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赵和涛(精确检索)
117条记录
雨季鲜叶制红茶品质差的生化因素分析及提高措施

广西热作科技 1992

摘要:导致雨季鲜叶制红茶品质差的主要生化因素是,茶树芽叶中绿原酸、叶绿素、水分含量高,而糖类化含物和干物质含量低。为此,提出了运用酶类化合物,添加芳香物质,糖类物质以及采用供氧加温发酵等优化品质的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分析红茶香气

食品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新技术,分析测定世界3大高香红茶之一祁门红茶中主要苦香物质的含量与组成,为科学地分析茶叶香气,提供了先进的分测方法

关键词: 红茶香气 计算机 联用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生态环境对红茶芳香化学物质及品质影响

生态学杂志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芳香化学物质是构成红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茶叶中芳香化学物质的形成,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密切相关。至于茶园生态环境和气象因子对红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园耕作及茶叶加工机械研究概况

台湾农业情况 1991

摘要:目前台湾的茶叶机械普及和应用率都较高,茶叶加工已全部实行机械化,茶园耕作,施肥、防虫、采摘、运输等作业也大都运用机械进行。台湾的茶机不仅满足该地区需求,而且还出口到非洲、美洲、东南亚各国。进入80年代后,随着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台湾也加强了茶园耕作及茶叶加工机械研究,并研制和改进了许多高性能、低能耗新型茶机,本文简介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期台湾研制茶叶新产品概况

台湾农业情况 1991

摘要:台湾茶叶科研生产部门,为了顺势现代消费新需求,积极开展了茶叶新产品多元化的研制开发工作。近几年来,已陆续研制成一些深受消费者青睐的茶叶新产品,本文选介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施肥技术

台湾农业情况 1991

摘要:台湾是我国一个重要产茶省,现有茶园40多万亩,年产各类茶叶2.5万吨。目前台湾从台北的三芝、石门,到屏东县满洲乡的港口都有茶树种植。但茶区主要分布在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东、花莲、宜兰等县。台湾茶园的土壤虽然较瘠薄,但是由于重视土壤改良和科学施肥,所以大部分茶园的土壤理化性状仍能达到高产优质茶园的肥力的指标。为了探讨台湾改良土壤的经验,现将其土壤理化特点及科学施肥技术作一选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茶叶副产品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 1991

摘要:多年来,我国的茶业生产基本沿袭着采摘芽叶加工成各种茶叶,从而获得收入的传统的单一生产经营方式。而对茶灰、茶末、茶梗、茶朴、筋毛、茶籽(茶果)以及被修剪的枝梢等副产品,大都未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几百万吨茶叶副产品白白抛弃。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成为某些茶叶生产单位难以处理的“包袱”。然而,国外如日本、苏联、印度等产茶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新技术在国外茶叶加工上的运用

食品科学 1991

摘要: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日本、印度、苏联等产茶国,为了提高本国茶叶品质,争夺国际市场,纷纷将高新技术运用到茶叶加工中,并取得了显著效益,本文综合有关报导,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1

摘要:通过对安徽红茶(祁红)绿茶(屯绿)主要产地的成茶中生化成分测定分析,探明了其内含化学成分的构成特点以及形成优良品质的生化机制.

关键词: 红茶 绿茶 生化成分 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茶加工中芳香物质增变动态研究

福建茶叶 1991

摘要:本文测定红茶初制过程中主要芳香物质增变动态。经过萎凋,芳香物质开始增多,而大部分芳香化合物均形成于揉捻、发酵、干燥工序。构成红茶香气的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十六酸、水杨酸甲酯等主体芳香物质,均表现成倍增多态势。

关键词: 红茶加工 芳香化合物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