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稻虾共作模式下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稻虾共作体系中不同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试验,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稻虾共作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排放量及综合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稻虾共作期间,各处理CH4和N2O排放规律基本一致,均在拔节期出现排放高峰;CH4累积排放量表现为DZ(水稻单作)>DA(水稻澳龙共作)>DD(水稻低密度克氏原螯虾共作)>DG(水稻高密度克氏原螯虾共作),而N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DG>DD>DA>DZ;GWP表现为DZ>DA>DD>DG,与DZ处理相比,DG、DD和DA处理GWP分别降低36.9%、30.7%和18.1%.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水体溶解氧、铵态氮、硝态氮与CH4排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2O排放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稻虾共作降低稻田CH4排放,增加N2O排放,减少GWP,其中DG处理减缓GWP效果最好.在稻虾共作体系中,为了更有效降低稻田系统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需要考虑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的选择.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温室气体 综合增温潜势 养殖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内涵特征、模式解构和关键路径

农业展望 2023

摘要: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是脱贫地区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重要抓手,而理清其内涵特征、模式解构和关键路径是未来有效制定特色产业政策体系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梳理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所具有的联农益贫性、链条脆弱性、路径固定性三大内涵特征,总结凝练了地方政府推进型、内部自然演化型、主体能人驱动型和外部支援植入型4种脱贫地区全产业链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而提出做好全产业链县域发展规划、促进全产业链多维联动发展、优化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完善全产业链综合配套服务等促进脱贫地区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及配套政策等政策建议。同时,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向乡村富民产业演化、突出县域地位作用、由局部向全域转变的三大趋势。

关键词: 脱贫地区 特色产业 全产业链 模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型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7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7号’是从秋葵品种‘盐秋葵112’的变异单株中定向系谱选育出的新品种。果皮浅绿色,果形修长挺直,鲜果长约21 cm,果实直径19~22 mm,平均单果质量17.4 g,单株蒴果数34.1,鲜果产量28 000~34 000 kg·hm-2。该品种早熟性优良,春播出苗后60 d左右可采摘;嫩果果肉厚,宜加工秋葵脆。适合安徽省各地种植。

关键词: 黄秋葵 选育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

畜牧业环境 2023

摘要:现如今,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对牧草饲料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畜牧生产的需求,不仅要扩大牧草的种植面积,还要不断优化饲草饲料的加工技术.在实际种植、加工的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栽培和种植方案,还要结合畜牧养殖的需求进行加工.

关键词: 牧草种植 饲草饲料 加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鱼苗培育翘嘴鳜早苗技术及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对翘嘴鳜早苗需求大,但存在缺少适时、适口活饵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鲫鱼苗培育翘嘴鳜早苗技术,从成本投入、产出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养殖效果.翘嘴鳜早苗培育试验期间总产值是总投入的2.2倍,净利润达344020元/hm2,效益是常规淡水鱼类苗种培育的5~8倍.以鲫鱼苗为活饵培育翘嘴鳜早苗模式是养殖户增产、增收的好方式,应用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翘嘴鳜 鲫鱼 早苗培育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稻茬小麦耐渍品种筛选及应用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摘要:渍害是江淮稻茬小麦普遍发生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进行稻茬小麦耐渍品种的筛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渍害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生化方面造成的影响,为耐渍品种的筛选奠定了基础.同时,总结了耐渍小麦品种鉴定方法及特点,分析了生产上耐渍小麦品种的应用,以期为耐渍小麦品种选育与小麦生产上降低渍害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茬小麦 渍害 耐渍品种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山区蚕桑产业现状分析及规模化发展建议-以泾县为例

北方蚕业 2023

摘要:蚕桑产业具有生产周期短、短期投资少、收益见效快的生产优势,因而是推动农业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优选项目.本文分析了皖南山区发展蚕桑产业的优势,并以泾县为例阐述了泾县发展规模化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意义及亟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发展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安徽省蚕桑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皖南山区 泾县 蚕桑产业 规模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空间计量及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聚焦科技创新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空间计量及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溢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来自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准差冲击表现出持续的正响应,但整体反应并不大;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差贡献率偏小。文章进而从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增强要素流动与集约化配置机制、强化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互动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对接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村产业融合 空间计量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血糖调节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亟需新型的预防、干预、调控手段。食物蛋白源小肽与参与血糖调节的受体、酶、生物分子,以及葡萄糖转运体相互作用,干预并调控血糖水平。它具有组织亲和力和特异性高、副作用低的优势,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糖尿病应对方案。本文综述了食源性血糖调节活性肽的作用机制、动植物食物来源、结构特征、制备和活性评价手段、构效关系研究方法,以及产业化推广的诸多挑战,包括DPP-IV抑制肽、α-葡萄糖苷酶抑制肽、α-淀粉酶抑制肽的序列特征,多种生物信息学技术(电子模拟、分子对接、定量构效关系等)联用分析降糖机制与活性位点。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思路:a.从细胞通路、代谢组学角度明确机理,保障并强化体内功效;b.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结合临床试验评估消化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c.采用新型载体技术,提高肽基活性物质的溶解度、稳定性和渗透性。本文期望为促进降糖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和科学参考。

关键词: 食源性活性肽 血糖调节 肽序列 构效关系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配合力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6022S的选育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602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与6M022(3M178/9311 F6)杂交、自交,经5年7代选择育成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倒伏性好,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鉴定.6022S所配组合表现出熟期适中,株高较矮,粒型较好,抗倒伏,高产优质等特点.

关键词: 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6022S;选育;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