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作对油菜和紫云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下白土的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位试验,研究白土上不同耕作措施及有机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翻耕深度(10 cm和20 cm)与4种施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化肥+秸秆、化肥+绿肥)。结果表明,单施化肥时,翻耕20 cm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较翻耕10 cm处理减产7.6%;而在翻耕20 cm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则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较单施化肥分别增产14.8%、16.1%和14.6%。水稻养分吸收量也表现出相同规律,在翻耕20 cm后补充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同时,翻耕20 cm结合秸秆还田或施用畜禽粪、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在白土稻田上,翻耕20 cm后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改善白土耕层土壤理化性状,是适合白土区大力推广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白土 翻耕深度 施肥模式 养分吸收 土壤肥力 稻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钙对水稻专用肥增产效应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钙对水稻专用肥增产效应的影响,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施用高浓度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钙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肥力土壤上增加钙营养,有助于提高水稻茎蘖数,延长分蘖时间。高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相比,水稻前期分蘖强,后期成穗数高,施用钙肥有助于单位面积有效穗的提高和千粒重的增加。低肥力土壤添加钙元素有助于水稻专用肥增产,增产幅度从6.4%到9.8%,而水稻专用肥添加钙元素在高肥力土壤上的增产幅度最高的只有2.7%。随着施钙量的增加,水稻对氮和钾的吸收量增加,施用13.5 kg/hm2钙肥能提高水稻钾素吸收量16.3%,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5.8%,不同施钙处理对磷素吸收的影响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营养对母鸡屠宰性能与鸡肉品质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有机玉米和配合饲料对淮南麻黄鸡母鸡屠宰性能和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有机玉米与饲喂配合饲料母鸡相比,宰前重、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分别降低17.56%、6.01%和12.93%(P<0.05),鸡肉pH值降低9.77%(P<0.01),胸肌、腿肌剪切力和蒸煮损失提高(P>0.05),肉色黄度(b*)值极显著提高。鸡肉16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和精氨酸二者差异不显著,丙氨酸差异显著外,其余13种氨基酸均极显著降低;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也极显著降低。鸡肉与饲料中丝氨酸和精氨酸相关不显著,丙氨酸为显著的正相关,粗蛋白质和蛋氨酸为极显著的负相关,粗脂肪和其余12种氨基酸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有机玉米 母鸡 屠宰率 肉品质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蚕蛹油微胶囊化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防止蚕蛹油中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变质,文章以脱脂奶粉为主要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蚕蛹油微胶囊。通过响应曲面法(RSM),以包埋率为指标,对蚕蛹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即固形物质量分数为25.42%,壁芯材比例为5.44,均质时间为7.13min,在该条件下得到包埋率的预测值为88.21%,包埋率的实测值为88.09%,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蛹油微胶囊包埋率。
关键词: 蚕蛹油 不饱和脂肪酸 微胶囊化 喷雾干燥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淮北麻鸡出栏日龄对产肉性能及制作烧鸡品质的影响,分别取放养至6个月、5个月和4个月龄的淮北麻鸡10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析、肉质理化分析;同时各组取20只(公母各半),加工成符离集烧鸡。加工后测定各月龄鸡的加工成品率、肉质营养成分并作感观评定。结果表明,6月龄、5月龄的淮北麻鸡的半净膛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10%、77.77%与79.46%、67.26%,均显著高于4月龄组76.23%半净膛屠宰率和63.81%全净膛屠宰率(P<0.05);饲养期长,则淮北麻鸡的屠宰率高,蒸煮损失少,6月龄淮北麻鸡公鸡的加工成品率高于4月龄组,差异极显著(P<0.01);淮北麻鸡加工前6月龄组的蛋白质、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4月龄组,但加工后各组烧鸡的营养成分及感观评定的综合得分并无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关键词: 芝麻 机械种植 农机 农艺 秸秆还田 除草剂 化学间定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羽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及gp85基因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黄羽鸡中的流行情况,采用DF-1细胞接种、细胞培养上清P27抗原检测、PCR扩增,对送检疑似禽白血病的黄羽鸡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并对分离病毒gp85基因进行了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自黄羽鸡分离到2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AHaq01和AHaq02,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8%,与ALV-J参考毒株序列同源性为91.1%~99.8%,其中与ALV-J原型毒株HPRS-103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8.1%,与分离株AHaq01和AHaq02同源性最高的分别是WN100404(95.0%)和SD09TA04(99.8%)。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2个分离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为来源不同的ALV-J毒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大棚高效益养殖中华鳖技术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温室大棚养殖是中华鳖养殖的主要方式之一,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地给鳖创造一个最佳的生活和生长环境,使鳖始终处于快速生长状态。2013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养殖中华鳖,并进行科学管理,从投饵、抗应激、水质管理等方面实行可控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对温室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