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灌浆、花后干物质转运及植株糖含量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不同氮肥运筹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小麦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特性、植株糖含量及产量等影响。【方法】以小麦白湖麦1号为试验材料,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3个施氮量:180、210、240 kg/hm2;3个基追比:5∶1∶4、7∶1∶2、5∶4∶1)对安徽省长江中下游小麦干物质转运、氮肥利用、籽粒灌浆特性以及植株糖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开花期与成熟期干物质分配量呈上升趋势,而小麦花后干物质转运则呈现先高再低的趋势,以210 kg/hm2的施氮量为最高;相同施氮水平,基追比7∶1∶2 (基肥∶分蘖肥∶拔节肥)条件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产量为最高。在相同基追比处理下增加施氮量能提高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与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日,而小麦籽粒干重、理论千粒重以及平均灌浆速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基追比5∶1∶4有利于提高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且将籽粒灌浆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较高的籽粒干重。施氮提高了叶片的同化物生产能力,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对成熟期茎秆碳水化合物含量的进一步分析,增施氮肥降低了茎秆蔗糖浓度,提高茎秆可溶性总糖含量。【结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白湖麦1号小麦高产的氮肥施用量应以210 kg/hm2为最佳,而基追比应参考7∶1∶2。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特性 植株糖代谢
5种多元复配除草剂对天敌昆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及初级风险评估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5种多元复配除草剂38%丙草胺·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5%氟唑磺隆·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42%双氟磺草胺·草甘膦可分散油悬浮剂、75%吡氟酰草胺·唑啉草酯·异丙隆水分散粒剂和35%二氯吡啶酸·氨氯吡啶酸·草除灵悬浮剂对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分别开展了其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研究并评估其初级风险。[方法]采用指形管药膜法开展了天敌昆虫的急性毒性研究,并采用安全系数进行初级风险评估。[结果]上述5种除草剂对松毛虫赤眼蜂24 h-LR50分别为6.317×10-3、5.283×10-3、1.269×10-2、>9.000×10-2、>2.625×10-2mg a.i./cm~2,其中前3种除草剂的安全系数分别为1.03、0.73、0.93,为中等风险性,后2种除草剂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0,为低风险性。上述前2种除草剂对七星瓢虫羽化时的LR50分别为1.684×10-2、1.557×10-2mg a.i./cm~2,安全系数为2.75、2.11,为中等风险性;后3种除草剂对瓢虫羽化时LR50分别大于6.817×10-2、4.500×10-2、1.313×10-2mg a.i./cm~2,安全系数均大于5,为低风险性。[结论]38%丙草胺·氯吡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35%氟唑·异丙隆可分散油悬浮剂、42%双氟·草甘膦可分散油悬浮剂对天敌昆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有一定风险性,所以在杂草防除期间应与赤眼蜂释放期错开,同时避免在天敌昆虫繁育期使用。
关键词: 多元复配除草剂 赤眼蜂 瓢虫 急性毒性 初级风险评估
皖浙花猪干腌火腿源血糖调节肽的分离纯化、鉴定及量子化学表征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小肽抑制糖类消化的机理,制备皖浙花猪干腌火腿肌肉的水提物和胃胰酶消化产物,分离纯化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较高的组分,鉴定、筛选其中的肽序列,采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分子前线轨道分布和能量、静电荷分布、键长等结构和电荷参数,推测活性位点。结果表明:1)酶解后火腿肌肉的粒径减小、降糖活性提高;2)水提物和胃胰酶消化产物经过葡聚糖凝胶分离后分别获得两个组分(S-Ⅰ、S-Ⅱ)和3个组分(WY-Ⅰ、WY-Ⅱ和WY-Ⅲ);3)利用质谱技术从高活性组分WY-Ⅱ中鉴定出104条长度8~24的肽序列,筛选出Peptide Ranker程序评分大于0.7的5条序列;4)前述序列的最高占据轨道多分布在精氨酸的胍基及氨基端附近基团,而最低未占轨道多分布在羧基端及附近基团;5)能级差ΔEL-H较低的序列GPMGPSGPR、LGFGGPSGPNAGR、APAPAPAPAPAPPK可能具有较高活性。根据库伦定律,其活性位点分别定位于精氨酸的C106H108、亮氨酸的C10H12和赖氨酸的C176H177,都位于C—H键。研究为探究肽的血糖调节机制,证明地方品种猪的营养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血糖调节 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肽序列 量子化学计算 干腌火腿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产量品质及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以撂荒地正茬种植高丹草(yr0)为对照、苜蓿1年龄(yr1)、3年龄(yr3)、5年龄(yr5)后轮作高丹草3种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法,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轮作后高丹草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差异、轮作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变化,阐明了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土壤微环境的角度评价了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正茬高丹草相比(yr0),苜蓿轮作高丹草促进了后茬高丹草叶片数量及产量的增加,3年龄苜蓿(yr3)轮作高丹草与正茬(yr0)高丹草相比,后作高丹草产量增加了63.23%(P<0.05),粗蛋白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也相应提高;后作高丹草土壤p H值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持续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持续增加,5年龄(yr5)苜蓿轮作高丹草后有机质含量比正茬高丹草(yr0)土壤增加了78.25%、全氮含量与正茬高丹草(yr0)土壤相比增加了34.88%(P<0.05);蔗糖酶活性在1年龄(yr1)苜蓿轮茬高丹草土壤中最高,脲酶在3年龄(yr3)后茬土壤中活性最高;在苜蓿轮作高丹草根际土壤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担子菌和聚合菌;前茬苜蓿3年龄(yr3)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P<0.05);前茬苜蓿5年龄(yr5)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最高(P<0.05);苜蓿轮作高丹草土壤中的绿弯菌、浮霉菌、放线菌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结构关系紧密,苜蓿-高丹草轮作处理下,前作苜蓿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了土壤酸化及调整营养物质循环,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能够促产增效,但是种植年限不宜过久,种植年限超过3年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会打破平衡。该结果为江淮地区苜蓿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构建饲草可持续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苜蓿-高丹草轮作 高丹草生长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
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安徽省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κ-酪蛋白(CSN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奶牛生产性状及奶品质的影响。通过PCR克隆CSN3基因cDNA,使用DNA测序法检测40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群体遗传信息分析并将检测出的SNPs位点基因型与奶牛产奶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CDs区序列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即13 068 bp处C/T替换,13 124 bp处A/G替换。g.13068C>T位点CC型奶牛的基因型频率为0.52,日均产奶量比CT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TT型奶牛乳脂率最高,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T型奶牛乳脂率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CT型奶牛乳蛋白率最高,TT型奶牛牛奶尿素氮、群内级别指数(WHI)含量高于其他2个基因型奶牛,但差异均不显著。g.13124A>G位点AA型奶牛乳蛋白率比AG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AG型奶牛日均产奶量比AA型奶牛高,乳脂率比AA型低,体细胞数比AA型高,牛奶尿素氮及WHI含量低于AA型,但均差异不显著。结论:g.13068C>T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分子标记,g.13124A>G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率的分子标记,CSN3基因可能是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主效或候选基因。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CSN3基因 单核苷酸突变 分子标记
黟县黑猪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55头黟县黑猪的血液样品,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4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分型,分析黟县黑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黟县黑猪群体中,14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7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约12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1—12.37,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31—1;14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含量为0.65—0.91,均具有高度多态性,累积排除概率达99.9%,说明选择的14个微卫星标记能够对黟县黑猪的亲缘关系进行鉴定。
关键词: 黟县黑猪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基于多维间注意力机制的水稻病害识别模型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病害的快速、准确识别是水稻病害防治的前提,也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水稻病害识别的准确率,本研究提出一种多维间的三维注意力水稻病害识别模型Inter_3DRiceNet网络模型,通过3个不同维度(通道维度、高度维度以及宽度维度)提取水稻病害特征信息。通道维度主要构建基于通道关系的三维立体注意力机制,通过建立一维的通道间关系注意力机制再结合二维空间关系,最终获得基于通道关系的三维注意力特征信息。高度维度建立的是基于高度维度关系的三维注意力机制,而宽度维度建立的是基于宽度维度关系的立体注意力机制。然后将以上3个不同维度的注意力信息进行简单的相加再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病害提取特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获取输入图像更丰富的特征,而且可以获得不同维度的立体空间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自建的6种真实自然环境水稻病害数据集中,本研究提出的Inter_3DRiceNet网络模型在测试集取得了98.32%的最高准确率,高于经典网络模型ResNet34、ResNet50、MobileNetV2、DenseNet、EfficientNet_B0和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型SENet和GCT。可见本研究方法有效提高了水稻病害的识别准确率,获得了优于经典网络模型和通道注意力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有助于提升自然环境下对常见水稻病害的识别性能。
关键词: 水稻病害 三维注意力 多维间关系 注意力机制 识别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和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桑树新品种‘皖桑3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树‘皖桑3号’是以‘皖桑1号’为母本、‘农桑1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得。树皮青灰色,叶心脏形,叶尖短尾状,叶缘呈钝齿或乳头齿状,开雌花。产叶量高、叶质优。抗涝、抗寒性强。适于作庭荫树或行道树,可在公园绿地、草坪中孤植或是在浅滩、盐碱地等绿化造林,也适于养蚕叶用。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关键词: 助剂PDMS 10 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