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安徽(模糊匹配)
87条记录
安徽省小蚕人工饲料共育生产技术初探

北方蚕业 2023

摘要: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蚕桑业劳动生产率和设施利用率,促进蚕桑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和工厂化发展。为完善安徽蚕区饲育环境下小蚕人工饲料共育配套技术,本文总结了农村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的实践技术,包括试验地点选择、蚕室及配套设施准备、饲料调制及贮藏、蚕种收蚁、饲育方式、给料方法、匀座与扩座、眠中及眠起处理、温湿度及光照调节标准、消毒防病及饲料防腐等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家蚕人工饲料育应用实践目标。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共育 生产技术 实践目标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安徽省各县、市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82份,并对其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品质等特性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资源中糯稻和有色稻资源丰富,糯稻占资源总数的56.1%,黑米和红米共占34.2%。通过鉴定筛选出具有大穗、高穗粒数、高结实率、高千粒重等优良性状资源34份、抗稻瘟病资源17份、优质资源6份;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鉴定,阐明这些优异资源中所携带的稻瘟病、垩白、香味等基因型。筛选出稻八、夹沟香稻、三粒寸、庄红贡米、庐江小红稻-1和长粒糯稻6份产量、稻瘟病抗性和品质等综合性状优异的资源,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育种提供材料基础。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资源 鉴定与评价 优质 抗稻瘟病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生物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安徽省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翘嘴鲌采样群体(巢湖、武昌湖、新安江和淮河干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结果显示:4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10.4~12.2、5.9~6.9、0.654~0.800、0.739~0.778和0.689~0.738,均显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比95.71%,远高于群体间的4.29%;总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仅为0.043,成对群体间Fst为0.025~0.056,表现为低度分化;群体间基因流值(Nm)为4.21~9.75,表明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新安江群体与巢湖群体亲缘关系最近,与淮河群体最远.使用软件Structure 2.3.4遗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其最佳聚类分组为4,但与各采样群体不相对应,群体间遗传相似个体交叉较多.研究表明:翘嘴鲌4个采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不显著,群体间可能存在种质混杂.

关键词: 翘嘴鲌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安徽 种质混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北方蚕业 2021

摘要:蚕桑产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多元发展、科技服务和加强市场监管5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驱动的主要举措,列举了解决部分种养技术瓶颈问题以及新品种开发、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安徽 蚕桑产业 创新驱动 举措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品种审定、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2017-2020年间659份水稻区试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诱发方法,进行抗性级别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抗性的品种42份,占比6.37%,其中高抗品种17份;感病品种高达255份,占比38.69%。2017—2020年这4年内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率分别为5.81%、27.56%、18.45%、22.09%。比较分析表明,籼稻、粳稻类型间抗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两个自然诱发鉴定圃的抗性鉴定结果差异较大。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总体抗性水平较好,但感病品种比例较高。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稻曲病 抗性鉴定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施肥现状及技术需求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实现化肥零增长下的水稻高产,水稻施肥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需要哪些技术措施来解决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2016~2018年5176个农户的水稻施肥状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肥料品种、养分含量、施用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水稻产量等。根据化肥的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投入量,以理论适宜施肥量对安徽省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单位面积氮磷钾肥用量3年平均分别为氮(N)183.5 kg·hm-2、磷(P2O5)69.7 kg·hm-2和钾(K2O)86.2 kg·hm-2,呈正态分布;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9.4%,而钾肥施用量不足的比例高达49.1%,各水稻种植区之间差异明显。沿淮淮北平原水稻单位面积的氮、磷用量最高,分别为202.4和77.8 kg·hm-2,沿江圩区单位面积施钾量最高,为108.4 kg·hm-2;全省水稻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38∶0.47,年际间变化不大。安徽省水稻肥源主要为尿素和复合肥,采用一基一追和一基二追施肥方式的样本超过总量的80%。总之,安徽省水稻施肥过量问题较为突出,有55%以上的农户处于高产低效或者低产低效的水平。生产中应注重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根据区域特点集成基于养分供应(土壤+肥料)和水稻养分需求的机械化施肥技术,研制与土壤特性和水稻养分需求匹配的水稻专用配方肥和适合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肥料产品,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水稻 施肥现状 施肥技术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设施草莓提质增效生产技术途径探讨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简述了安徽草莓生产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设施草莓实现提质增效栽培的必要性.结合全省各地设施草莓生产实际,详细分析了安徽设施草莓产业存在的主要产业技术问题.同时,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在草莓生产及农业通用生产技术上取得的新成效,提出了丰富品种类型、修复连作障碍、提高设施抗风险能力、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利用、普及脱毒种苗、加大技术培训与示范、升级综合生产管理技术等一系列促进安徽设施草莓提质增效栽培的途径,为安徽设施草莓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草莓 产业技术 提质增效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研究-以池州为例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探索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以满足对该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服务需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利用1995年-2018年一季稻稻曲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根据稻曲病大发生对适温高湿环境的需求及不同降水等级和温度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同,以稻曲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为基础,引入雨量系数和温度系数,形成稻曲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通过最优曲线回归分析,建立稻曲病预报模型.结果 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池州市一季稻稻曲病发生关键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日数与病穗率相关性;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1.0%,2016年-2018年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由于样本中轻发生和大发生年份较少,对轻发生和大发生预报的准确性需在样本丰富条件下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业务应用中,可结合CFSv2模式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产品,提前10~30 d开展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对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安徽 稻曲病 一季稻 气象等级 预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稻茬小麦产量差异性与生产限制因子构成解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20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不同地区稻茬小麦产量水平差异与生产限制因子.[方法]利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调研安徽省沿淮、江淮、沿江3个稻茬麦区小麦产量现状和限制因素构成.[结果]安徽省稻茬麦区当前从事小麦生产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占总人数的79.52%;稻茬麦产量从北往南递减,变幅为3 048.60~5 685.60 kg/hm~2,平均产量为4 978.5 kg/hm~2,总体平均产量呈现沿淮地区>江淮地区>沿江地区,降水、病害和光照时长是导致南北区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全省尺度稻茬小麦平均产量差异达2 637.00 kg/hm~2,区域内产量极差分别为2 778.00、2 502.00、1 575.00 kg/hm~2,品种选择、耕作方式和田间管理水平的不同是区域内产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稻茬小麦生产的非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赤霉病和穗发芽;人为可控限制因素主要有品种选择不合理,播种质量差、出苗质量低和农机农艺不配套;社会限制因素主要有投入大、成本高、市场粮价低、效益差和化肥农资价格高且不稳定;生态限制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差、土壤耕层浅和土壤不够肥沃以及干旱、涝渍、光照不足和有效积温不足.[结论]提升中、低产田块的产量潜力是缩小区域内稻茬麦产量差异的有效途径;适宜的小麦品种与布局,建设病(虫、草)害预测预报体系,完善农机与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机手的科技培训是缩小稻茬麦区产量差异的技术核心手段.

关键词: 安徽 稻茬麦 产量差 限制因素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两水系黄颡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0~14.80,平均Ne为2.64~8.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96~0.6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0~0.790.AMOVA分析显示仅8.15% 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0.236.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系统树和利用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9个群体可被划分4或5个谱系,其中石台(秋浦河水系)、麻川河(青弋江支流)、阜南(淮河水系)3个群体的个体遗传结构均比较独立,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他6个群体(长江水系的望江、无为、龙窝湖、泾县群体和淮河水系的凤台、瓦埠湖)的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谱系间的混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黄颡鱼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且部分群体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