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方式
《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通过对比国外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状况,分析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必要措施。


安徽烟区土壤硫含量及其对烤烟硫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研究安徽省植烟土壤和烟叶硫含量的关系。[方法]采集池州东至烟区和皖南烟区土壤普查样品,研究不同采样点不同植烟年限的土壤有效硫含量。研究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含量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以及≥15、6~10和1~5 a不同植烟年限的定位样品土壤有效硫和定位样品烟叶全硫含量。[结果]随着植烟年限的延长,施肥造成硫素在土壤中积累量增加;在植烟季节内随着土壤沙性的增强及土壤改良效果越明显时,土壤有效硫含量积累作用越强;土壤硫含量与烟叶硫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烟叶硫含量主要取决于植烟土壤质地类型,土壤黏性越大、酸度越强,越有利于硫素在烤烟叶中积累。[结论]可为实现安徽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霍米斛人工繁殖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珍稀物种、规范种植行为,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霍米斛的生物学特性、种苗繁殖、大棚栽培、管理和采收加工等方面对霍米斛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中国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是实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从科学编制农业园区规划的角度,重点阐述了园区加强协同创新功能设计的必要性,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经营主体、产业链构建与科技创新协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的深入思考,以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者们参考。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在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


江淮地区苗木林地养鸡的生态效益
《浙江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选择江淮地区郁闭度为0.5~0.7,林龄为5 a的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苗木林地,研究不同鸡养殖密度对林木生长、林下植被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对该林牧共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度的林下养殖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和林地土壤碳的积累。林下养鸡促进了广玉兰胸径的增长,养殖密度为300只·hm-2时,对苗木生长的促进最强,胸径增长量较对照组提高37.5%。林下养鸡对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有一定影响,养殖密度为300,450和600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较试验前分别下降22.1%,78.4%和80.4%,林下植被碳储量较试验前分别下降21.7%,63.8%和65.9%。适宜的养殖密度能有效促进土壤总碳和有机碳含量的积累,养殖密度为300只·hm-2时土壤总碳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40.1%和10.5%。综合分析得出,养殖密度以300只·hm-2为最佳,能有效促进苗木生长和土壤碳的积累,并控制对林地环境的破坏。


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华安513”特征特性及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针对安徽省沿淮低洼地势及气候多变的特点,安徽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玉米中心经多年多点品种鉴定试验,选育出具有稳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华安513",该品种抗倒性强,后期秸秆保绿度好,可粮饲兼用。通过构建丰产群体结构、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运筹方式及其它一系列的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和集成,并将该系列配套技术应用于栽培实践来指导农民生产,以便更好的展现该品种突出特色和充分展示轻简化栽培的技术优势。


美拉德反应制备鹅肉风味液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研究美拉德反应条件对鹅肉风味液的影响,为生产鹅肉风味香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排序检验法筛选出适合进行响应面分析的美拉德反应参数,选择硫胺素添加量、半胱氨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的美拉德反应条件。[结果]8个单因素中硫胺素添加量、鹅脂添加量、半胱氨酸添加量、反应时间等6个单因素对鹅肉风味有显著影响,根据F值排序,最终选择硫胺素添加量、半胱氨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单因素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确定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模型为有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求得美拉德反应制备鹅肉风味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胺素1.09 g,半胱氨酸0.62 g,反应温度118.30℃,反应时间56.33 min。[结论]通过优化后的方法制备鹅肉风味液感官评价最高,达到4.18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