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经济效益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摘要: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陆基圆桶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经济效益,为促进该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安徽省3个县区的陆基圆桶大口黑鲈养殖企业,并对其大口黑鲈养殖的投入、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饲成本是养殖成本的第一大投入要素;通过成本与收益比较分析,投放密度、苗种来源、固定资产投入和销售时间均是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产上建议养殖企业开展养殖技术研发,调整养殖模式,充分发挥陆基圆桶养殖潜力,适当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商品鱼规格,错开销售高峰期等方式,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口黑鲈 陆基圆桶 经济效益 养殖成本 投放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

摘要: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 754 元//hm2、64 704 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关键词: 再生稻 小龙虾 稻田养虾 农业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MV,soybean mosaic virus)病是世界大豆主产区广泛存在且普遍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通过遗传定位发现的大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探讨了分子标记在提高大豆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 RSC3(w)、RSC14-r和RSC18等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的物理位置及其候选基因.基于候选基因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病毒介导基因沉默(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和基因编辑CRISPR/Cas9等技术梳理出GsCAD1、GmCAL和GmMLRK1等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参与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相关基因,为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调控网络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本综述总结分析了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聚焦分析大豆抗性基因Rsv3等对大豆花叶病毒抗病机制研究进展,并对抗大豆花叶病毒育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大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的应用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病毒 抗性 分子标记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 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 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关键词: 黑麦草 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 生物量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病毒侵染山茶属植物后,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品质变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日趋严重.通过梳理总结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及相应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山茶属植物的抗病毒育种及其病毒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茶属 病毒病害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IM技术的房屋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探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覆盖项目策划与前期准备、设计与详细规划、施工过程管理、成本与资源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交付与运维等各个阶段的全面管理,这个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专业知识,其目标是确保项目按时完成、质量达标、成本可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房屋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与BIM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推动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与升级。基于此,文章将围绕基于BIM技术的房屋建筑施工全过程管理价值,对具体的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BIM技术 房屋建筑 施工 全过程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季节长毛兔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4

摘要:长毛兔生产受季节变化,特别是夏季受热应激的影响,而血清生化指标是反映这一变化的潜在指标.文章分析了不同季节(春季、夏季和秋季)和性别(公、母)长毛兔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差异,旨在探明季节对长毛兔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筛选获得热应激相关指标,从而指导长毛兔夏季生产.结果表明,长毛兔公、母兔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规律相似,均为夏季降低,秋季回升;公、母兔的肌酸肌酶(CK)水平均为8月初大幅上升,8月中旬显著下降,秋季又回升;公、母兔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8月初均较大幅度上升,公兔8月中旬继续显著上升至秋季恢复正常,而母兔8月中旬即恢复正常.公兔的总蛋白(TP)在8月初无变化,而8月中旬和秋季显著升高(P<0.05),母兔无显著变化(P>0.05);8月初公、母兔的白蛋白(ALB)均小幅下降后逐渐显著上升(P<0.05);公兔的尿素(UREA)水平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母兔秋季UREA水平低于其他季节.公兔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无季节性差异(P>0.05),母兔ALT和AST水平均在8月中旬最低(P<0.05);公兔AST/ALT比值随热应激逐渐上升,8月中旬显著高于春季(P<0.05),秋季恢复,母兔AST/ALT比值8月初即大幅上升,而后基本恢复正常.综上,长毛兔热应激相关的主要变化指标有ALP、ALB、LDH和AST/ALT比值;公兔应激持久,而母兔敏感却恢复较快.

关键词: 季节 长毛兔 血清生化指标 热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型温敏核不育系皖香22S的选育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皖香22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湖南湘穗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香型籼稻亲本常香39S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的香型温敏核不育系,2023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皖香22S株高85.0 cm,平均每穗总颖花数193.5粒,千粒重24.0 g,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内卷,有香味,冷水池育性鉴定在14.5 h、23.5℃、6 d条件下,花粉不育度99.95%,套袋自交结实率0.25%。皖香22S在合肥5月20日播种,播始历期为84 d,比近似品种常香39S短5 d左右,主茎叶龄13.2叶。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稻瘟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米质较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其中皖香22S/银月丝苗在2023年的小区优势鉴定中,较丰两优4号增产9.3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香型 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生产托管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24

摘要:为充分挖掘大豆品种生产潜力,促进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文章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单产水平关键限制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大豆≥3 750 kg/hm2优质高产群体特征及产量构成指标;以“增密抗逆”为核心,配套种子处理、种植方式、合理施肥、中耕、化控、病虫草害防控及收获等生产技术集成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旨在为区域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黄淮海南部地区 大豆 增密抗逆 优质高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