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889条记录
1983-2019年安徽省夏大豆品种主要性状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05份安徽省1983-2019年培育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分析,研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普通夏大豆品种有100份,占95.24%,杂交夏大豆有5份,占4.76%.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中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有效分枝,全生育期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变异幅度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r=-0.318),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269).蛋白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86),与蛋脂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9).百粒重、产量和脂肪含量随年份更替均呈极显著上升,年平均升高量分别为0.06 g、16.59 kg·hm-2和0.02%;全生育期变化不大,株高、有效分枝、蛋白含量和蛋脂总量以年平均0.23 cm、0.03个、0.07%和0.05%呈极显著下降趋势.2007-2019年安徽省审定的64份大豆品种对SMV优势株系SC3和SC7抗性均达到高抗和抗病的分别有3和11份,占比分别为4.69%和17.19%,属于抗病型(高抗+抗病)和中间型(中抗+中感)的品种数分别为28和35份,占比为43.75%和54.69%.显著性分析发现对SMV具有抗病型和中间型的品种其平均产量和蛋脂总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在进行高产育种的同时,协同改良品种的抗病性与品质是安徽省大豆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夏大豆;品种;产量;品质;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别山牛PAX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PAX3基因多态性与大别山牛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2头安徽大别山成年(24~48月龄)母牛的耳组织,并测定其体尺数据,提取DNA后,通过PCR和测序技术鉴定出大别山牛群体中PAX3基因的多态性,利用POPGENE、Haploview和SHEsis软件,分别对多态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哈代-温伯格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利用SPSS 23.0软件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大别山牛PAX3基因第4内含子中检测到3个SNPs位点(g.4718G>C、g.4744T>C和g.4757C>A),第6内含子中检测到1个SNPs位点(g.78920C>T),4个SNPs位点均存在3种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g.4718G>C位点属于低度多态(PIC≤0.25),g.4744T>C、g.4757C>A和g.78920C>T位点均属于中度多态(0.25A外,其余3个位点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4个SNPs位点间无强连锁相关(r2<0.33),形成13种单倍型,其中频率大于0.03的单倍型有6个.相关性分析发现,g.4718G>C位点与大别山牛的十字部高显著相关(P<0.05);g.4744T>C位点与十字部高、腹围和腰角宽极显著相关(P<0.01);g.4757C>A位点与腰角宽显著相关(P<0.05);g.78920C>T位点与腹围极显著相关(P<0.01),与管围显著相关(P<0.05).[结论]PAX3基因第4内含子的g.4718G>C、g.4744T>C和g.4757C>A位点以及第6内含子的g.78920C>T位点多态性与大别山牛群体部分生长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大别山牛遗传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关键词: 大别山牛;PAX3基因;生长性状;SNPs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磷酸根在一些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进展。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性受环境pH、离子强度、温度、反应时间、矿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一般说来,矿物表面的磷吸附量随pH降低而增加,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过程和慢速吸附过程,且在弱结晶矿物中存在微孔扩散过程。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解吸过程通常存在两个阶段(初始快速解吸和随后的缓慢解吸),在解吸反应后期甚至还会发生再吸附。此外,磷酸根的吸附特性也受共存阴离子配体或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其中,共存阴离子通过位点竞争、静电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等机制影响磷酸根的吸附。天然有机质(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降低了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特别是在低p H条件下。通常,富里酸比胡敏酸更能有效降低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金属阳离子可通过表面静电效应、形成三元络合物以及形成表面沉淀等机制促进磷酸根和金属在矿物表面的共吸附。最后,展望了与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特性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关键词: 矿物 磷酸根 吸附–解吸 特性 铁氧化物 铝氧化物 黏土矿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虾共作磷素平衡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稻虾共作生态系统磷素平衡状况和利用效率,通过田间试验,采用投入产出法,设置3个处理:水稻单作(RM)、稻虾共作投食(RC feed 1)、稻虾共作不投食(RC feed 0),分析了稻虾共作种植模式下水稻产量、磷素平衡状况、利用效率、环境风险以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3种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农田磷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 feed 0处理农田磷盈余低于RM和RC feed 1处理;与RM和RC feed 1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处理水稻茎叶磷素吸收量显著增加(P<0.05),磷素利用率较高。在种植前期(6—8月),RC feed 0处理较RC feed 1处理显著降低了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在水稻收获时,3个处理间稻田田面水总磷和溶解磷的浓度无显著差异。与RM处理相比较,RC feed 0和RC feed 1处理净收入分别增加了54.22%和51.11%。在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效应、磷素平衡、磷素环境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条件下,稻虾共作不投食模式是一种资源利用率较高、环境风险较小、经济效益好的种养模式。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磷平衡 磷循环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新品种桑梓1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桑新品种桑梓1号是利用从台湾引进果桑种质资源SA1,经离子束辐射诱变筛选出的优良新品种。该品种主枝短粗,侧分枝多,结果枝发达,花单性,花芽易分化;其成熟桑果呈紫褐色,果实长2~4 cm,单果质量3~5 g,果柄极短,无籽;桑果品质优,出汁率7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6.5%,总糖含量4.0%,总酸含量8.12 g·kg-1,蛋白质含量2.06%,花青素含量0.844 g·100 g-1。该品种具有一年两次结果习性,以春季产量最大,夏季产量约为春季的15%,每666.7 m2产量约为3000 kg。桑果始熟期5月上旬,盛熟期在5月中下旬,采果期1个月,果实易落地,主要用于鲜食和加工。该品种适应性强,抗寒性表现良好,抗菌核病能力强,适宜在安徽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种植。

关键词: 果桑 新品种 桑梓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恢复系M630稻瘟病抗性改良及其代谢组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对水稻生产、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材料9311-Pi9为供体,水稻优良恢复系M630为受体,将杂交、回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背景筛选相结合,获得改良恢复系M630-Pi9。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分析显示改良后的M630-Pi9及其杂交组合徽两优630-Pi9与M630和徽两优630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利用安徽省优势混合生理小种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改良后的M630-Pi9相对于M630抗性明显增强;稻瘟病抗性自然病圃鉴定结果发现改良后的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抗性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稻瘟病抗性基因对植株发育的代谢机制,对M630-Pi9和M630受稻瘟病病原菌侵染后的植株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M630相比,M630-Pi9中有212种代谢物合成受到调控,其中155种含量降低,57种含量增加;与细胞壁有关的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对生物体具有毒害和免疫作用的生物碱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与生物胁迫相关的黄酮类物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调控。这些数据表明稻瘟病抗性基因Pi9可能通过调控植物体中代谢物质的变化进而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创制的新恢复系稻瘟病抗性显著提高,对稻瘟病抗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为水稻抗病、高产育种提供新的种质。

关键词: 水稻恢复系 稻瘟病 Pi9基因 抗性改良 代谢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产量效应的Meta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本研究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通过检索并筛选获得25篇有效文献,78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样本,将数据按照省/自治区、试验时间、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化控剂类型、喷施剂量和喷施期进行分组,利用Meta分析法定量研究中国化学调控技术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应用化学调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平均增产量为570.489 kg/hm2,95%置信区间为413.595~727.382 kg/hm2,且数据不存在发表偏倚和极端值。选用紧凑型玉米高密度种植,在穗期喷施较低浓度化控剂,更有利于提高化学调控技术的增产效应。该研究可为化学调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调控技术 化控剂 玉米 Meta分析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嘌呤(Purine)是一种生物碱,可在人体内代谢为尿酸,当人体尿酸代谢紊乱时会诱发痛风,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豆类及其豆制品的嘌呤含量较高(约为1.581 mg·g-1),因此建立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检测方法对于评价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保健价值具有现实意义。采用分光光度法即利用物质所特有的吸收光谱来测定其含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同时比较皖黄506和Williams82两个品种的豆粉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溶剂浓度对大豆籽粒总嘌呤含量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总嘌呤含量在267 nm下与吸光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2=0.099 92);在100℃条件下,35%(V/V)的高氯酸处理30 min时大豆籽粒总嘌呤水解效果最佳。该试验方法简单方便,成本低,可行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大豆籽粒中总嘌呤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分光光度计 总嘌呤含量 大豆籽粒 测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倒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徽两优348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两优348是以光温敏核不育系Y18S为母本,以强优恢复系07W0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抗倒性好、米质较优等特点,2017年7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徽两优348 高产 抗倒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铵态氮肥和腐殖酸协同促进孔雀草对土壤中Cd的去除

环境科学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升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对镉(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铵态氮肥和腐殖酸对孔雀草生长以及土壤中C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N)与氮肥和腐殖酸联用处理(NHA)可显著提高孔雀草的生物量;与对照(CK)相比,NHA和N处理下孔雀草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49倍和1.52倍(肥东土壤),提高了2.28倍和1.74倍(长丰土壤).在孔雀草生长期间,氮肥和腐殖酸能够降低土壤pH值,尤其是NHA处理;NHA处理较CK处理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上pH值分别降低了0.76和0.84个单位;腐殖酸处理(HA)能显著提高肥东与长丰土壤中DOC的含量.NHA和HA处理能显著促进孔雀草根系生长发育,改善孔雀草的根系形态特征.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中,与CK相比较,NHA处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分别增加了64.1%和53.1%,孔雀草Cd的累积量分别增加了7.17倍和4.15倍;NHA处理的土壤Cd去除率最高,在肥东和长丰土壤上分别达到17.06%和14.08%.本研究表明在强化孔雀草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方面,铵态氮肥和腐殖酸的联用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提取 协同修复 孔雀草 硫酸铵 腐殖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