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mRNA组织分布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酚氧化酶原系统是甲壳动物体内与免疫相关的重要功能系统之一,对于甲壳动物的防御反应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mRNA的组织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基因在血淋巴、肝胰腺、卵巢和精巢中转录水平较高;在肌肉、表皮和鳃中有较弱表达;而在肠和胃中几乎无表达。此种组织表达特性可能与酚氧化酶原基因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功能有关。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酚氧化酶原 mRNA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 茶叶 氮素营养水平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其土著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土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酸性土壤按其重量1.4%的比例施用石灰,能使土壤pH值从4.1提高到6.88;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能提高近百倍,适于酸性环境的真菌数量略低于不施用石灰的对照组;酸性土壤经pH调节后,土壤pH值在前45天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有所升高;细菌各类生理群数量在pH调节后前期呈快速上升变化,经过20~30天稳定期后,开始下降;调节茶园酸性土壤的pH是提高茶园土壤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酸性调节 土著微生物 石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α类扩张蛋白VfEXPA1参与调节气孔运动

科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与其他种类的植物细胞不同,保卫细胞可以反复地进行扩张收缩运动,进而达成气孔的开放和关闭.在这个过程中,调节保卫细胞细胞壁松弛的机理却不清楚.从蚕豆表皮条中克隆了一个?类扩张蛋白,并命名为VfEXPA1.VfEXPA1的表达受暗处理和水淹处理的影响,但光照和ABA的处理并不改变VfEXPA1的表达.进一步,在烟草中过表达了VfEXPA1.VfEXPA1过表达植株中蒸腾和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且光诱导的气孔开放速度也大大高于野生型.实验结果表明,气孔保卫细胞特异表达的扩张蛋白VfEXPA1调控了气孔开放过程.

关键词: α类扩张蛋白 气孔开放 保卫细胞细胞壁 VfEXPA1 蚕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 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931 A的雄性不育可能与淀粉合成受抑制,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养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机测定了70尾池养克氏原螯虾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头胸甲高(X4)、第1~6腹节长(X5~X10)、尾节长(X11)及体质量(Y)共12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522 0)最大,其次为尾节长(0.452 4),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164 1)仅次于头胸甲宽和尾节长,虽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是克氏原螯虾选择育种中值得关注的另一性状;最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依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841 5+8.996 9 X3+13.510 8 X11。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钾肥效应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安徽省沿江地区直播油菜的钾肥产量效应,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钾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直播油菜有显著的增产效应。3个不同土壤肥力的试验田块均是以处理K120获得较高产量。提高钾肥用量,油菜的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均有降低的趋势。油菜施用钾肥后的经济效益显著,处理K120产值和施肥效益最高,分别为6556.61元/hm2和6052.61元/hm2。产投比以处理K60和K120较高,产投比均高于2.0。综合考虑油菜施用钾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安徽省沿江地区以每公顷施用120kgK2O为最佳钾肥用量。

关键词: 直播油菜 钾肥 产量 钾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杂交中籼新组合Ⅱ优009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00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与强优恢复系2M009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抗倒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栽培,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稻2010021)。总结了该组合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中籼稻 Ⅱ优00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融合表达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三聚体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内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PCR、RACE技术克隆了家蚕G蛋白α亚基基因BmGα12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374 bp,开放阅读框(ORF)1 128 bp,编码375个氨基酸。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ET-41b(+)-Gα12转化E.coli BL21宿主菌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mGα12可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GST-BmGα12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约71 kD。系统进化分析显示BmGα12与大鼠和人Gα12/Gα13的亲缘关系较近,初步推测BmGα12介导的信号传导同样在细胞生长、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家蚕 G蛋白α亚基 基因克隆 序列特征 融合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高产杂交水稻生育后期叶碳氮比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肥对水稻生育后期高产杂交水稻吸氮特性、叶碳氮比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氮量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抽穗期前吸氮量占成熟期的70%以上。皖稻125在适量施氮及氮胁迫条件下氮素积累能力均较强,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叶碳含量基因型变异较小,且在生育后期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碳氮比变异较大,抽穗期、灌浆期及成熟期在无氮区分别较施氮区高28.6%、18.3%、36.4%。适宜的叶碳氮比有利于氮素运转和产量的形成,在适量施氮下,皖稻125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3.97和56.5 kg/kg,较汕优63高10.2%和24.4%。

关键词: 水稻 碳氮比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