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不同单倍体诱导系之间杂交组合诱导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个具有一定亲缘、性状差异的诱导系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MT041组配成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Stock6改良系×MT041和高诱1号×MT041,开展其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散粉量、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在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和散粉量等方面均具有超亲的优势;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高诱1号×MT041在单倍体诱导率上同样具有超亲的优势;进一步验证表明这二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具有较为稳定的单倍体诱导能力,可作为大规模单倍体育种中诱导花粉源。


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研究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2)与密度x(株/hm~2)方程为y=0.40591xe~((-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2)与密度x(株/hm~2)方程为y=0.43136xe~((-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2为宜。


鳜鱼发酵过程营养物质动态变化
《食品工业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鳜鱼在发酵过程中理化性质和营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对探讨鳜鱼发酵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鳜鱼发酵7 d时水分含量达59.5%,失重率达11.67%,水分活度为0.94,含盐量2.45%。与鲜鳜鱼相比,臭鳜鱼肌肉黏度增大,总蛋白含量有所下降,氨基态氮和挥发性盐基氮均呈增加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Lys,其在鲜鳜鱼中含量达22.30 mg/100 g,其次是Pro,Gly,Ala和Glu;发酵初期的鳜鱼游离氨基酸总量有所下降,但发酵成品臭鳜鱼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又比鲜鳜鱼明显升高。


基于腐烂指数的草莓采后货架期预测模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采后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贮藏过程中的腐烂指数的变化、货架期与贮藏温度的关系,将红颜草莓贮藏于不同温度(273、278、283、288、293、298 K)下,测定其腐烂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零级反应对草莓腐烂指数的变化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应用Arrhenius方程,建立了草莓腐烂指数与贮藏温度、时间之间的动力学预测模型,活化能(Ea)及速率常数(kf)分别为:Ea=5.82×104J/(mol·K)、kf=1.71×1011exp(-7.0×103/T)。在275、280、285、290、295、300 K贮藏温度下,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的相对误差(RE)为5.89%,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可以接受。对基于果实腐烂指数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经验证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可以较好地预测273~300 K贮藏温度下草莓果实贮运过程中的货架期。


新常态下加强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 2016
摘要:长期以来,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快整合农业科技资源,构建创新联盟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是主动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新形势和新要求,对新常态下高效协同创新的农业科研体系和管理模式的有益探索,也是安徽省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强产业、可持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科研院所发展状况与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从项目、学科、团队、平台和机制"五位一体"方面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建议。


高铁含量猪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化及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新鲜猪血红细胞裂解原液依次用10%、20%、30%、40%、50%、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并分步收集沉淀,获得粗猪血红蛋白。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主要集中于50%和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中,杂蛋白主要集中在10%~4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50%和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后获得的粗猪血红蛋白用DEAE-Sephrose FF阴离子交换色谱进一步分离,均获得了单一蛋白峰,对出峰处各管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均为分子量为16.4 ku的单一条带,为猪血红蛋白的单亚基分子量,经PDQuest软件分析纯度为95.2%,比市售的猪血红蛋白纯度(约为85%)高。采用Bradford法测定各步分离组分的蛋白浓度,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得率占总蛋白的49.69%;纯化猪血红蛋白的溶解度为32.96%;纯化后猪血红蛋白的含铁量为0.335%,与血红蛋白中理论铁含量0.35%接近。


摘顶时间对漫水河百合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探讨摘顶时间对漫水河百合产量的影响,找出最佳摘顶时间,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方法]比较花蕾初现前20 d、花蕾初现前10 d、花蕾初现和不摘顶处理对漫水河百合磷茎重、产量和预防早衰的影响。[结果]花蕾初现时摘顶的百合产量显著高于花蕾初现前10~20 d摘顶或不摘顶的处理。[结论]花蕾初现时摘顶最利于漫水河百合产量的提高。


菜籽源锌螯合肽的制备、纯化和结构解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蛋白制备水解物,运用固定金属亲和层析(IMAC-Zn2+)和葡聚糖凝胶G25(Sephadex G25)层析分离纯化;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鉴定序列;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ECT)、双硫腙比色法(DCM)、原子吸收光谱(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锌螯合率。试验表明:菜籽蛋白的4 h水解物锌螯合潜力最佳;分离该水解物获得3个肽组分(I,Ⅱ和Ⅲ),其中Ⅱ和Ⅲ具有锌螯合能力;进一步分离后分别获得3个(Ⅱ-1,Ⅱ-2,Ⅱ-3)和2个肽组分(Ⅲ-1和Ⅲ-2),组分Ⅱ-3的锌螯合率最高,高于同浓度的谷胱甘肽(GSH)(P<0.05);鉴定Ⅱ-3序列获得4条肽,即Ala-Arg(AR),Asn-Ser-Met(NSM),Gly-Lys-Arg(GKR)和Glu-Pro-SerHis(EPSH)。其中NSM的锌螯合率最高,来源于菜籽蛋白NADH-enoyl-ACP reductase Chain A序列中的296-298氨基酸残基。因此,菜籽蛋白可以作为微量元素螯合肽的优良来源。
关键词: 锌 菜籽蛋白水解物 螯合肽 固定金属亲和层析 碱性蛋白酶


霍米斛人工繁殖栽培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霍米斛是我国濒危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名贵中药材,为保护开发利用该珍稀物种,于2014—2015年在霍山县太平畈乡开展了人工繁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霍米斛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栽培,规划生产,头年3—4月播种,20 d可见种子萌发,60 d成为原球茎,原球茎培养60 d长出丛生芽(1.5~2.0 cm),丛生芽再通过生根壮苗培养成为石斛组培苗,组培苗根1~3个,叶片3~4个,根茎粗0.25~0.35 cm,苗高2~3 cm,次年4月移栽大棚,11月苗高4~6 cm,3~5节,单株叶片3~5片,根茎粗0.5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