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猪细小病毒分子病原学研究进展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

摘要:猪细小病毒能引起母猪以初产发生流产、不孕,产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为特征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猪细小病毒病在世界各地的猪场广泛流行,给养猪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该文主要对猪细小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分子结构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猪细小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分子病原学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分子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双季稻区适宜紫云英品种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品种。[方法]2016年于安徽桐城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7个紫云英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鲜草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南昌种、湘肥1号、弋江籽,其中南昌种的鲜草量最高,达31 657.65 kg/hm~2,比湘肥1号增产0.51%,比弋江籽增产8.23%;信阳种、弋江籽、湘肥1号鲜草中氮磷钾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固氮、吸收富集磷钾能力最强的是弋江籽和湘肥1号,氮、磷、钾总积累量分别达193.50、186.45 kg/hm~2。[结论]从产青量、干物质量、养分富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弋江籽和湘肥1号适宜于安徽沿江双季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同纬度双季稻区的种植和利用。

关键词: 紫云英 品种 产量 养分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食性快速驯化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食性驯化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点之一.本文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投喂方法,实现了大口黑鲈食性的快速转化,缩短了驯化时间,提高了驯化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食性 快速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本研究采集安徽省7市13县(区)草地贪夜蛾样本共167份,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两个分子标记对样品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草地贪夜蛾样本中86.23%是水稻型,13.77%是玉米型,而且安徽地区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高度一致.针对水稻型和玉米型的Tpi基因序列10个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安徽草地贪夜蛾样品Tpi基因的第3和4位差异单倍型位点有3种不同类型.其中118个样本为玉米型(AT),20个样本为水稻型(GA),29个样本为杂合型(AT/GA),但根据差异单倍型位点的数量判断,所有样品仍属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的多种寄主,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在安徽省均有种植,该虫对安徽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安全隐患.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分子鉴定 玉米型 水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株禽腺病毒的鉴定和分析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摘要:[目的]对六安、郭河、宣城、肥西某养殖户送检的疑似腺病毒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为进一步鉴别、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集病例中鸡的肝脏,提取病毒DNA,根据Genbank已登录腺病毒的hexon基因设计引物,通过PCR检测病料中腺病毒,对扩增的序列进行连接转化和阳性克隆子筛选,并对扩增到的序列进行测序鉴定,最后将获得的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分析确定安徽省部分地区禽腺病毒血清型。[结果]临床中疑似腺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心包积液和肝脏肿大,用设计的引物均检测出大小为599 bp的目的基因条带,序列比对结果发现,此次检测的腺病毒均为4型腺病毒。[结论]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禽腺病毒的方法,为安徽省地区禽腺病毒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禽腺病毒 hexon 测序 血清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19

摘要:新形势下,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促进转型升级和提升产业能力为导向,强化农业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因地制宜做好精准扶贫科技规划、加强院地结对帮扶、树立科技示范样板、发挥人才扶贫效应等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扶贫 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为明确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对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与常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盛花期,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株高、主茎直径、叶长、叶宽、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较亲本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要高,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皖芝11号盛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亲本材料皖芝2号和对照品种豫芝4号高24.45%和34.45%,且其具有最高的经济系数(0.212);杂交品种皖芝11号的每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出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皖芝11号产量为1 430.0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豫芝4号,适宜推广种植。

关键词: 芝麻 三系杂交品种 皖芝11号 隐性核雄性不育保持系 株型特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土著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摘要:安徽土著鳜类资源丰富,养殖方式多样,养殖分布广泛,苗种需求量大,为了开展安徽土著鳜鱼人工繁育,文章从鳜鱼亲本选择、培育、催产及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得出鳜鱼苗开口第1~17 d投喂配套饵料鱼规格及数量,以期促进鳜鱼产业发展.

关键词: 土著 鳜鱼 规模化 人工繁育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吡虫啉包衣对油菜发育和蚜虫抗性发展的不利影响

中国农技推广 2019

摘要:油菜是重要的油料和蛋白作物,也是使用较多的轮作作物.然而,植食性昆虫在油菜生长发育的初期对油菜造成的危害会明显限制油菜的产量[1,2].蚜虫是发生最为严重的一种害虫,不仅取食为害,还能通过传播病毒病减少油菜的产量.目前,主要通过施用化学药剂来防治蚜虫.新烟碱类杀虫剂作为一类有效的神经刺激剂,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与防控研究

古今农业 2019

摘要:明代安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农业恢复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基于地方志及相关文献所载史料,系统梳理了明代安徽水灾、旱灾、蝗灾三大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成因,并总结了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研究表明,明代安徽水灾、旱灾、蝗灾发生主要集中在明朝中后期,其中水旱灾以皖北地区发生较重,蝗灾以沿淮和江淮地区发生较重.针对上述农业自然灾害,明王朝主要采取了兴修水利工程、掘挖蝗卵、捕捉蝗虫等农业防控措施,为现代农业自然灾害防御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明代 安徽 农业自然灾害 预防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