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A2704-12定性PCR检测方法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A2704-12定性PCR检测方法。根据A2704-12转化体外源插入片段5'端与大豆基因组连接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大豆内源基因Lectin为内标,从A2704-12转化体中特异性扩增出239bp大小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同时对该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出A2704-12转化体中的特异性DNA片段;其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5%。本文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为今后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A2704-12的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耐除草剂大豆A2704-12 转化体特异性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蝴蝶兰M1代花型突变体的RAPD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利用72个10bp随机引物对蝴蝶兰(F141780)及其~(60)Co-γ射线辐射的8个表现型花型突变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有30个引物能扩增出理想的带型,有4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带型显示其中的25-6、30-4、30-8-2等3个突变体与对照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差异,即初定其为基因型花型突变体。

关键词: 蝴蝶兰 花型突变体 ~(60)Co-γ射线 辐射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Al3+溶液,研究了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Al3+的敏感性不同,Al3+添加量升至0.8 g/kg时,放线菌、真菌有一定的耐受性,而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亚硝化细菌几乎不能成活,但随着Al3+添加量的进一步升高,放线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则下降趋缓,而真菌相对能耐受较高浓度的Al3+;茶园酸性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面临低pH和Al3+的双重毒害;提高茶园土壤pH有利于活性Al3+向固定态转化,既能缓解低pH的不利影响,也解除了Al3+的毒害。改良茶园土壤酸性环境,是提高茶园土壤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Al3+ 胁迫 茶园土壤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2.86~89.70 kg、224.67~305.28 kg;形成100 kg子粒消耗的氮、磷、钾量分别为2.93~3.19 kg、0.87~1.04 kg、2.47~3.27 kg。两品种氮肥当季利用率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显著提高,当基追比例为6∶4~4∶6时,烟农19的氮肥当季利用率高于皖麦50,说明适宜的氮肥运筹比例有利于提高氮肥当季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收获指数与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随拔节肥比例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说明植株随吸氮量的增加,子粒形成产量增幅减弱。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拔节期追肥的适宜的氮素基追比例为5∶5~4∶6。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利用 氮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地点下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两个已测序品种93-11和日本晴为亲本,采取单粒传法创建由19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并构建了包含178个SSR、CAP和ST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在3个不同生态地点(陵水、合肥和怀远)对垩白(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形(粒长、粒宽、长宽比)等6个外观品质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了定位分析。共定位到39个QTL,单个性状QTL数目在6~7个,说明垩白和粒形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8个QTL可在2个以上地点检测到,其中,两个垩白度相关QTLqCD-1、qCD-3(贡献率分别为28.8%、32.1%)在3个地点同时检测到;11个QTL具有一因多效性,单个QTL位点控制的性状为2~6个,如第3染色体RM16-RM143区段控制垩白率、垩白大小、垩白度、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6个性状。比较3个地点的检测结果,发现外观品质性状的QTL定位都受环境影响,但不同性状受影响的程度不同。长宽比和垩白度受环境影响较小,粒宽受环境影响较大。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数量性状基因座 粒形性状 垩白性状 环境效应 基因多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明两优6号

杂交水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两优6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绿敏S与优质恢复系L24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生育期适中,株高适宜,株叶形态较好,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病性较强,米质较好,制种产量高,2010年8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稻 明两优6号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新品种‘砀山新酥’

园艺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砀山新酥’是从‘砀山酥梨’中优选出的中熟梨新品种。成熟期比‘砀山酥梨’提前15d左右。果实近圆形,果形指数0.95;平均单果质量370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总酸0.079%,去皮硬度6.4kg·cm-2,果肉石细胞团(直径>0.25mm)含量为1778mg·kg-1,果肉白色,质地细腻,酸甜,具微香,口感好,品质佳。适应性强,丰产,稳产。

关键词: 变异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超高产小麦的灌浆特性及品质形成规律,通过17个品种试验,分析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和品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早期,超高产小麦品种灌浆速率较常规品种低,但在成熟前10 d内,其灌浆速率较高,成熟前10 d两者灌浆速率分别为1.74,1.15.gd-1(千粒)。年份间品种特性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不尽一致,小麦产量与面粉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关性,参试超高产品种与常规品种粉质仪质量数平均为99.0和99.8。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 灌浆速率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机播条件下,研究了密度、行距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基本苗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基本苗240万.hm-2产量最高;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以20 cm行距产量最高;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距高密度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密度、年份及二者互作对部分籽粒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行距间籽粒品质差异不大。宽行距和低密度有利于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以行距24 cm、基本苗150万.h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范围内,皖麦52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和基本苗分别为20 cm和240万.hm-2。

关键词: 小麦 机播 行距 密度 光合特性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硼对砀山酥梨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砀山酥梨树体营养状况,提高果实品质,在其新梢生长期(3~7月份),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平(0.2%、0.3%、0.4%)的硼肥(硼砂),研究不同处理对砀山酥梨叶片硼含量及其变化动态、砀山酥梨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硼含量随新梢生长而上升,在新梢停长期含量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平的硼肥后,在0.2%~0.3%范围内,叶片含硼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适量施硼促进了砀山酥梨的新梢生长,显著增加了单叶面积、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砀山酥梨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降低了果实含酸量。综合果树生长状况、果实品质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砀山酥梨树体缺硼时,在新梢生长期的4~7月份,叶面喷施2~3次0.3%的硼肥效果最好。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营养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