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培模式(模糊匹配)
7条记录
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的新技术途径。针对北纬32°地区一季中稻生产温光资源有余而双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生产温光资源不足的情况,本文介绍了适宜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早熟中稻+再生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品种和播期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割留茬高度选择等方面的内容。选择隆晶优1212水稻品种,应用该模式在霍邱县2个村进行种植,机收测产结果表明,头季稻单产达10 500 kg/hm~2,再生稻单产达2 955~4 386 kg/hm~2。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为江淮单季稻种植区域中稻生产节本、增产、增效提供助力。

关键词: 早熟中稻 再生稻 一种两收 栽培模式 应用效果 北纬32°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几个误区

中国食用菌 2016

摘要:以四川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羊肚菌菌株S1、S2和从安徽省岳西县采集的野生羊肚菌分离出的菌株A1、A2作为母种,分别制成原种和栽培种,采用不同的栽培场地和栽培模式进行比较试验,确定菌种的性质、适宜的场地和适宜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原种和栽培种菌丝后期有变浅黄现象者为优质菌种,土壤以泥沙壤最佳,应根据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栽培模式

关键词: 菌株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的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优化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方法]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基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江淮地区稻草覆盖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确定稻草覆盖秋马铃薯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采用费乌瑞它品种马铃薯获得产量高于16320.52kg/hm2的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6.255万~7.050万株/hm2,施用基肥(N∶P∶K含量45%的三元复合肥)1025.4~1211.7kg/hm2,最适播种期8月17~21日。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播种时期,其次是播种密度,最后是基肥用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江淮地区秋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秋马铃薯 栽培模式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获得安徽地区最佳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和播种期,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促进稻草秸秆还田。[方法]2009年以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开展春马铃薯不同稻草覆盖模式和播种期对比试验,对出苗期、成苗率、产量、大中薯率和稻草还田率等综合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各个小区中,出苗最早的均是稻草+地膜覆盖模式的处理。4月1日测量时处理2马铃薯植株高度仅为9.25cm,而处理1稻草覆盖植株高度为13.25 cm,稻草+地膜覆盖植株高度为16.50cm。4个不同播种时期,均以稻草+地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和大中薯率最高。稻草+土覆盖模式稻草秸秆还田效果最好。[结论]江淮地区在2月2日前后采用稻草+土覆盖进行马铃薯栽培较为合适,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稻草还田效果好等优点。

关键词: 马铃薯 稻草覆盖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系列3000kg/hm~2无公害大豆栽培模式及调控策略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在皖豆 2 1、皖豆 16、合豆 1号、合豆 2号品种成果转化过程中 ,根据近年在安徽省阜南县示范基地试验结果 ,研制出一套适于淮北获得单产 3 0 0 0kg/hm2 无公害大豆的栽培模式。该模式是由大豆生长发育系列和栽培技术规程构成的 ,并通过各生育阶段形态变化的状况 ,反馈并衡量栽培技术规程的使用效果 ,使这个模式呈现一个整体、互动、协调、高效的运转机制 ,有效地保证大豆高产稳产

关键词: 大豆 皖豆系列 无公害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地区杂交中稻旱作膜秸接力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安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江淮丘陵地区杂交中稻旱作采用膜秸接力覆盖 ,能较好地解决全程覆膜难控蘖、易污染、忌连作和不稳产等难题 ,在同样节水情况下 ,可增产近 2 0 %。该高效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为 :选用耐旱优质高产良种 ;旱育矮壮带蘖秧 ;增施有机肥和长效酸 (中 )性化肥 ;力争早栽 ,宽行适当稀植 ;膜秸接力覆盖 ,够苗揭膜覆秸 ;多蓄雨水 ,旱润三水 ;综合防治草、虫、病害

关键词: 中稻旱作 膜秸接力覆盖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