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LC-MS/MS(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徽州毛豆腐中18种氨基酸

食品安全导刊 2023

摘要:本文建立了徽州毛豆腐中18 种氨基酸快速检测的方法,样品以沸水浸提,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在 9 min内可完成所有氨基酸的分离,检出限为2.44~6.36 μg·kg-1,定量限为8.05~20.99 μg·kg-1,加标回收率在 83.60%~101.20%,相对标准偏差在 0.27%~2.61%.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等优点.

关键词: 氨基酸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徽州毛豆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摘要:【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关键词: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赤霉病病粒率 容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农产品中3种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农产品中甲拌磷、丙硫菌唑和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C18净化,采用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在5种基质(糙米、面粉、玉米、白菜、苹果)中,农药及代谢物在0.005~0.5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6,定量限均小于10μg/kg.在0.01、0.10和1.00 mg/kg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71.2%~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8%~16.70%.[结论]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农产品中甲拌磷、丙硫菌唑和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QuEChERS UPLC-MS/MS 农药残留 农产品 代谢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稻田水和土壤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残留

环境化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质分散固相-液质联用法检测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和土壤中残留量的方法,并采用所建立方法分析了安徽、广西和湖北三地稻田水中氰氟草酯和双草醚的消解动态.稻田水样经过滤后直接分析;土壤用乙腈-水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净化,液质联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氰氟草酯、代谢物氰氟草酸和双草醚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田水中分别为0.02、0.01、0.001 mg·L~(-1),土壤中分别为0.01、0.001、0.001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8%—91%、79%—9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4%—14.6%、2.4%—6.1%;氰氟草酯和双草醚在稻田水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5—4.3 d、1.6—4.3 d.

关键词: 氰氟草酯 双草醚 稻田 液质联用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中残留降解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利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LCMSMS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降解影响,不同处理得到的DON毒素降解半衰期范围在54.57~71.44 d,150 d后降解率为78.85%~87.00%,对毒素的降解有加快作用的是自然光>强光(10 000 lx)>黑暗,90%湿度>50%湿度,而高温并不能加快毒素的降解。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液质联用仪 温度 湿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的农药多残留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蔬菜中17种农药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J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和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级质谱检测器测定。[结果]17种农药在0.005~0.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5,检出限0.001~0.004 mg/L;添加水平在0.025~0.25 mg/kg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3.44%~101.58%、相对标准偏差为0.73%~11.09%。[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简便、经济、高效、安全,可用于蔬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确证检测。

关键词: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多残留 蔬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烫预处理降低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酿造 2014

摘要:研究热烫预处理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和薯片油炸工艺优化。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原料进行热烫和非热烫处理,在不同油炸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油炸试验,采用DNS法测还原糖,液质联用法检测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切片的马铃薯进行热烫处理,即75℃热烫150s,能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160℃油炸120s,可降低丙烯酰胺含量至67.18μg/kg。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热烫预处理 还原糖 液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市售早餐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状况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方法,对合肥市售早餐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状况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8个早餐餐馆合肥市消费者经常食用的11个品种107份食品样品,将食物按种类和加工方式等分类后测定丙烯酰胺含量。[结果]油炸和油煎类淀粉类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最高,其中油条丙烯酰胺含量达1 038μg/kg,蒸煮类食物基本未检出。[结论]食物加工应采用蒸煮等相对健康的加工方式,避免采用油炸烘烤等不健康加工方式,并且尽可能地减少早餐食品中油炸类食品的摄入。

关键词: 早餐食品 丙烯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合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C-MS/MS法测定11种鲜切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相同的设定条件下,进行11种鲜切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试。方法:将马铃薯热烫60s,表面干燥,180℃油炸100s,脱油,前处理,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在相同的油炸试验条件下,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是D-519、陇薯-3号、中薯-7号、LK99等,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是中薯-8号、夏波蒂、中薯-3号等。结论:马铃薯品种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鲜切油炸薯片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11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在相同的油炸条件下进行鲜切油炸薯片实验,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其不同品种鲜切油炸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结合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对丙烯酰胺含量进行分析。方法:热烫60s,表面干燥,180℃油炸100s,脱油,样品预处理,待测。结果:在相同油炸实验的基础上,检测出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是D519、陇薯3号、中薯7号、LK99等;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是中薯8号、夏波蒂、中薯3号等,并且丙烯酰胺含量与品种的还原糖含量走向基本相似。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鲜切油炸薯片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