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水稻筛查检测阳性质粒pUC18-RICE-screen的构建及分子评价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准物质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工作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目前,国内用于转基因检测的阳性对照资源匮乏,主要为基体标准物质,难以满足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的需要.质粒标准物质作为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库信息,获得了国内外19种主要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品系的遗传信息,全面分析其外源基因表达框中调控元件/基因的组成情况及使用频率,并结合目前现有转基因检测技术标准,确定了以水稻内标基因磷脂酶D基因(phospholipase D gene,PLD)、蔗糖磷酸合酶基因(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gene,SPS)和靶标基因CaMV35S启动子(35S promoter from Cauliflower mosaicvirus,PCaMV35S)、Ubiquitin启动子(ubiquitin promoter from maize,PUbiquitin)、CaMV35S终止子、NOS终止子(terminator of nopaline synthase gene,TNOS)、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bialaphos resistance gene,Bar)、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gene,HPT)、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Bacillus thuringiensis gene,Bt)等9个调控元件/基因用于构建阳性质粒pUC18-RICE-screen.该质粒通过人工合成技术获得,经酶切、测序、PCR验证,以及对检测不同筛查元件/基因的适宜质粒浓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质粒可用于本研究所涉19个转基因水稻的筛查检测,且其作为阳性对照用于各筛查元件/基因PCR和qRT-PCR筛查检测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103~1×105 copies/μL.本研究为转基因水稻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转基因水稻原材料的阳性对照,也为解决转基因水稻阳性标准品匮乏问题供了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的适宜用量,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布置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累积量.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趋于平缓.氮肥用量为240 kg/hm~2时获得最高经济效益10 026元/hm~2.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43.78%),氮肥施用量超过240 kg/hm~2,氮收获指数和肥料利用率出现下降.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比起一次性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综合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冬油菜施氮量在180~240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和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研究-以池州为例
《植物保护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探索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以满足对该病害气象等级预报的服务需求.本文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利用1995年-2018年一季稻稻曲病观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稻曲病发生关键期.根据稻曲病大发生对适温高湿环境的需求及不同降水等级和温度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不同,以稻曲病发生关键期降水日数为基础,引入雨量系数和温度系数,形成稻曲病发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通过最优曲线回归分析,建立稻曲病预报模型.结果 表明,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池州市一季稻稻曲病发生关键期;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与稻曲病病穗率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日数与病穗率相关性;预报模型回代检验准确率为81.0%,2016年-2018年模型预测结果均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由于样本中轻发生和大发生年份较少,对轻发生和大发生预报的准确性需在样本丰富条件下进一步验证.模型在业务应用中,可结合CFSv2模式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产品,提前10~30 d开展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对做好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泉流水与池塘养殖草鱼营养成分比较
《水产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山泉流水和池塘养殖草鱼的品质区别,测定了体质量为1500~1750 g的两种方式养殖草鱼的基本营养、矿物元素、胶原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及肌肉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水分、粗脂肪、K和N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粗蛋白、灰分、P、Ca、Mg、Cu、Zn、Fe、Mn和Se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肌肉不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山泉流水养殖草鱼的总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分别为15.76%、5.60%,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池塘养殖草鱼;山泉流水养殖草鱼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草鱼(P<0.05)。综上可知,山泉流水养殖草鱼在蛋白与脂肪含量、肌肉抗氧化能力、氨基酸平衡性及脂肪酸质量等方面优于普通池塘养殖草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1号'
《园艺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1号'是利用系谱选育法从安徽省安庆地方黄秋葵品种中选出的新品种.5~6叶始花,鲜果采摘期120 d左右;鲜果长12~16 cm,果粗16~20 mm,嫩果棱数5,平均单果质量13.5 g,嫩果细腻,口感鲜美,品质优良.单株蒴果39.5个,鲜果产量35~40 t·hm-2.耐高温,抗倒伏性强,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各地推广和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层叠式蛋鸡舍乳头式饮水工艺细菌含量检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规模化蛋鸡场舍内乳头式饮水系统细菌微生物污染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8层层叠式笼养蛋鸡舍内第1、3、5、7层水线水和V型槽水中细菌基因组16SrDNA总拷贝数,并与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各笼层之间的水线水和V型槽水细菌总拷贝数均无显著差异(P>0.01),所测每层的V型槽水细菌总拷贝数在各阶段均显著高于水线水(P<0.01),高达46.77~1 905.46倍;2)第7笼层V型槽水细菌数最低,蛋鸡的产蛋率、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最高;3)水线水和V型槽水细菌总拷贝数在不同笼层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078~0.183),V型槽水细菌总拷贝数与产蛋率和鸡蛋质量在第3、5、7层呈弱负相关(r=-0.305~-0.127,-0.164~-0.060),与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在各笼层均呈弱负相关(r=-0.192~-0.037,-0.138~-0.047).层叠式蛋鸡舍内V型槽水中细菌微生物含量远高于水线水中,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对蛋鸡健康、产蛋性能和蛋品质有较大的潜在负面影响.
关键词: 层叠式蛋鸡舍 乳头式饮水 V型水槽 细菌含量 产蛋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野鲤(Cyprinus carpio)及两种养殖鲤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鲤鱼遗传资源保护及利用提供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黄河鲤(Huanghe Cyprinus carpio,人工养殖群体)、长江野鲤(Changjiang wild Cyprinus carpio,安徽段)、安徽养殖鲤(Anhui cultured Cyprinus carpio,宿州市)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3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水平,且长江野鲤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黄河鲤、安徽养殖鲤;卡方检验表明:3个群体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活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30个位点中76.67%的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s,UPGMA)聚类树及贝叶斯聚类分析均显示,长江野鲤与安徽养殖鲤亲缘关系较近,研究情况与实际生产中养殖户从长江里获得鲤鱼亲本用于繁殖苗种的现象相符。突变-漂移平衡分析显示,在TPM模式下,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黄河鲤群体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黄河鲤、长江野鲤、安徽养殖鲤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具有进一步的选育空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种药剂对小麦蚜虫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为小麦蚜虫的防治和药剂轮换使用筛选药剂.[方法]室内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浸渍法,田间采用喷雾法评价8种药剂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结果]在评价的3种化学药剂中,毒死蜱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LC50值最低,且田间防效最好,5种植物源农药中烟碱AS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结论]在麦蚜发生较轻时,可用烟碱替代化学农药防治麦蚜,遇麦蚜大发生,可用毒死蜱进行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水产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大了疾病暴发的风险.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宿主多种多样,毒力因子复杂,为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带来困难.目前水产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主要依赖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容易导致环境中药物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增加等问题.本文着重对水产养殖中嗜水气单胞菌及其拮抗菌的体外筛选方法、拮抗作用研究方法和拮抗机制(产生抑菌物质、竞争性黏附、群体感应猝灭、竞争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功能)进行重点归纳阐述,并对拮抗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安全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旨在为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的研发以及水产动物的疾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拮抗菌 嗜水气单胞菌 拮抗机制 疾病防控 水产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胡椒提取物中抑制PhIP活性关键化合物的筛选与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PhIP为代表的致癌性杂环胺广泛存在于肉制品中.黑胡椒是肉品加工行业较为常用的香辛料.前期研究证实添加黑胡椒对PhIP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亟待筛选和鉴定出黑胡椒中抑制PhIP活性的化合物.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提取物的抑制率,确定提取试剂,制备一系列黑胡椒提取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提取物HPLC谱图中筛选出对PhIP抑制率显著影响的化合物峰,并加以鉴定.结果:相较于其它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最具抑制活性,且用100%乙醇超声萃取60 min所得提取物的抑制率最高.对24个不同提取条件下乙醇提取物HPLC峰面积和抑制率进行PCA分析,筛选出2个与PhIP抑制率显著相关的关键峰,经HPLC-TOF-MS鉴定,分别为丁子香酚和槲皮素.结论:黑胡椒乙醇提取物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肉制品PhIP抑制剂,PhIP抑制活性的关键化合物为丁子香酚和槲皮素.本研究结果为正确使用黑胡椒这一天然PhIP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