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是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的一种措施,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农田系统碳循环流通的基础上,将系统划分为土壤、植物和大气3个子系统,对秸秆还田条件下各个子系统中碳的流动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在土壤子系统中,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矿化碳、土壤微生物碳(MBC)的变化都有作用。秸秆还田的初期可能会降低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均匀度,致使作物对碳、氮利用率下降;然而,长期的效应仍会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研究亦认为秸秆还田特别是与有机肥配合使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对土壤原有的有机碳矿化影响尚不清楚。秸秆还田在植物子系统中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物光合碳变化。已有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然而根际碳流通的变化尚不清楚。在大气子系统中,秸秆还田能够增强旱地耕作土壤的呼吸作用,促进CO2的排放;而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碳矿化受到了明显抑制,对CO2没有明显影响。与此类似,淹水条件促进CH4排放,排水良好可以减少CH4的释放。事实上对CH4的排放而言,水份的影响可能比秸秆还田所产生的影响更大。笔者认为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流通变化机理,及根际碳的流通变化影响仍有待进一步解析。其次,农业机械使用所产生的CO2气体在研究秸秆还田模式时也应被考虑在内。除此之外,秸秆还田这种减排措施(CO2)的减排潜力、适宜应用的区域、可能的协同作用和一些限制及不利因素还没有得到确切的评估,实施过程中应考虑社会和经济层面上的因素。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碳库 碳循环 土壤呼吸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理保健类物质。就桑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化学分类、生物活性、药理作用、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桑树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关键词: 桑树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特征 生物活性 药理作用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及成果的价值确认

现代经济信息 2014

摘要:知识产权不仅是人们的智力成果,也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拥有众多的知识产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因此,对农业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进行价值确认就很有必要。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知识产权 成果 价值确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枣3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安徽省枣加工品种栽培面积偏大、鲜食品种比例偏少,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而引进的北方鲜食枣品种在当地表现也不佳。皖枣3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选育的鲜食优良枣品种,具早熟、丰产稳产、耐旱等特点,适合该省南北栽培。该文主要介绍了皖枣3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包括园地选择、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等方面内容,以为枣农栽培皖枣3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皖枣3号 品种特性 鲜食 栽培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烯效唑 化学调控 落谷密度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白土上不同耕作措施及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翻耕深度(10 cm和20 cm)与4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化肥+秸秆、化肥+绿肥)。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时,翻耕20 cm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较翻耕10 cm处理减产7.6%;而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4.8%、16.1%和14.6%。水稻养分吸收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在翻耕20 cm后补充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同时,翻耕20 cm结合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白土稻田上,翻耕20 cm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改善白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合白土区大力推广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白土 翻耕深度 施肥模式 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烫预处理降低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工艺优化研究

中国酿造 2014

摘要:研究热烫预处理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和薯片油炸工艺优化。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对原料进行热烫和非热烫处理,在不同油炸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油炸试验,采用DNS法测还原糖,液质联用法检测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对切片的马铃薯进行热烫处理,即75℃热烫150s,能明显降低还原糖含量,160℃油炸120s,可降低丙烯酰胺含量至67.18μg/kg。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热烫预处理 还原糖 液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别山区茭白田套养中华鳖试验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4

摘要:在安徽大别山区利用茭白田套养中华鳖进行生态养殖试验。经5个月生态养殖,中华鳖平均规格1.11kg,平均每667m2新增利润6286元,套养中华鳖茭白田的茭白平均产量较对照田多产9.24%,投入产出比为1:2.139,养殖效益明显。

关键词: 大别山区 茭白 中华鳖 套养 茭鳖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农业灾害研究 2014

摘要:介绍了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如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和麦蜘蛛的识别特征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这些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在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的基础上,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为减轻江淮地区小麦病虫害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白粉病 锈病 蚜虫 吸浆虫 麦蜘蛛 识别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职院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衡水学院学报 2014

摘要: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园林、园艺专业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验组织、强化实验教学等.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高职院校 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 实验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