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绿豆窄叶突变体vrnl9基因的精细定位与转录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片是绿豆最重要的光合作用场所,其形态结构影响光合作用、群体结构和产量。筛选和鉴定绿豆叶形突变体材料,为探究叶片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和叶形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在皖科绿3号EMS(Ethyl methyl sulphonate)诱变突变体库中鉴定出1个窄叶突变体vrnl9,并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基因定位和转录组分析。表型分析发现,窄叶突变体vrnl9叶片宽较野生型皖科绿3号显著减小,叶面积和叶柄长也显著缩减;突变体主茎退化,生育期延长10 d。在突变位点的定位中,本研究利用苏绿16-10与突变体vrnl9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表明,窄叶突变体vrnl9的窄叶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χ~2=1.40)。BSA测序分析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9染色体上0~3.1 Mb的区间内,结合图位克隆的方法,本研究将窄叶基因vrnl9定位在标记NL-15和NL-28之间354.6 kb的区间内。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皖科绿3号相比,突变体vrnl9中有182个基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86个上调、96个下调。KEGG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窄叶基因vrnl9和解析绿豆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豆 窄叶 vrnl9基因 基因定位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OSCA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通透性阳离子通道蛋白(OSCA)在植物调节高渗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 OSCA 基因家族在茶树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茶树全基因组数据对OSCA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CsOSCAs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对CsOSCAs在茶树不同组织、不同抗旱性品种间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基因组包含 12 个OSCA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sOSCA1~CsOSCA12;CsOSCA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 667~831 bp,蛋白分子量在 76 630.55~93 563.99 kDa之间,等电点在 6.15~9.33 之间,含有 9~12 个跨膜结构域,均含有特征保守结构域DUF221,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可以分为 4 个亚族;10 个CsOSCAs基因定位于茶树 7 条染色体上,2 个 CsOSCAs 基因定位于未锚定染色体的 contig 上;CsOSCAs 基因编码的蛋白二级结构含有 32%~38%的跨膜结构和 60%~68%的 α-螺旋;CsOSCAs 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sOSCA2、CsOSCA3、CsOSCA11、CsOSCA12 基因在干旱敏感的品种CN98 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 2 个耐旱品种,9 个基因响应PEG胁迫,其中CsOSCA2、CsOSCA3、CSOSCA5、CsOSCA8、CsOSCA10 和CsOSCA12 受干旱胁迫强烈诱导;进一步分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显示,6 个基因含有干旱诱导响应元件,11 个基因含有脱落酸响应元件.由此推测茶树OSCA基因家族在茶树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研究为茶树OSCA基因功能分析与茶树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OSCA基因家族 Ca2+通道 全基因组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新品种皖农1号的选育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皖农1号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桃新品种,为中油桃4号的变异株.平均单果重138 g,果实椭圆形,缝合线浅,果形对称,表面光洁、颜色亮丽,果肉致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以上,黏核.在安徽省亳州地区5月下旬成熟,果实成熟期比中油桃4号提前20 d,不裂果,丰产性好.

关键词: 新品种 选育 极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酿造调味品中生物胺分析与控制研究进展

中国调味品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酿造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多种潜在的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是影响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会使人体产生各种毒害反应,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文章对生物胺的产生原因、毒性和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生物胺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酿造调味品的食用安全性及有效控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生物胺 酿造调味品 检测技术 控制方法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窄叶突变体vrnl11的精细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豆叶形突变体和叶形调控基因的鉴定,可为品种叶形的遗传改良提供种质资源,也有利于解析叶片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从皖科绿3号EMS诱变突变体库中筛选到窄叶突变体vrnl11,利用vrnl11/皖科绿3号和vrnl11/中绿1号的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用x2检验确定F2群体中不同表型植株的分离模式.以vrnl11和中绿1号及中绿5号构建的2个F2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BSA测序技术和图位克隆的方法完成vrnl11的精细定位.表型鉴定结果表明,vrnl11叶片宽和叶面积较野生型皖科绿3号分别减少25.7%和21.7%.遗传分析表明,vrnl11的窄叶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调控.BSA测序分析将突变位点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15.0 Mb至末端4.7 Mb的区间内.利用新开发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将vrnl11定位在标记nl-61和nl-46之间186.5 kb的区间内,包含9个预测基因.这些研究结果为克隆vrnl11和解析绿豆叶片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绿豆 窄叶 突变体vrnl11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品种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绿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将240只24周龄京粉6号商品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的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0.50%和0.75%绿茶粉组的产蛋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显著高于1.00%绿茶粉组(P<0.05),1.00%绿茶粉组产蛋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0.75%绿茶粉组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0%绿茶粉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绿茶粉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0.50%、0.75%和1.00%绿茶粉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添加0.50%、0.75%和1.00%绿茶粉对盲肠Chao1、Richness、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绿茶粉对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绿茶粉有助于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了蛋鸡盲肠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组成结构,日粮中绿茶粉适宜添加量为0.50%~0.75%。

关键词: 绿茶粉 蛋鸡 血清抗氧化指标 盲肠微生物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的研究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抽穗扬花期遭受高温胁迫会严重限制其高产和稳产,选育优良的耐热品种是解决水稻热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批量且有效地鉴定品种耐热性是耐热品种选育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水稻耐热性鉴定技术体系中界定温度的设置却不尽相同.结合历史气象数据,模拟田间高温,以高温结实率(HTx)为指标,对耐热性鉴定体系中界定水稻品种耐热性差异的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标准化温度区间设置8组试验,分别处理第1批材料,处理组最高温度为39.0 ℃时,各品种高温结实率差异最明显;在温室设定3组不同的温度,分别处理第2批材料,在第2组处理(39.0 ℃)中,各品种高温结实率差异最明显;综上,筛选出区分水稻品种耐热性的最高界定温度为39.0 ℃.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扬花期 耐热性 高温结实率 界定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肽的功能活性及在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应用

中国调味品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肽是大豆蛋白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小,一般由3~6个氨基酸组成。大豆肽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易吸收、高营养、低成本等优点,并且具有抗癌症、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生物功能,在食品、制药、化妆品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存在应用限制因素,常见的限制因素如具有苦味、乳化性差、色泽不佳等,阻碍了其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文章综述了大豆肽的功能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大豆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肽 功能 食品加工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元数据的夏季鸡舍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鸡舍环境质量直接影响蛋鸡产蛋性能。为探究夏季蛋鸡舍环境质量及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提出基于多元数据的分析方法,首先采集鸡舍内7类关键环境因子数据,按照热环境、光环境和气体环境分组,再根据改进D-S证据理论规则进行迭代融合,得到蛋鸡舍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而分析其对产蛋性能的影响。以夏季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为试验鸡舍开展试验。结果显示:八层层叠式蛋鸡舍下四层的环境质量和平均产蛋率的最优位置均处于鸡舍前端;平均产蛋率最差的位置处于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上四层平均产蛋率最优位置为鸡舍中端,该位置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适宜;平均产蛋率最差位置和环境质量最差位置均为鸡舍后端(靠近风机端)。在试验鸡舍所有检测点中,平均产蛋率高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大都为适宜,平均产蛋率低于86%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或差,鸡舍内各检测点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平均产蛋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该研究为准确评价蛋鸡舍环境质量,揭示蛋鸡舍环境质量对产蛋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多元数据 数据融合 改进D-S证据理论 层叠式蛋鸡舍 环境质量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