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贤芳 1 ; 董旭 2 ; 赵莉 1 ; 都斌斌 3 ; 卢茂昂 4 ; 邓骋 1 ; 汪建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安徽省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3.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4.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赤霉病病粒率;容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期刊名称: 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6-1197

年卷期: 2022 年 005 期

页码: 1-9

摘要: 【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 相关文献

[1]利用比重和孔隙度评估小麦籽粒饱满度. 赵莉,邓骋,何贤芳,汪建来. 2022

[2]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果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王储炎,阎晓明,任子旭,刘艳伟,贾俊强. 2013

[3]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赵莉,何贤芳,刘泽,朱全贵,葛勇,汪建来. 2019

[4]不同初始条件对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魏翠兰,高伟达,李录久,黄峰,李保国. 2017

[5]南京市售小麦食品中DON毒素含量调查与风险评估. 沙国栋,张勇,冯伟民,卢昱宇. 2009

[6]环境因子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在小麦中残留降解的影响(英文). 孙明娜,王梅,董旭,肖青青,段劲生,高同春. 2015

[7]基于荧光成像系统小麦病害叶片异质性分析. 杜世州,曹承富,袁琳,廖钦洪. 2012

[8]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9]氮肥基追比例对江淮丘陵水稻土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Wang Jiajia,王家嘉,Li Lujiu,李录久,Zhao Xianyou. 2012

[10]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11]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12]铵饱和沸石—磷灰石释放土壤磷的作用和应用. 李录久,殷雄,张琳,陈勇,李国,吴兰云,谢儒章. 1999

[13]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氮肥运筹技术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 2009

[14]小麦品种混播的产量与品质效应初报. 汪建来,孔令聪,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15]加强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努力提升作物栽培学科地位——浅谈安徽小麦栽培学科发展的体会. 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 2010

[16]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2009

[17]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 2009

[18]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19]小麦发酵芝麻粕日粮饲喂生长肥育猪效果研究. 吴东,钱坤,周芬,陈丽园,周学利,徐鑫. 2014

[20]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