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氮浓度对中籼型水稻苗期物质重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摘要:为分析苗期不同氮浓度对中籼水稻品种物质重和氮利用率的影响.笔者以近来大面积应用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在6个氮水平下测定苗期物质重与氮利用率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氮浓度的增加,水稻品种苗期物质重呈现抛物线变化趋势.中籼水稻品种均在氮浓度1.5 mol/L时物质重积累达到最大值,中籼水稻品种苗期最佳水培氮浓度为1.5 mol/L.'黄华占'(HHZ)与'两优671'(LY671)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氮能力.在正常供氮1.00~1.50 mol/L时,'OM052'、'协优52'(XY52)均表现出较高的氮利用率.根干重、根冠比均与氮利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氮高效品种苗期评价参考指标.

关键词: 水稻 中籼型 物质重 氮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各茶区茶树品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参加品比试验的各茶区茶树品系的遗传多样性,选取50对SSR引物对安徽省各茶区68份茶树品系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13个,50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在95~370 bp,有效等位基因(Ne)值为1.05~17.22,平均为6.10;观测杂合度(Ho)值为0.00~0.99,平均为0.38;期望杂合度(He)值为0~1,平均为0.62;各引物的Shannon信息指数(I)值为0.12~3.06,平均为1.86;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04~0.94,平均为0.72;基因流(Nm)值为0.11~4.45,平均为1.03.选出8对核心引物组合,构建DNA指纹图谱.聚类结果表明,68份茶树品系的居群可聚成3类,与居群的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地理距离越近的品系,遗传一致度越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可以为安徽省茶树良种的改良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品系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蛋鸡笼养工艺和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蛋鸡生产主要采取笼养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蛋鸡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蛋鸡笼养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鸡舍环境控制技术也变得愈发重要.文章介绍了我国蛋鸡养殖笼具系统和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我国蛋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蛋鸡 笼具 环境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浦花鳜多元养殖模式关键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秋浦花鳜是安徽地方水产优良养殖品种.基于当前秋浦花鳜主要养殖模式,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总结,系统归纳了秋浦花鳜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养殖以及大水面增养殖等多元养殖模式及其关键技术.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下,秋浦花鳜均表现出优异的适应性、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可进一步示范应用.

关键词: 秋浦花鳜 主养 混养 网箱养殖 大水面增养殖 关键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关键词: 丙炔噁草酮 残留 消解 水稻 稻田环境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猪跨群体遗传联系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中国畜牧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猪联合育种中,场间关联率(CR)常作为确定不同种猪群体能否开展联合遗传评估的指标,该指标则依赖于表型和系谱记录。随着猪基因组选择技术(Genomic Selection,GS)在现场育种中的应用和逐步推进,利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信息实现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多个种猪群体的跨场联合遗传评估,是加快遗传进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的基础,不同群体之间遗传联系的评价方法还是主要围绕对联合遗传评估结果的定性评价上。利用基因组信息来更加直接或定量的评价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联系,对参考群体构建及育种目标的选择均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跨群体遗传联系评价的方法,并分别介绍了其在奶牛和猪联合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为探索更适合联合遗传评估群体间遗传联系评价的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 群体 遗传联系 场间关联率 联合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萝卜叶部病害的病状特征及防治

园艺与种苗 2020

摘要:对胡萝卜黑斑病、褐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这3种胡萝卜叶部病害的病原、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胡萝卜 叶部病害 发生规律 危害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目的]验证水稻养分专家系统(NE)在淮南市潘集地区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及不施氮(NE-N)、磷(NE-P)、钾(NE-K)和空白无肥的对照CK,并与测土配方施肥ST和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较.水稻成熟期考察产量性状,测定籽粒产量. [结果] NE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相较于FP 和ST,NE平均节氮23.1% 和14.9%,磷肥投入较FP增加12.4%而与ST持平,钾肥用量比FP增多41.6%较ST节省16.6%,氮磷钾比例较为适宜. NE较不施氮、磷、钾的对照分别增产23.68%~72.48%、7.05%~16.05%、5.35%~19.27%,平均增长42.66%、11.63%和12.28%;与CK和FP相比,NE产量相应提高25.90%~84.31%和8.05%~16.17%,平均增产52.95%和12.19%,与ST产量基本持平.氮磷钾的增产效应顺序为N>>K>=P.[结论]水稻养分专家系统NE具有很好的节肥增产效果和技术优势.

关键词: 养分专家系统 氮磷钾用量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茶树促生菌固化剂的研制及其施用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茶园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和促生菌的定殖效率,以茶园土壤和茶树生长特性为条件,筛选耐酸铝和养分转化效率较高的菌株,再通过固定化技术,获得固定化促生菌剂,以游离态菌液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比较菌株的土壤定殖、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养分状况。试验筛选出一株红酵母菌属的菌株(Rhodotorula sp.)命名为WYS2。通过固化技术(0.25%活性炭吸附2%菌体后,用1%海藻酸钠+2%琼脂包埋)制作的促生菌固化菌剂,在与有机肥施用40 d后促生菌WYS2在土壤定殖效率较游离态菌悬液提高293倍。同时在0~20 cm土层中,与不施用菌株WYS2处理和施用游离态WYS2菌悬液处理相比,固定化WYS2菌剂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3.4%~39.8%,速效钾含量增加了18.1%~25.1%,铵态氮含量增加了36.4%~45.1%。因此,认为利用筛选出的促生红酵母菌WYS2结合固定化技术使用后可有效提高其土壤定殖效率,同时促进茶园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铵态氮等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

关键词: 促生菌 红酵母菌 固定化 土壤定殖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生物有机肥产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4 548 kg/hm~2时,产量为2 428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促进油菜植株个体的生长,替代24%~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20.8%~31.2%.在施用有机肥1 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24%,油菜产量达2 941.5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31.2%,替代化肥34%与替代化肥24%油菜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增加有效角果数,提高千粒重.在该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4 548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为20%~30%时,能有效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改善油菜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油菜 商品生物有机肥 用量 有机替代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