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62条记录
褪黑素在主要茄果类蔬菜抗逆境胁迫中的应用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褪黑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保守性多效分子,参与调控植物多个生长发育过程和应激反应。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褪黑素对提高作物耐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良好的作用。褪黑素作为一种高效抗氧化剂,通过调节逆境抗氧化系统相关酶和转录因子的转录水平来清除活性氧(ROS)等自由基,改善营养吸收、渗透调节物质的产生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性。此外,它还通过参与合成、激活植物应激相关激素来减少逆境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本文综述了褪黑素的合成与代谢,以及近10年褪黑素在主要茄果类蔬菜抗逆境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今后在蔬菜抗逆境胁迫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褪黑素 茄果类蔬菜 逆境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品种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40只24周龄京粉6号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的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0.50%和0.75%绿茶粉组的产蛋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1.00%绿茶粉组(P<0.05),1.00%绿茶粉组产蛋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0.75%绿茶粉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绿茶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绿茶粉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0.50%、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对盲肠Chao1、Richness、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绿茶粉对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绿茶粉有助于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了蛋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组成结构,日粮中绿茶粉适宜添加量为0.50%~0.75%。

关键词: 绿茶粉 蛋鸡 血清抗氧化指标 盲肠微生物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部分地区鸡场鸡毒支原体与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与垂直传播调查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安徽部分地区规模鸡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流行感染情况,试验采集21家鸡场鸡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3家种鸡场的种鸡群及其后代雏鸡进行MG和MS的病原检测,分析种鸡及其后代雏鸡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MG和MS的鸡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24%和90.48%,鸡群平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5.08%和77.01%;商品蛋鸡和种鸡的MG和MS血清阳性率高于育雏育成鸡;鸡群日龄越大,MG和MS的血清阳性率越高,其中300日龄以上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均为100%。病原检测发现,种鸡场存在不同程度的MG和MS感染,其中MS感染率高于MG;种鸡感染率与其后代雏鸡的垂直感染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在垂直感染的雏鸡关节组织检测出MS病原。结果表明,MG和MS在安徽鸡场中的感染较为严重,垂直传播是雏鸡早期感染的重要途径,并且MS在雏鸡垂直感染的早期即可侵入关节组织。

关键词: 安徽 规模鸡场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调查 垂直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低温烘焙对白化品种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烘焙提香对白化品种绿茶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白叶1号’绿茶为材料,设置不同时间烘焙处理(60℃,0、40、80、120 min),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仪(UHPLC-Q-Exactive/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白叶1号绿茶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烘焙40 min有利于白叶1号绿茶品质的提升,随着烘焙时间增加,茶汤浓度和香气强度下降,涩味凸显。总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随着烘焙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儿茶素组分除GC、C、GCG以外,其余组分含量均随烘焙时间增加而先升后降。UHPLC-Q-Exactive/MS共鉴定出61个类黄酮化合物,其中38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7个组间差异的关键化合物,包含5个黄酮醇苷、木麻黄素以及原花青素B4,这些物质在烘焙80 min和120 min后明显下降。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随着烘焙时间增加,挥发性成分总量呈上升趋势。二甲基硫、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庚醛、2-己烯醛、正壬醛、苯甲醛、1-辛烯-3-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Ⅱ、香叶醇、β-紫罗兰酮、雪松醇是影响白叶1号绿茶的关键香气成分(ROAV>100)。香气特征贡献度(Aroma character impact value,ACI)分析显示,烘焙40 min茶样中复杂气味总ACI最低,愉悦香气总ACI最高,而烘焙120 min茶样则相反。本研究结果为白化品种绿茶加工中烘焙提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化品种绿茶 烘焙 非挥发性成分 挥发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新品种川烟10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烤烟新品种川烟101(原编号A601)是以(红花大金元×RG11)F1为母本、(云烟85×K346)F1为父本杂交,以提高品种黑胫病抗性、烟叶易烤性为主要目标,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烤烟纯系新品种。该品种田间长势强,植株塔形,叶片开片较好,适应性广,成熟特性好,易烘烤,中抗黑胫病和赤星病。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综合感官质量、物理特性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香型风格凸显程度较强;综合质量与主对照K326相当,优于副对照云烟87。川烟101是一个抗性、产量和品质都较好的优良烤烟纯系新品种,适合在西南烟区、东南烟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 川烟101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抽穗扬花期遭受高温胁迫会严重限制其高产和稳产,选育优良的耐热品种是解决水稻热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批量且有效地鉴定品种耐热性是耐热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水稻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中界定温度的设置却不尽相同.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模拟田间高温,以高温结实率(HTx)为指标,对耐热性鉴定体系中界定水稻品种耐热性差异的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化温度区间设置8组试验,分别处理第1批材料,处理组最高温度为39.0 ℃时,各品种高温结实率差异最明显;在温室设定3组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第2批材料,在第2组处理(39.0 ℃)中,各品种高温结实率差异最明显;综上,筛选出区分水稻品种耐热性的最高界定温度为39.0 ℃.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扬花期 耐热性 高温结实率 界定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肽的功能活性及在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

中国调味品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小,一般由3~6个氨基酸组成。大豆肽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易吸收、高营养、低成本等优点,并且具有抗癌症、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功能,在食品、制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应用限制因素,常见的限制因素如具有苦味、乳化性差、色泽不佳等,阻碍了其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文章综述了大豆肽的功能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大豆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肽 功能 食品加工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8月14日、8月25日、9月4日和9月14日4个播期,研究秋季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生育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均气温降到10℃时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期处理玉米鲜穗可在冬季反季节上市;而9月4日之后播种,受低温冷害影响,鲜食玉米植株无法完成正常生命周期。与播期8月14日相比,播期8月25日鲜食玉米吐丝前和吐丝后生育期分别延长8和17 d,鲜穗在12月23日成熟;株高降低13.61%,穗长减小10.03%,秃尖长增加29.43%,穗粒数减少17.86%,产量降低13.68%,但效益增加35.52%,达71 910.00元/hm~2。因此,在沿江地区冬季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种鲜食玉米,鲜穗可反季节上市,效益较高;而9月4日之后不宜播种鲜食玉米。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秋季播期 设施栽培 反季节上市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元数据的夏季鸡舍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鸡舍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为探究夏季蛋鸡舍环境质量及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基于多元数据的分析方法,首先采集鸡舍内7类关键环境因子数据,按照热环境、光环境和气体环境分组,再根据改进D-S证据理论规则进行迭代融合,得到蛋鸡舍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而分析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以夏季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为试验鸡舍开展试验。结果显示: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下四层的环境质量和平均产蛋率的最优位置均处于鸡舍前端;平均产蛋率最差的位置处于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上四层平均产蛋率最优位置为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适宜;平均产蛋率最差位置和环境质量最差位置均为鸡舍后端(靠近风机端)。在试验鸡舍所有检测点中,平均产蛋率高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大都为适宜,平均产蛋率低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或差,鸡舍内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平均产蛋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该研究为准确评价蛋鸡舍环境质量,揭示蛋鸡舍环境质量对产蛋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多元数据 数据融合 改进D-S证据理论 层叠式蛋鸡舍 环境质量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