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生长随时都可能受到不良环境因子的胁迫,诸如高低温、干旱、强光等。开展茶树的抗逆机制研究,探明并建立茶树抗性生理评价体系,对茶树抗性育种、茶树资源抗性鉴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及建立茶树对不良环境的预警与调控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保护性酶活性、组织结构、丙二醛、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等方面对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作一阐述,并就未来茶树抗性生理评价指标研究提出2点展望:(1)深层次地开展胁迫抗性及持续胁迫抗性机理研究;(2)开展抗性生理指标筛选与综合评价研究。

关键词: 茶树 抗性 超氧自由基 膜脂过氧化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鳖虫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免疫调节作用。经口给予小鼠1.89、3.78、7.56g/kg/d地鳖虫水煎萃取物,观察其对4周喂养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地鳖虫水煎萃取物对小鼠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明显增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滴度水平增加,小鼠脾细胞抗体生成有促进作用;中、高剂量组NO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只有高剂量组高于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地鳖虫对机体免疫有提高的作用,说明地鳖虫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地鳖虫 小鼠 免疫调节 免疫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近年江淮地区水稻孕穗开花期间持续高温天气(7月中下旬气温≥35℃,持续5d)造成中稻空、瘪子率提高的现状,本试验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叶面喷施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通过对水稻生育进程、光合能力、产量结构等的测定分析,发现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剑叶光合生理的影响及对水稻结实灌浆的调控作用是不同的。喷施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萘乙酸(NAA-N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细胞分裂素(6-BA)可提高稻株剑叶光合速率,延缓叶片衰老,改善水稻结实性状,该措施可作为一种补偿途径减轻前期高温对水稻的伤害,利于水稻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 水稻 高温伤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光合速率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酒精酵母菌株及甘薯品种筛选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酒曲中筛选到的酵母菌A4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物理诱变,经过三级筛选得到突变高产菌株A4-20。以麦芽汁为基质发酵72h后,酒精度为4.93%,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8.7%。经过连续转接10代,A4-20的发酵性能表现稳定。用其对6种高淀粉品种甘薯淀粉进行发酵实验,得出3个品种的酒精产量均达14%以上,其中徐薯22酒精产量达到最高14.87%,出酒率为38.1%,经比较,徐薯22、皖薯3号和199031-1更适合应用于酒精产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紫外线诱变 甘薯 酒精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茶树良种加工祁红香螺的品质比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祁门槠叶’为对照,选取‘安徽1号’、‘安徽3号’和‘凫早2号’3个国家级无性良种为试验对象,按照相同采制标准制成祁红香螺茶样,通过对主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和感官审评的比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对祁红香螺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无性良种茶样的内含物质丰富,生化成分比例协调;形美质优,感观审评5项因子的综合评分皆高于对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凫早2号’、‘安徽3号’、‘安徽1号’‘、祁门槠叶’,说明3个国家级无性茶树良种均可作为生产祁红香螺的选用品种,尤其以‘凫早2号’、‘安徽3号’为宜。

关键词: 茶树良种 加工 祁红香螺 品质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PD标记的丽江云杉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

植物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r.rubescens)和林芝云杉变种(var.linzhiensis)共11个种群228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结果表明,该种具有较高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达85.42%;然而在群体水平上却保持了相对低的多态性,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种群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2.31%,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50,Shannon's多样性指数(Hpop)从0.267到0.421 1。Nei's基因多样性(GST=0.256)和AMOVE分析(Phist=0.236)表明,群体间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有限(Nm=1.453 2),远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松科植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3个形态上分离的变种没有单个聚成一枝,形成单系群。本研究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丽江云杉这一种在南部可能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避难所,北边和西边的居群应该是南方避难所里的居群经过不同的回迁路线而产生的,有可能是由于种内亚种间的反复杂交造成了目前的种群分布模式。

关键词: 丽江云杉 遗传多样性 RAPD 谱系地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e/loxP系统删除转Bt基因水稻中的选择标记基因

生物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来源于噬菌体P1的Cre/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是目前在植物遗传转化中应用较多,较成熟的一个标记基因删除系统。在这个系统中,Cre酶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和切割位于两个lox位点之间的标记基因,整个系统重组仅需Cre和lox识别位点即可完成而无需其它辅因子的参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cre基因导入供试材料"皖粳97",得到转hpt-cre基因水稻植株;将其与先期转基因育成的携带loxp-hpt-loxp-bt基因的"皖粳97"株系进行田间杂交,通过PCR分析,Cre/loxP重组系统定向删除了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基因。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Bt Cre/loxP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及策略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红茶的发展沿革、生产现状、市场动态、研究进展等产业发展概况;针对红茶加工与品质特性,分别从加工原料需求、工夫红茶加工、红碎茶加工、特种红茶加工、红茶加工设备升级等方面,对红茶产业提升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多层面分析;并从构建区域特色产业模式、红茶品牌系统建设、行业监督管理与社会保障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红茶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红茶产业 发展现状 技术需求 发展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细胞数牛乳中乳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体细胞数牛乳中乳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了低体细胞数、中体细胞数、高体细胞数和临床乳房炎的牛乳蛋白,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染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表达变化的蛋白点。【结果】在中体细胞数和高体细胞数乳中酪蛋白水解产物和白蛋白增加,在临床乳房炎牛乳中α-、β-和κ-酪蛋白几乎全部水解,而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蛋白原β链和结合珠蛋白等乳清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展示了不同体细胞数牛乳中乳蛋白的凝胶表达图谱,同时表明牛乳酪蛋白的水解程度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而增加,至严重临床乳房炎时牛乳中酪蛋白几乎全部水解而乳清蛋白急剧增加。

关键词: 奶牛 体细胞数 乳蛋白 质谱检测

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研究

土壤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观测试验,研究了巢湖流域旱地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条件下的径流、泥沙和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地传统耕作区,秸秆覆盖和平衡施肥能分别减少30.47%和21.61%的径流量,减少22.88%和20.59%的泥沙量,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当地传统耕作处理氮向水体迁移的负荷量为3.04 kghm-2,流失系数为1.35,其中溶解态氮是氮迁移的主要形式,其浓度占总氮浓度的60%~88%。秸秆覆盖与平衡施肥均能有效的降低径流氮的流失量,可分别降低27.42%和21.88%的氮流失,但其对径流氮浓度的影响却不明显。作物生长情况显著影响土壤氮素的流失,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径流总氮的迁移量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秸秆覆盖和平衡施肥可以作为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较好措施加以推广。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氮素流失 径流 秸秆覆盖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