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烤烟新品种川烟10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烤烟新品种川烟101(原编号A601)是以(红花大金元×RG11)F1为母本、(云烟85×K346)F1为父本杂交,以提高品种黑胫病抗性、烟叶易烤性为主要目标,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烤烟纯系新品种。该品种田间长势强,植株塔形,叶片开片较好,适应性广,成熟特性好,易烘烤,中抗黑胫病和赤星病。综合经济性状显著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综合感官质量、物理特性优于主对照品种K326和副对照品种云烟87,香型风格凸显程度较强;综合质量与主对照K326相当,优于副对照云烟87。川烟101是一个抗性、产量和品质都较好的优良烤烟纯系新品种,适合在西南烟区、东南烟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 川烟101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菌渣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多样性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双孢菇菌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成变化和功能多样性,对双孢菇菌渣加猪粪混合堆肥的0、8、16和20d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并挖掘其功能基因。结果表明:(1)双孢菇菌渣有机肥发酵初期0d时与发酵8、16和20d时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较大,同时在KEGG数据库中进行功能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0d、8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16d和20d样本距离相对较近。(2)从不同时间段的菌渣有机肥中一共鉴定出28257个种,其中发酵0、8、16和20d样本物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61.04%、85.35%、86.08%和85.40%。(3)自然发酵0d时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逐渐变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芽孢杆菌科及类芽孢杆菌科在发酵过程中一直为关键菌科;优势菌种为热噬淀粉芽胞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4)菌渣发酵过程中功能基因主要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途径;碳水化合物酶占比较多的为糖基转移酶和糖苷水解酶,最低为多糖裂解酶,分别占比为38.8%、38.1%和1.2%;丰度最高的3个抗性基因分别为多耐药性抗性基因、大环内酯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

关键词: 菌渣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微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纺织工程学报 2024

摘要:在手抄纸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棉纤维和木质纤维微纳米纤维素,研究在手抄纸中分别添加不同种类的微纳米纤维素及其添加量对纸张抗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棉浆板和漂白阔叶木浆板为原料,经过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再采用高压均质机械解离方式,制备棉纤维和木质纤维微纳米纤维素。抄纸过程中,棉纤维微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2.5%、5%;木质纤维微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分别为2.5%、5%。棉纤维微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为5%时抄纸的综合性能最好,耐破指数由3.20 kPa·m~2/g增加至3.69 kPa·m~2/g,抗张指数由30.71 N·m/g提高至36.71 N·m/g,不透明度由86.37提高至87.96。实验表明:两种微纳米纤维素的添加均可提高纸张耐破指数和抗张指数,为天然微纳米纤维素改性抄纸性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纳米纤维素 手抄纸 棉纤维 木质纤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安江水牛品种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畜禽种业 2024

摘要:近年来,笔者在调查安徽省地方牛资源时,在黄山地区发现了独特的水牛群体,其体型中等,役肉兼用型,暂命名为新安江水牛。黄山地区饲养水牛历史悠久,但2000—2022年数量下降严重,目前群体规模约为4000头左右。该文通过走访调研和测定,对新安江水牛的外貌特征、分布、饲养和利用、品种形成和变化、生长和生产性能以及开发利用进行阐述,分析发现该群体从外貌特征、历史缘源具有独特性,下一步拟开展本群体的新资源发掘工作。

关键词: 新安江水牛 品种 生产性能 开发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奇数年江苏和安徽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进而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及新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分析了6个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近(等位基因数Na=16.0~18.4,有效等位基因数Ne=10.1~12.4,观测杂合度H_o=0.759~0.836,期望杂合度He=0.897~0.916,多态信息含量PIC=0.870~0.892)。群体间遗传距离D_n(0.154~0.277)、遗传分化系数Fst(0.001~0.011)均较小,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中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0.47%,一致表明群体间不存在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养殖群体具有共同的祖先型,高淳群体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最远,结合其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淳群体可作为选育基础群之一。Structure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每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组成多样且比例近似,结合近交系数和瓶颈效应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存在较大程度的外源种质混杂。综上,苏皖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仍然较高,具有潜在的开发与利用价值,但其可能存在种质混杂,在开展后续的良种选育时,需对养殖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纯种质,使其种质资源得到合理的可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养殖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无为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和发生世代观测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安徽省无为市的发生规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发生世代、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等内容,并分析了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5月入侵当地,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10月。1年可发生6代,其中第6代为不完全代,其发育速率整体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在16~35℃时,幼虫期发育速率受温度影响最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当平均温度低于16℃时,草地贪夜蛾无法发育为成虫,最终虫态为幼虫或蛹。草地贪夜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显示第1代种群趋势指数I值大于1,表明草地贪夜蛾下一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本研究为迁飞过渡区草地贪夜蛾精准测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迁飞过渡区 发生规律 世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生刺盘孢菌LFD-RPA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建立针对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的快速、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根据果生刺盘孢菌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与侧流层析试纸条(LFD-RPA)相结合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果生刺盘孢菌的方法.该检测方法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且检测灵敏度达1 pg/μL.该检测方法无需 PCR 仪等复杂设备,在39℃恒温反应 12 min 即可完成检测过程,为果生刺盘孢菌的检验检测和早期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果生刺盘孢菌 LFD-RPA 可视化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产区烟叶质量现状及后备烤烟新品种筛选研究

昆明学院学报 2024

摘要:为探索昆明产区烟叶质量现状和筛选符合“黄山”卷烟品牌需求的烤烟后备品种,2023年在昆明4个不同生态亚区8个乡镇布点,每个点以当地主栽品种红花大金元、MSK326或MS云烟87为对照,引进云烟121、YN223两个烤烟新品种进行同田对比试验,参照“黄山”品牌对原料的质量需求,对调制后的中部烟叶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1)在昆明产区,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主要受生态亚区的影响,而种植品种仅影响烟气风格的彰显程度.2)昆明产区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指标和感官质量总体较好,但存在糖高碱低、氮高碱低、钾含量偏低的不足,烟叶油分、色度、香气量、回甜感等方面有待提升.3)昆明产区可将云烟121作为“黄山”卷烟品牌的后备烤烟品种,进一步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及工业可用性验证.综上所述,该研究初步筛选出符合“黄山”品牌的后备品种,探索出昆明产区烟叶质量现状及其质量改善的方向.

关键词: 昆明 烟叶质量 “黄山”卷烟品牌 后备品种 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品质形成分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4

摘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优势菌属,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渥堆前后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滋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黟县黑茶渥堆开始时温度最高,随后不同层间温度逐渐下降;渥堆初始时真菌多样性较低,中期(8~12 h)真菌多样性最丰富,且上层多样性高于下层、下层高于中层;渥堆中共检出亚隔孢壳属(Didym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Setophoma、链格孢属(Alternaria)、白布勒担孢酵母(Bulleromyces)、Zymoseptoria、镰孢霉属(Fusarium)、Strelitziana、青霉菌属(Penicillium)等9种优势真菌,其中亚隔孢壳属、枝孢属、Setophoma、链格孢属、白布勒担孢酵母在渥堆中占比超过50%。对黟县黑茶渥堆前后挥发性化合物和主要滋味物质的研究发现,渥堆后挥发性化合物总量显著增加,其中二氢芳樟醇、芳樟醇、香叶醇、月桂烯、水杨酸甲酯等糖苷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是影响香气变化的关键因子;渥堆对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咖啡碱含量的影响较小,对儿茶素类物质的影响较大,其总量下降了13%,且主要是酯型儿茶素类物质的降低。研究初步探明了黟县黑茶渥堆中真菌多样性及渥堆对黑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希望为黟县黑茶加工与品质形成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滋味物质 真菌多样性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