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单季茭白新品种‘皖茭3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茭3号’是以‘六安茭’优异变异株为材料,历经8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单季茭白新品种。株形紧凑,长势中等。采收期比‘六安茭’迟7~10d,单只壳茭平均质量138.5g,净茭平均质量95.5 g,平均产量24 000 kg·hm~(-2)。肉质茎3~4节,隐芽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茭肉洁白细嫩。适宜中高山地区种植。


皖南不同种植模式碳汇效应及经济效益评价
《生态环境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模式是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探明不同种植模式碳汇特征及经济效益,对于优化当地种植模式、发展低碳绿色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安徽皖南地区2020—2021年设置单季稻、烟稻轮作、稻麦轮作、再生稻种植等4种种植模式,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评价了各种植模式的净碳汇效应和经济效益,系统地分析了各模式及作物的碳足迹构成、大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各处理经济净收益的大小表现为烟稻>再生稻>稻麦>单季稻.烟叶高产值保障烟稻轮作的高经济效益;再生稻种植的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为各种植模式中最高,其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合计为12921.5 kg·hm?2.(2)各处理净碳汇大小表现为稻麦>再生稻>单季稻>烟稻.再生稻N2O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比稻麦轮作分别显著降低37.2%和9.2%,再生稻生态系统的CH4和N2O分别占碳足迹构成的54.5%和18.0%.(3)通过控制农田水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对再生稻适当高留桩等方式降低CH4排放是再生稻种植模式减少碳排放的关键.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生态系统碳足迹构成中N2O、肥料和农膜所占总排放的比例均超过了20%,并且其劳动力(11.7%)和燃油(12.7%)所占比例远大于水稻和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各种植模式中,烟稻轮作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保障烟粮双丰收的高效种植模式,但是呈现负碳汇效应,因此,应重点加强该模式机械化生产和烟叶烘烤节能减耗方面的研究.而再生稻水稻产量高,且成本投入和碳排放较低,符合中国倡导的"双碳"理念,应在该区和类似区域大力推广.综上,该研究定量评价了皖南地区4种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碳汇效应,为该区和类似区域农业节能减排和绿色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模式及理论依据.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4号’是从安徽省池州市引进的红色秋葵栽培种QK-11-02中经系谱法选育出的新品种。果皮颜色为红色,果色鲜艳,果形挺直,平均鲜果长15~18 cm,果粗20~25 mm,单果质量19.6 g,单株蒴果数38.9个,鲜果产量35 000~40 000 kg·hm~(-2)。嫩果果肉厚,耐老化,采摘时间长,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3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3号'是从江苏省盐城市引进的'盐秋葵-1'品系的变异单株中经系谱法选育成的新品种.5~6片叶时始花,春播出苗后50 d左右可采摘.果皮浅绿色,果形挺直,鲜果长12~15 cm,粗18~22 mm,果棱数5,平均单果质量14.4 g.单株蒴果数39.9个,鲜果产量30 000~35 000 kg·hm-2.早熟性好,嫩果肉厚,口感鲜美,商品性状优良,适合深加工.适应性广,适合在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茄子细胞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传统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茄子群体不良性状如植株倒伏、果实畸形、不耐储运、萼片和叶片带刺等,但是耗时较长、效果不佳,同时存在杂交障碍以及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开展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是切实解决茄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抗性品种缺乏、病虫害严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关于茄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研究集中在细胞学分析、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3个方面,此外,茄子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茄子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与应用、茄子雄配子的启动机理和高频率诱导机制、高效的茄子受体再生途径和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茄子基因编辑技术等的研究,也是未来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种质创制和品种改良的突破口。


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探讨中药渣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提质增效和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以中药渣有机肥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对照(CK)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0%、25%、50%、75%、100%6个处理,研究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不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下以合理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增加有效穗数.25%有机肥替代化肥增产最高,比单施化肥增产9.06%.本试验条件下,回归计算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比例为35.3%,产量可达到9057kg/hm2,有机氮替代比例能显著提高水稻的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在农业生产实际中,等氮量替代条件下有机肥施用比例25%~35%是较理想的施肥比例.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3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3号’是从江苏省盐城市引进的‘盐秋葵–1’品系的变异单株中经系谱法选育成的新品种。5~6片叶时始花,春播出苗后50 d左右可采摘。果皮浅绿色,果形挺直,鲜果长12~15 cm,粗18~22 mm,果棱数5,平均单果质量14.4 g。单株蒴果数39.9个,鲜果产量30 000~35 000 kg·hm~(-2)。早熟性好,嫩果肉厚,口感鲜美,商品性状优良,适合深加工。适应性广,适合在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论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
《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两熟制下的棉花生产存在种植模式和棉花栽培技术复杂、棉花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化肥农药投入多、植棉效益低等突出问题.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建立并应用了两熟制棉花绿色化(减肥减药)、轻简化(简化管理)、机械化(机械代替人工)栽培技术.本文基于笔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两熟制棉花绿色化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的基本概念、技术路线、关键技术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其技术核心内容是,通过一次性"机播"(机械免耕单粒精量播种代替棉苗移栽,种肥同播,不间苗,不补苗),全程"机管"(通过合理密植和全程株型和熟性调控,免整枝、免人工打顶)和一次性机械收获(通过综合调控建立集中成熟的群体结构),实现省工70%;采用早中熟棉花品种,合理增密,一次性侧深施用专用控释肥、无人机喷施叶面溶肥等技术省肥50%;通过利用抗虫棉品种的抗性,适期晚播缩短棉花生长期,采用食诱、性诱剂及生物农药、杀虫灯、无人机施药等防控病虫害,实现省药40%.与传统技术比,本技术大大减少了棉花生产用工,农业机械对人工的替代率达60%,化肥利用率提高11.2%以上,经济效益提高30%,减轻了因过量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为推进棉花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减肥减药;机播机采;绿色化栽培;机械化栽培;两熟制棉花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4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4号'是从安徽省池州市引进的红色秋葵栽培种QK-11-02中经系谱法选育出的新品种.果皮颜色为红色,果色鲜艳,果形挺直,平均鲜果长15~18 cm,果粗20~25 mm,单果质量19.6 g,单株蒴果数38.9个,鲜果产量35 000~40 000kg·hm-2.嫩果果肉厚,耐老化,采摘时间长,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高磷小麦秸秆提高砂姜黑土磷有效性并促进土壤磷素的转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秸秆还田促进砂姜黑土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高磷和低磷小麦秸秆取自长期定位试验的施磷和空白对照小区,小麦秸秆含磷量分别为2.17、0.51 mg/kg.培养试验设不添加秸秆对照(CK)、添加低磷小麦秸秆(LS)、添加高磷小麦秸秆(HS)3个处理,保持70%田间持水量,25℃下恒温培养90天.在培养0、3、7、15、30、60、90天时,测定土壤Olsen-P、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磷酸酶活性、解磷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磷(MBP),计算土壤MBP的周转量和周转率.[结果]土壤Olsen-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在培养第15天达到稳定.培养90天时,HS处理Olsen-P含量比CK提高了 59.4%,而LS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比CK降低了 23.9%(P<0.05).培养90天时,HS和LS处理土壤Ca10-P和Fe-P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而Ca8-P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HS处理的Ca2-P含量显著高于LS和CK处理,而LS和CK处理Ca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较,LS和HS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显著提高,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SOP)含量显著降低,3个处理间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无显著差异.HS处理的LOP含量比LS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 37%和158%.HS和LS处理均促进了 MSOP向LOP和MLOP形态转化.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解有机和无机磷细菌数量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添加秸秆后增加了土壤MBP的累积同化量、累积矿化量、周转量和周转强度,HS处理的提升效果高于LS处理.HS处理下MBP的周转期较LS处理短.[结论]高磷小麦秸秆施用更有利于土壤中Ca10-P和Fe-P向Ca2-P和Ca8-P的有效转化,更有效提升了微生物量磷的矿化和周转,提高砂姜黑土潜在的供磷能力.因此,高磷小麦秸秆还田可增加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而低磷小麦秸秆还田可能会降低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含磷量 砂姜黑土 无机磷转化 有机磷活化 微生物量磷周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