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区域土壤盐渍化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
《土壤学报 》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1987年春、夏季黄淮海平原曲周县北部247.4km~2面积上,60个点的土壤盐分观测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土壤盐分变化的各种因素,如土壤质地剖面(主要是粘土层厚度),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降雨、灌溉和土壤初始含盐量,并以此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春、夏季0—100和0—40cm土体盐分储量统计预报模型。逐步回归拟合的效果较好,主要影响因素都被选入预报方程,不同季节、不同深度土体选入方程的自变量各有侧重。初步检验证明,这种模型至少可满足农业生产中等级预报的精度要求。但预报模型只适用于与1987年相似年型及自然条件下。
籼稻垩白与气温的关系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1 CSCD
摘要:稻米垩白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性,但也受气温的影响。为此探讨垩白与气温的关系,以期为水稻品质育种和生态区划提供参考。 试验选用南方稻区种植及垩白差异较大的12个中籼品种(表1)。1988年在六安地区农科所(N31°52'),于4月26日(Ⅰ)、5月6日(Ⅱ)、5月16日(Ⅲ)和5月26日(Ⅳ)分4期播种,两次重复。随机排列共96小区,每小区2行,每行30穴,株行距(16+32)cm×
川化-018在水稻白叶枯病综防中的应用
《植物保护学报 》 1991 CSCD
摘要:1982—1984年在安徽进行的研究表明,川化-018用于秧苗处理预防白叶枯病最为经济有效,纯收益合投资的30倍。早稻和中稻本田用该药喷洒可获得较好的防治和较高的产量,纯收益分别合投资的2.55倍及2.2倍。本田发病中心用该药处理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在白叶枯病的综防中,对中抗和中感的栽培品种扩大秧苗处理而减少本田防治面积是合理可行的。
大豆孢囊线虫危害大豆损失率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1990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一九八六年采用中感品种盆栽(黑土和砂土)进行人工接种不同孢囊线虫密度对大豆产量危害损失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密度不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孢囊线虫密度增大,产量相应降低,实测百克土中接种
玉米和水稻胚性细胞系在继代培养中染色体的变化
《科学通报 》 1990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研究工作的迅速发展,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大批细胞系,同时发现离体培养的细胞系经继代培养后,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与供体植物不同。 我们对水稻、玉米继代的胚性细胞系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续,染色体数目有着明显的增加,籼稻871109花粉胚性细胞系继代一年零四个月,
池养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 1989 CSCD
摘要: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池养条件下幼螯(中华绒螯蟹幼蟹,下同)背甲长与年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年龄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率略有差异,并揭示出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在营养和溶氧相似的条件下,动蟹在适温范围内的生长与水温呈正相关。根据对185只不同时期幼蟹的测量,计算出幼蟹背甲长对体重的关系式为W=0.4209L~(3.1150)。
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转移家蚕基因的研究
《昆虫学报 》 1989 CSCD
摘要:一定的组织中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组织中那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可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红茧蚕(沔阳红带P_k基因)五龄幼虫的丝腺组织中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用显微注射技术转移到黄茧蚕(巴陵黄)的受精卵中,观察到了能结红茧的变异体并已传至F_3代;说明P_k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并能传递给子代。另外,以普通褐卵(苏春)的活性染色质注射到白卵(沄纹皮斑)受精卵中,也得到了黑卵变异。利用分离模板活性染色质来转移预期基因的技术,可能为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