于r对策者,且种群处于扩增状态;自初产卵历约31 d始,灰茶尺蛾种群特定年龄存活率(l_x)急剧下降,直至成虫全部死亡;雌成虫期是灰茶尺蛾种群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其对后代的主要贡献集中于初产卵历经约27~28 d之时。

  • 相关文献

[1]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2]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3]不同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伟立,叶涛,孙钦玉,牛婷婷,张家侠. 2023

[4]稀土对茶树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的影响. 石锡林,杨普,李逸秋,李兵. 2000

[5]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罗毅,苏有健,张永利,孙力,胡善国,王烨军,廖万有. 2014

[6]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潘建义,洪苏婷,张友炯,朱跃进,廖万有,韩文炎. 2016

[7]安徽茶树良种选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汪春园,吴新荣. 2003

[8]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进展. 吴琼,王文杰,雷攀登,张家侠. 2012

[9]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皖茶7号”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 阮旭,王文杰,程孝明. 2018

[10]茶树新品种'金鸡1号'. 刘丹丹,阮旭,焦小雨,王雷刚,吴琼,王文杰. 2023

[11]黄化茶树新品种'霍黄1号'. 王雷刚,焦小雨,刘丹丹,阮旭,吴琼,王文杰. 2023

[12]中生茶树新品种‘皖茶10号’. 刘丹丹,王雷刚,阮旭,焦小雨,吴琼,王文杰. 2024

[13]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周汉琛,杨霁虹,王辉,黄建琴,丁勇,雷攀登. 2023

[14]茶树无性系后代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研究. 王烨军,徐奕鼎,方吴云,夏先江. 2011

[15]3个小区域茶园秋季红茶品质与生化成分分析. 王雷刚,徐奕鼎,刘丹丹,程孝明,汪升毅,阮旭,吴琼,焦小雨,王文杰. 2021

[16]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雷攀登,吴琼,徐奕鼎,王烨军,丁勇,黄建琴,廖万有,王文杰. 2012

[17]茶树栽培中的气象影响及防灾技术. 夏先江,罗仲兴,刘盛旭. 2010

[18]香叶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NUDX1的进化分析. 周汉琛,杨霁虹,徐玉婕,吴琼,雷攀登. 2022

[19]不同茶树品种中CsNUDX1基因催化功能、启动子结构及功能分析. 杨霁虹,周汉琛,徐玉婕. 2023

[20]茶树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差异研究. 周汉琛,雷攀登,杨停,丁勇,黄建琴.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