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萍萍 1 ; 王家嘉 2 ; 李录久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关键词: 白土;翻耕深度;施肥模式;养分吸收;土壤肥力;稻田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20 卷 03 期

页码: 754-7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白土上不同耕作措施及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翻耕深度(10 cm和20 cm)与4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化肥+秸秆、化肥+绿肥)。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时,翻耕20 cm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较翻耕10 cm处理减产7.6%;而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4.8%、16.1%和14.6%。水稻养分吸收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在翻耕20 cm后补充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同时,翻耕20 cm结合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白土稻田上,翻耕20 cm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改善白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合白土区大力推广的施肥模式。

  • 相关文献

[1]不同施肥措施对白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6

[2]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2018

[3]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董建江,邵伏文,张林,姜超强,祖朝龙. 2015

[4]不同耕作措施对苕子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张祥明,左庆,郭熙盛,武际,李胜群. 2015

[5]皖南红黄壤地区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朱宏斌,王文军. 2006

[6]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对白土田水稻产量和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李录久,王家嘉,吴萍萍,黄厚宽,蒋荫锡. 2016

[7]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2015

[8]秸秆还田结合氮肥运筹管理对白土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李录久,吴萍萍,耿言安,姚文麒,王家嘉. 2016

[9]农田杂草土壤种子库对施肥模式的响应. 潘俊峰,万开元,程传鹏,付金玲,章力干. 2014

[10]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2019

[11]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砂姜黑土的固碳效应分析. 李玮,孔令聪,张存岭,姜涛,陈欢. 2015

[12]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敏,郭志彬,曹承富,郭熙盛,杨剑波. 2014

[13]早籼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模式研究. 吕和平,吴晨阳,潘志军,周兵,吴小文,张小红,余绪来,许有尊,吴文革. 2022

[14]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 2010

[15]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 2009

[16]锐劲特防治稻田主要害虫的应用技术. 陈章宁. 2006

[17]不同除草剂对乱草的防除效果比较研究. 周凤艳,张勇,周振荣,沈艳,李沛明. 2018

[18]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邬刚,袁嫚嫚,曹哲伟,张兆冬,王莉莉,王永露,孙义祥. 2019

[19]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蒋业林,侯冠军,王永杰,张静,王士梅,陈红莲. 2015

[20]稻田鳖·鱼·虾混养技术研究. 王庆利,宋光同,汪翔,陈静,丁凤琴.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