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糯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添加氮素抑制剂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及其组合对沿淮平原糯稻生物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以常糯1号为材料,于2018年6-10月在安徽怀远县(沿淮平原典型水稻种植区)进行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氮肥对照(CK);②施尿素(U);③施尿素+脲酶抑制剂(U+NBPT);④施尿素+硝化抑制剂(U+DMPP);⑤施尿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U+DMPP+NBPT)。研究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或者NBPT+DMPP均显著提高了水稻生物量(P<0.05),U+NBPT和U+DMPP+NBPT处理较U处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7.02%和7.99%,而尿素单独配施DMPP虽然增加了水稻生物量(增加幅度3.1%),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尿素配施NBPT/DMPP显著增加了水稻氮、磷吸收量(P<0.05),而钾素吸收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U+NBPT、U+DMPP和U+DMPP+NBPT处理植物地上部分氮累积量较U处理分别增加9.6%、6.5%和12.2%,吸磷量分别增加了9.2%、10.4%和14.4%,吸钾量则分别降低了2.6%、3.7%和4.4%。综上,在沿淮平原糯稻种植体系中,尿素配施NBPT/DMPP可以有效地增加水稻生物量,提高氮素、磷素利用效率,NBPT和DMPP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糯稻 生物量 养分吸收 沿淮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场间关联率对加快单场遗传进展的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在联合遗传评估中,场间关联率(Connectedness rating,CR)达到一定程度,相同个体分别通过联合群体或单场群体估计育种值(EBV)的差异.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处于联合评估及单场遗传评估条件下的相同个体的育种值,并评估其EBV准确性差异;利用后代数较多的个体的后裔信息,计算其与不同群体来源EBV的秩相关.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两家遗传关联率大于3%的群体中,联合群体能够显著提高单场群体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且介于2.94%~22.77%;在CR为3%左右时,联合群体和单场群体EBV与个体后裔均值的秩相关较为接近;且联合群体的性状遗传力估计值高于单一群体;分析个体自身表型及其后裔信息与EBV之间的相关性可知,即使是中高遗传力性状,EBV较表型选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可见,通过提高CR,开展联合遗传评估,能够加快遗传进展,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跨群体联合遗传评估的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遗传联系 场间关联率 联合育种 育种值准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双季稻区有机物料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2018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水稻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单施化肥(F)、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FM)、单施化肥+秸秆还田(FS)。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早、晚稻及周年稻谷产量。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与单施化肥相比,2017年产量没有明显差异,2018年早、晚稻产量分别增加6.27%、9.79%和10.11%、9.81%。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均提高双季稻地上部对N、P2O5、K2O的积累量,且主要表现在晚稻季,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效果优于秸秆还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处理2年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68.93%和57.77%。综上所述,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能保证安徽江淮丘陵区双季稻高产,并且能够培肥地力,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筛选与评价

上海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市场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水稻及常规籼型水稻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水平,研究其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低氮处理>正常施氮处理>不施氮处理,低氮水平下变异系数为20.89%—121.37%.水稻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对筛选出的双高效型(第I象限)水稻品种'XY52'IIY52'9311'JLYHZ'LY391'进行回归分析,发现'IIY52'的产量潜力最高,'XY52'节氮能力最强.对双高效型品种进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筛选,发现'XY52'IIY52'LY391'为高产氮高效型水稻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氮高效水稻品种评价与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氮效率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遗传和生理特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形态特征、遗传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具经济器官特异性白化的特点,即营养器官正常,生殖生长阶段所有的经济器官如花蕾、花、角果、种子均表现为白化突变。白化株结实性差,纯合白化种子未发育成熟就干瘪萎缩。通过对该角果特异白化株与野生型油菜杂交创建的分离群体分离比进行统计,表明该性状为1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突变。纯合白化株系中几乎没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有少量生育酚的合成,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或接近于零,超微结构观察也未发现有完整叶绿体结构。结合已有研究报道,初步推断该特异白化种质为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基因或决定叶绿体发育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因角果是油菜最重要的光合器官,对油菜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叶绿体发育以及角果光合作用形成的分子生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油菜 角果特异白化 叶绿素 叶绿体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专业化后备蛋鸡饲养场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家禽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后备蛋鸡养殖现状,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组织团队成员于2019年8月-12月在安徽省开展了相关调研,对安徽省后备蛋鸡场的数量、区域布局、养殖规模、养殖模式、鸡舍类型、设施设备以及饲料供给和疫病防控等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与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安徽省后备蛋鸡规模养殖场共有10家,年出栏规模为11万~88万只,全年出栏量600万只左右,约占安徽省蛋鸡存栏总量的12%,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专业后备蛋鸡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鸡舍以全封闭式为主,销售日龄为60日龄,养殖模式逐渐从阶梯式笼养转变为层叠式笼养,舍内设施基本实现了自动化;饲料供给在20日龄前以全价颗粒料为主,20日龄后以自配全价粉料为主;疫病防控及用药成本不同鸡场有较大差异,部分鸡场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及选用的疫苗株与临床流行株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次调研初步掌握了安徽省后备蛋鸡的养殖现状,揭示了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明确了改进目标和方向,对促进和提升安徽省后备蛋鸡养殖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安徽省 后备蛋鸡 养殖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土壤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 磷酸根 矿物 表面吸附 表面沉淀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对氧化芳樟醇的趋性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植物挥发物作为增效剂增加昆虫性信息素的诱捕效果,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已成为研究趋势.本研究利用触角电位仪以及Y形嗅觉仪研究草地贪夜蛾对3个浓度梯度氧化芳樟醇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雌、雄蛾对各浓度氧化芳樟醇都具有较强的电生理反应,且雌蛾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电生理反应值最高,为(0.40±0.051)mV,显著高于雄蛾;行为研究结果则表明,草地贪夜蛾雌虫对1μg/μL的氧化芳樟醇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而雄蛾则对浓度为10μg/μL的氧化芳樟醇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性.本研究为开发有效的植物源草地贪夜蛾引诱剂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氧化芳樟醇 植物挥发物 增效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稻虾产业是包括苗种繁育、稻虾综合种养、流通运输、加工贸易、餐饮消费、休闲旅游、文化节庆等于一体的产业链,是当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最具活力、潜力和特色的朝阳产业,是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合肥市稻虾产业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目标,因地制宜地对一、二、三产业进行科学布局,并划分稻虾综合种养区、加工物流区、休闲体验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区.总结了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提升策略,包括扩大种养规模,推广标准化生态种养;扩大加工产能,提升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丰富三产业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科技引领,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稻虾产业 规划 三产融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