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风干鳊鱼腌制过程适宜加盐量的研究
《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鳊鱼为原料制作风干鳊鱼,以腌制过程盐卤中的氨基态氮的量以及产品的含水量、含盐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加盐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卤中的氨基态氮的量、鱼肉的含盐量与加盐量呈正相关关系,而鱼肉的含水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pH值与加盐量呈负相关关系。综合各项指标,确定腌制适宜加盐量为5%。


浅析水环境自然生物生存调查报告
《资源节约与环保 》 2014
摘要:底栖动物是组成水体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水体中的显著作用,为"在确保城东湖水质良好的前提下科学实施渔业资源利用"的工作目标开展技术指导与研究工作,全面了解城东湖各季节底栖动物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2014年1月20-21日,对霍邱县城东湖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了第三次现场采样调查。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淮北小麦选择适宜的播期,以冬小麦半冬偏冬性品种烟农19和半冬性品种皖麦52为材料,研究了播期(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和11月7日)对小麦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群体干物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皆以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最高,其次为10月3日和24日播种。正常播种(10月10日)和适度晚播(10月17日)可以改善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其中10月10日播种时烟农19的Fo、Fm、Fv/Fm、qP、ETR和ΦpsII分别比10月3日和11月7日播种的增加了8.5%、7.9%、3.0%、38.1%、15.9%、16.9%和21.1%、33.3%、6.9%、73.0%、67.6%、62.0%。10月10日和17日播种时烟农19和皖麦52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和产量皆高于其他播期,并与11月7日播种处理差异显著。因此10月10日至10月17日可作为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的适宜播期。


铜陵县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筛选评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