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崔凯(精确检索)
85条记录
发酵方式对黄山臭鳜鱼菌群组成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肉类研究 2019

摘要:腌制发酵是获得黄山臭鳜鱼制品的唯一途径.采用干法腌制、湿法腌制及香辛料辅助湿法腌制方式制作臭鳜鱼,以原料鳜鱼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发酵方式对黄山臭鳜鱼微生物菌群组成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对鱼肉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方式对黄山臭鳜鱼微生物菌群组成及挥发性物质组分有不同影响;干腌臭鳜鱼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组成与原料鳜鱼基本一致;在湿腌发酵体系下,臭鳜鱼中的优势微生物菌群组成与原料鳜鱼则明显不同,但原料鳜鱼中的优势乳酸菌清酒乳杆菌仍然存在于湿腌体系中;湿腌发酵比干腌发酵产生更多的挥发性物质,在湿腌发酵体系中添加香辛料辅助发酵能够增加更多香气物质,且臭鳜鱼感官品质最好.

关键词: 臭鳜鱼 腌制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口黑鲈食性快速驯化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食性驯化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点之一.本文采用"诱食+迫食""定点+沿线"的投喂方法,实现了大口黑鲈食性的快速转化,缩短了驯化时间,提高了驯化成活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益.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食性 快速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土著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摘要:安徽土著鳜类资源丰富,养殖方式多样,养殖分布广泛,苗种需求量大,为了开展安徽土著鳜鱼人工繁育,文章从鳜鱼亲本选择、培育、催产及苗种培育、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试验,得出鳜鱼苗开口第1~17 d投喂配套饵料鱼规格及数量,以期促进鳜鱼产业发展.

关键词: 土著 鳜鱼 规模化 人工繁育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养殖跑道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及集污区固相分布分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流状态,在水面区域形成的高速流场受重力和惯性作用沿养殖跑X轴方向由液面向底部下扫推进,推进到底部后流场趋于稳定。下扫推进过程中在前挡水墙与底部之间形成固有回流区,回流区特征长度与推水口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固相颗粒在养殖跑道对应的集污区里呈"U"形沉积分布,其中直径大于1.30 mm的固相颗粒沉积率在85%以上,直径小于0.60mm的沉积率在44.13%以下,总沉积率为37.77%。研究表明,使用DDPM模型可初步评估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对固相颗粒沉积的影响,系统中集污区对直径0.60~2.00 mm固相颗粒的沉积效果显著。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场 模型 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流体力学 多相流 沉积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色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聚类树分析均显示HB与HW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3群体被分为2个亚群,HS群体集中在亚群Ⅰ,HB、HW群体集中在亚群Ⅱ。30个位点中的大多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应增加选育群体的有效数量,防止种质衰退。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HW群体显著或极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作为开发新体色翘嘴鳜品系的基础群体。

关键词: 体色 翘嘴鳜 微卫星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杂交黄颡鱼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黄颡鱼为母本、瓦氏黄颡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ividraco(♀)×P.ca-chelli(♂)],在池塘内循环流水(IPA)养殖条件下获得较好的表现。2条试验养殖槽分别放养不同规格的杂交黄颡鱼7.5万、10万尾,放养密度分别为341、455尾/m~3,产量分别为8 906.3、9 048.0 kg,折合产量分别为40.5、41.1 kg/m~3,净利润分别为3.79万、4.69万元,产出投入比分别为1.22、1.35,收益率分别为21.99%、34.51%。IPA养殖杂交黄颡鱼,每个养殖槽放养量7.5万~10.0万尾,在一个养殖周期内净增重量可超过7 800 kg。在市场接受黄颡鱼规格的范围内,选择投放较小规格的鱼种,可获得较快的生长速度、较高的增重倍数和较好的饲料利用效率。

关键词: 杂交黄颡鱼 池塘循环流水(IPA) 产出投入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PA)的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2016和2017年分别在3 400 m2池塘内投放60万尾大口黑鲈卵黄苗,进行苗种培育试验。2016年培育出鱼种10.98万尾,成活率18.3%; 2017年培育出鱼种15.71万尾,成活率26.2%。培育过程中进行3次模拟流水冲击和拉网密集驯化,结合食性转化训练,大口黑鲈鱼种投放到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养殖,环境适应性增强,生理应激反应小,2016和2017年成活率分别达到98.69%和99.07%。

关键词: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IPA) 大口黑鲈 苗种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池塘内循环水的草鱼高效绿色养殖技术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技术具有高效、绿色、可控的特点,促进了水产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该文探讨了外塘净化区主养滤食性鱼类,养殖槽主养草鱼的内循环水养殖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养殖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槽区域的水经过外塘净化区的净化,水质明显改善;养殖槽中的草鱼通过集中饲养及免疫,草鱼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整个池塘整体效益达76112.7元/hm2,较常规池塘养殖提高1.5~2倍.该模式是对传统草鱼池塘养殖的创新,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 草鱼 池塘 内循环水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稻鳜共作生态种养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探讨稻渔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生态功能。[方法]通过克氏原螯虾、水稻、鳜鱼共作模式,从经济、生态效益、农业风险评估角度探讨了生态种养融合技术。[结果]通过虾、水稻、鳜鱼共作,利润达到77 125元/hm2,较水稻单作提高了10倍;农业生产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农药,少量施肥,养殖模式绿色环保,产品品质接近天然;多品种综合种养农业风险较低,且效益稳定。[结论]该模式是对传统稻虾连作种养模式的突破,生态环保,能提质增效。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水稻 种养 共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针对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的现有水平,阐述了IPA应用规模,并开展了IPA养殖槽和净化区功能试验,最后对IPA养殖水产品进行了品质分析。

关键词: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 关键技术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