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烟草青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6份青枯病抗性有差异的烟草种质,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组合,于2010、2011年在烟草青枯病病圃鉴定其抗性,分析青枯病抗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烟草青枯病抗性种质间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其中种质RG11、NC86、C17、歙圆四号一般配合力抗性效应最强,K346、岩烟97、K326、LMFC34次之;烟草青枯病抗性种质间大部分特殊配合力指标差异不显著。综上认为,一般情况下可按烟草青枯病抗性强强组合应用于育种。

关键词: 烟草 青枯病抗性 完全双列杂交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叶片发生、成熟与有效积温的关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烤烟叶片发生、成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红花大金元’和K326不同移栽时间和不同施肥条件下第4、10、16叶位的烟叶发生、成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分析对烟株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时间的第4叶位成熟所需有效积温为304.9~370.6℃,第10叶位成熟所需有效积温为569~706℃,第16叶位成熟所需有效积温为758.3~812℃。综合分析说明,相同叶位烟叶成熟时其有效积温的积累量是相对稳定的区段范围,可以通过大田试验验证利用不同叶位发生、成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指导生产的可行性。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有效积温

土传病害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使蛋鸡粪有机肥兼有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多功能性。实验从安徽省农科院实验田及蛋鸡养殖场等环境中共分离出170株真菌,首先将分离菌与辣椒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进行平板对峙实验,再通过复筛选出7株菌,同时对该7株菌进行抑菌谱、耐温实验和蛋鸡粪肥中增殖实验,效果较好的菌株最终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中编号为TCC53对油菜菌核病和麦纹枯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0.4%、82.3%,TCC157对辣椒炭疽病和辣椒疫霉的抑菌率分别可达88.6%、71.2%,同时该两株菌均可在40℃以上生长。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出TCC53和TCC157分别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和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皮落青霉和棘孢曲霉均为环境中常见真菌,生长快、不具有致病性,将其添加至蛋鸡粪有机肥中有望提高作物的抗病效果又可改善土壤结构的微生物肥料。

关键词: 蛋鸡粪 生防有机肥 棘孢曲霉 皮落青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玉米‘隆平206’适宜密度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明确玉米‘隆平206’在淮北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良种配套良法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种植密度在30000~75000株/hm2范围,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75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最高;75000~120000株/hm2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60000株/hm2、90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与75000株/hm2处理玉米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玉米产量和密度方程为y=0.31036xe(-0.000012182x)(r=0.994**),由方程可得,该试验的最高单株生产力不超过310.36 g,玉米最高产量的密度为82085株/hm2,最高理论产量为9372.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显著增高;倒伏率、空秆率显著增大;双穗率显著减少;穗长显著变短;行数显著减少;千粒重显著降低。淮北地区玉米‘隆平206’适宜的密度为60652株/hm2。

关键词: 夏玉米 适宜密度 隆平206 淮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经济发展与农业污染的关联分析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省化肥、地膜和农药投入密度为农业污染指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分析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农业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化肥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倒U型,即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化肥投入将逐渐减少,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会减轻;而农药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呈EKC倒U型左半段,未达转折点,即随着经济发展,农药投入在短时间内仍会增加,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仍会继续;经济发展曲线与地膜投入的关系为EKC"N"型(倒U+U型),存在两个转折点,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对地膜投入的影响复杂,地膜施用量随经济发展会出现小的波动,但总体会持续走高。

关键词: 环境学 环境库茨涅茨(EKC)曲线 农业污染 经济增长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叶还原糖与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烟叶还原糖与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了壤土及粉砂质土2种土壤条件下15种烟叶化学成分(还原糖、尼古丁、全钾、氯、蛋白质、全氮、全磷、Mg、Ca、Fe、Mn、Cu、Zn、K/Cl及糖/尼古丁)和6种土壤成分(Cu、Zn、Fe、Mn、K及土壤pH)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Fe对还原糖有正向促进作用,Ca对还原糖的提高有抑制作用,提高Cu、Zn、Ca,降低Fe含量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可见,调整烟叶、土壤主要化学成分可以调节烟叶还原糖含量,进而优化皖南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提高烟叶品质。

关键词: 烤烟 土壤 还原糖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Ypt1基因序列为靶标的辣椒疫病菌快速分子检测

植物病理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卵菌,寄主范围广泛,除了辣椒以外,还可以侵染番茄、茄子及多种瓜类,造成疫病,危害作物生产。随着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该菌所致病害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加重。对辣椒疫霉菌进行早期检测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害进一步扩展。而传统的检测方法主要为直接观察发病症状、病原物分离后进行形态鉴定,费时费力,不适合于病原物的早期快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辐照降解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及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

中国油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市售花生油为原料,选取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和反式脂肪酸作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下60Co辐照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降解率及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品辐照所限定的剂量内,60Co辐照可以有效地减少AFB1残留,且花生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变化均未超出国家标准。60Co辐照不仅对降解AFB1有效,而且对花生油品质和安全性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60)Co辐照 黄曲霉毒素B_1 花生油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水提菜籽多糖工艺

中国油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从菜籽粕中水提菜籽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为因素,以菜籽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4 h、料液比1∶34、提取1次的条件下,菜籽多糖得率为2.09%。

关键词: 水提 多糖 菜籽粕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的一种措施,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农田系统碳循环流通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土壤、植物和大气3个子系统,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各个子系统中碳的流动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在土壤子系统中,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矿化碳、土壤微生物碳(MBC)的变化都有作用。秸秆还田的初期可能会降低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致使作物对碳、氮利用率下降;然而,长期的效应仍会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研究亦认为秸秆还田特别是与有机肥配合使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对土壤原有的有机碳矿化影响尚不清楚。秸秆还田在植物子系统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物光合碳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然而根际碳流通的变化尚不清楚。在大气子系统中,秸秆还田能够增强旱地耕作土壤的呼吸作用,促进CO2的排放;而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碳矿化受到了明显抑制,对CO2没有明显影响。与此类似,淹水条件促进CH4排放,排水良好可以减少CH4的释放。事实上对CH4的排放而言,水份的影响可能比秸秆还田所产生的影响更大。笔者认为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流通变化机理,及根际碳的流通变化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解析。其次,农业机械使用所产生的CO2气体在研究秸秆还田模式时也应被考虑在内。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这种减排措施(CO2)的减排潜力、适宜应用的区域、可能的协同作用和一些限制及不利因素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评估,实施过程中应考虑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因素。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库 碳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