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关键词: 助剂PDMS 10 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


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FPSM组)和9%发酵牡丹籽粕(9%FPSM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9%FPSM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9%FPSM组的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颜色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9%FPSM组的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ω-6/ω-3 PUFA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总PUFA和ω-3 PU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9%FPSM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TG、尿素氮(UN)、IgA、IgM含量和ALP活性及T-AOC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丙二醛(DM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生产性能;添加5%和9%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蛋黄中ω-3 PUF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黄山黑鸡饲粮中发酵牡丹籽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5%.
关键词: 发酵牡丹籽粕 黄山黑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大麦茎、叶、穗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麦不同组织(茎、叶和穗)在不同刈割期对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安徽省两个主栽饲用大麦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两年度两个品种茎、叶和穗分别在齐穗期及其后14 d和28 d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组织、刈割期及组织×刈割期互作效应对饲草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年度效应主要影响产量,其他互作效应因品种和性状不同而异。饲草产量随刈割期后移增加,对其贡献表现为茎﹥穗﹥叶,第2年度高于第1年度。饲草品质性状在组织间和刈割期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度间仅在单个品种若干性状上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表现为穗﹥叶﹥茎,且随刈割期后移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为茎﹥叶﹥穗,且随刈割期后移前3个性状先降后升,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持续上升;粗脂肪含量为叶﹥穗﹥茎,且随刈割期后移上升。综上,在株高相当时,增加穗部比例可提高大麦饲草产量和品质;刈割期后移可提升饲草产量但降低品质。基于本研究,选育大穗、多叶型品种,适期刈割,有望同步提升大麦饲草产量和品质。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基于RDN-YOLO的自然环境下水稻病害识别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自然环境下水稻病害识别准确度易受复杂背景干扰、病害类间差异小难以准确识别等问题,以提高水稻病害识别精度并进行模型的有效轻量化为前提,提出了一种水稻病害识别网络模型(RiceDiseaseNet, RDN-YOLO)。以YOLO v5为基本框架,在主干网络的特征提取阶段嵌入跨阶段部分网络融合模块(C2f),增强模型对病害特征的感知能力,并引入空间深度转换卷积(SPDConv),扩展模型的感受野,进一步提升模型对小病斑特征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嵌入SPDConv结构,并利用轻量级卷积GsConv替换部分标准卷积,提高颈部网络对病害部位的定位和类别信息预测的准确性及推理速度;以穗瘟病、叶瘟病、胡麻斑病、稻曲病和白枯病5种常见水稻病害为研究对象,在自然环境下采集水稻病害图像,制作水稻病害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病害检测精确率高达94.2%,平均精度均值达93.5%,模型参数量为8.1 MB;与YOLO v5、Faster R-CNN、YOLO v7、YOLO v8模型相比,模型参数量略大于YOLO v5,但平均精度均值最高约高12.2个百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模型复杂度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水稻病害识别效果。
关键词: 水稻病害识别 YOLO v5 跨阶段部分网络融合模块 空间深度转换卷积 轻量化


中生茶树新品种‘皖茶10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茶10号’是从安徽省潜山市茶树地方群体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一叶期为4月上旬,一芽二叶期为4月上中旬;芽叶颜色黄绿色,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质量58.3 g。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7.3%,茶多酚19.2%,游离氨基酸4.2%,咖啡碱3.8%。制绿茶香气品质突出。适宜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气候相近的江南、江北茶区种植。


低蛋白日粮对朗德鹅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对朗德鹅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低蛋白日粮在朗德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选择480只18日龄朗德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4.6%组、14.8%组、15.0%组和18.0%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其中14.6%组、14.8%组和15.0%组为低蛋白组,18.0%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低蛋白组的平均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蛋白组的平均日增重均低于对照组,且14.6%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4.8%组、15.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蛋白组中14.6%组的平均日增重最低,为65.06 g,与14.8%组差异显著(P<0.05),与15.0%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蛋白组死淘率、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低蛋白日粮虽然会降低朗德鹅的日增重,影响其生长性能,但也降低了朗德鹅患病风险,提高了其成活率。


乳酸菌在蔬菜发酵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调味品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发酵蔬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乳酸菌作为蔬菜发酵中的关键菌,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影响发酵蔬菜品质和乳酸菌代谢的环境因素、蔬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对其他细菌的影响以及乳酸菌提高发酵蔬菜品质的作用,以期全面了解乳酸菌在蔬菜发酵中的作用机理,为其在发酵蔬菜中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2 fluid extraction, 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 MD)温度对分离纯化生姜精油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结合分子蒸馏(SFE-MD)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分子蒸馏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姜精油的综合得率为2.53%,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精油得率0.96%(P<0.05)。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烯是生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百分含量达70%以上,其中α-姜烯百分含量为42.13%,高于水蒸气蒸馏生姜精油α-姜烯百分含量40.59%。该方法绿色环保,萃取率高,精油品质好,为生姜精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姜精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