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安徽部分地区鸡场鸡毒支原体与鸡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与垂直传播调查

中国家禽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安徽部分地区规模鸡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和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流行感染情况,试验采集21家鸡场鸡血液样品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3家种鸡场的种鸡群及其后代雏鸡进行MG和MS的病原检测,分析种鸡及其后代雏鸡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MG和MS的鸡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95.24%和90.48%,鸡群平均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5.08%和77.01%;商品蛋鸡和种鸡的MG和MS血清阳性率高于育雏育成鸡;鸡群日龄越大,MG和MS的血清阳性率越高,其中300日龄以上鸡群的血清阳性率均为100%。病原检测发现,种鸡场存在不同程度的MG和MS感染,其中MS感染率高于MG;种鸡感染率与其后代雏鸡的垂直感染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且在垂直感染的雏鸡关节组织检测出MS病原。结果表明,MG和MS在安徽鸡场中的感染较为严重,垂直传播是雏鸡早期感染的重要途径,并且MS在雏鸡垂直感染的早期即可侵入关节组织。

关键词: 安徽 规模鸡场 鸡毒支原体 鸡滑液囊支原体 血清学调查 垂直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结构优化对湘烟7号产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充分发挥湘烟7号的生产潜力,优化配套生产技术,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9种不同的田间结构对湘烟7号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打顶时留叶21片、下部叶优化4片和打顶时留叶22片、下部叶优化5片,这2种田间结构最有利于湘烟7号获得较高的烟叶产量和较好的烟叶质量.

关键词: 田间结构 产质量 湘烟7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含糖量不同的两个材料果实转录组初步分析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含糖量(8%)和普通含糖量(4.5%)番茄为研究材料,选取绿熟期、转色期、粉红期和红熟期的果实样品,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两种材料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普通番茄与高糖番茄4个时期共有的差异基因有288个,其中下调的有174个,上调的有114个,转色期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转色期,且富集的GO功能类也最多。KEGG分析表明,转色期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通路最多,主要集中在糖、酸代谢等通路。对糖、酸代谢过程关键酶的相关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有3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词: 番茄 含糖量 成熟期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发展阶段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典型模式及启示建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CSSCI

摘要:选取安徽省W县、陕西省F县和四川省N县作为样本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安徽省W县的“严把五关”模式、陕西省F县的“四五三”模式、四川省N县的“五字诀”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摸清底数、确权登记、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护运营与收益分配、严格资产处置等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发展阶段,扶贫项目资产管理面临着“多头管”“理不清”“风险大”等现实问题,应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齐抓共管;加强运营管护,提高资产绩效;加强分类管理,提升管理的精准性;防控多重风险,切实保护资产安全。

关键词: 扶贫项目资产 资产管理 典型模式 启示建议 新发展阶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多态性检测及其与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研究安徽省中国荷斯坦奶牛群体κ-酪蛋白(CSN3)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奶牛生产性状及奶品质的影响。通过PCR克隆CSN3基因cDNA,使用DNA测序法检测40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进行群体遗传信息分析并将检测出的SNPs位点基因型与奶牛产奶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荷斯坦奶牛CSN3基因CDs区序列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即13 068 bp处C/T替换,13 124 bp处A/G替换。g.13068C>T位点CC型奶牛的基因型频率为0.52,日均产奶量比CT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TT型奶牛乳脂率最高,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CT型奶牛乳脂率比CC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CT型奶牛乳蛋白率最高,TT型奶牛牛奶尿素氮、群内级别指数(WHI)含量高于其他2个基因型奶牛,但差异均不显著。g.13124A>G位点AA型奶牛乳蛋白率比AG型奶牛高且差异显著(P<0.05);AG型奶牛日均产奶量比AA型奶牛高,乳脂率比AA型低,体细胞数比AA型高,牛奶尿素氮及WHI含量低于AA型,但均差异不显著。结论:g.13068C>T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分子标记,g.13124A>G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奶牛乳蛋白率的分子标记,CSN3基因可能是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的主效或候选基因。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CSN3基因 单核苷酸突变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探讨

中国蚕业 2024

摘要:环境生态修复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桑树作为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植物,在生态环境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桑树在土壤修复、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大气净化、消落带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发挥桑树的生态经济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桑树 土壤修复 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 大气净化 消落带修复 石漠化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调整小麦种植密度构建高光能利用效率群体,促进群体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效果和机理,为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 2018-2019 年在安徽省濉溪县和蒙城县进行,以分蘖能力强(安 1302)和弱(皖垦麦 0622)的品种为材料,设置 180×104 株/hm2(D1)、240×104 株/hm2(D2)、300×104 株/hm2(D3)、360×104 株/hm2(D4)4 个种植密度,调查了群体籽粒产量、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以此为基础,将小麦群体分为光效率高、中、低 3 个类型,比较了不同光效率类型群体的叶面积指数、花前氮素积累和转运量、花后(乳熟期)氮素积累量.[结果]品种、密度及其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高光效型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分别达 1.4%和9.7 t/hm2,分别比中、低效型群体提高 5%、14%和 1%、5%.不同群体间开花期、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差异不显著,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高于中、低效型群体,达 2.34 g/MJ.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群体,分别达 7.24、4.53 及 63.9 kg/hm2、79.5 kg/hm2 和 143.78 μg/cm2.此外,高光效型群体中群体和单茎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为 129 kg/hm2 和 15 mg,均显著高于中、低效型群体,主要为茎秆+叶鞘和叶片氮素转运量较高,各营养器官间氮素转运率差异不显著,且高光效型群体成熟期个体营养器官仍保持较高的氮素积累量.[结论]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以及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高,提高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虽然高光效型群体茎秆+叶鞘和叶片中的氮素转运量较高,其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依然较高,有助于维持花后较大叶面积指数,有效提升花后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获得更高的小麦籽粒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光能利用率 光能资源利用 氮素吸收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巴43541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43541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3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43541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C1处理的生育期较C3处理缩短2~7 d,较C2处理延长2~4 d.与C2和C3处理相比,C1处理下巴43541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3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6 500 kg·hm-2,化肥减施率为5.6%~37.0%,籽棉增产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1 718~6 832元·hm-2.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缓释复合肥 叶面水溶肥 产量 植棉效益 南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对'铜陵白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铜陵白姜’(Zingiber officinale ‘Tongling White Ginger’)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5 000倍液的0.02%二氢卟吩铁(iron chlorine e6, ICe6)可溶粉剂对不同生长时期的‘铜陵白姜’叶面进行喷施,探讨其对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二氢卟吩铁在生姜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T2处理(三股杈期和第2次小培土时各喷施1次二氢卟吩铁)有利于姜辣素含量增加,比对照(喷施清水, CK)增加74.33%; T1处理(三股杈期喷施1次二氢卟吩铁)和T3处理(三股杈期、第2次小培土和第3次小培土时各喷施1次二氢卟吩铁)的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高于CK, T2处理粗纤维含量极显著低于T1处理和T3处理; 3个处理与CK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含水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粗蛋白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T2处理和T3处理对‘铜陵白姜’增产作用显著,比CK分别增产22.99%和23.38%。综合考量, T2处理对提高‘铜陵白姜’产量、提升品质效果较好,对种植户的增产增效具有积极作用,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 二氢卟吩铁 ‘铜陵白姜’ 姜辣素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7株香榧优株坚果表型性状与品质特性的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黟县7株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优株坚果的主要物理性质和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黟县香榧品质情况,为香榧良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安徽黟县7个香榧种质,测定其表型特征、矿物元素、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等29个物理、化学性质指标,对所测数据进行关联、聚类分析.[结果]香榧的表型性状及内在品质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6.67%~14.69%;粗脂肪质量分数为36.20%~55.51%,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平均质量分数最高的是亚油酸47.81%,其次是金松酸12.20%;全钾(TK)质量分数为0.77%~1.39%,不同优株间主要矿物元素差异极显著(P<0.05).[结论]黟县7株香榧优株中,外观偏长圆形的诸暨一号和浙江细榧粗蛋白质含量相比偏圆形的高产木榧、和尚榧、叶里笑、米榧和大圆榧高,而偏圆形的香榧种仁油脂酸价更低,油脂的品质更好;可将酸价、核形指数、油酸含量作为筛选香榧优株的优选指标.

关键词: 香榧 优株 表型性状 品质 优选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