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汪强 1 ; 赵莉 1 ; 张子福 1 ; 田东丰 1 ; 韩新峰 1 ; 林勇翔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芝麻;机械种植;农机;农艺;秸秆还田;除草剂;化学间定苗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4 年 36 卷 02 期

页码: 224-23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 相关文献

[1]不同除草剂结合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杂草防除效果比较. 周凤艳,张勇,周振荣,沈艳,李沛明. 2018

[2]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胡国玉,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张磊. 2020

[3]施肥水平对芝麻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赵莉,汪强,孔小卫,田东丰,林勇翔,韩新峰. 2013

[4]芝麻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初步研究与示范. 汪强,张子福,赵莉,陈培,徐桂珍. 2009

[5]传统耕作方式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紧实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Guo Zhibin,郭志彬,Wang Jing,王静,Guo Xisheng. 2012

[6]秸秆还田下优化栽培对油菜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YUAN Man-man,袁嫚嫚,Wu Gang,邬刚,SUN Yi-Xiang. 2014

[7]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He Chuanlong,何传龙,Cao Chengfu,曹承富. 2012

[8]秸秆还田的化感效应概述. 周婷婷,朱丽君,李布青. 2010

[9]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王艳,施六林,王川. 2012

[10]安徽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WANG Yan,王艳,SHI Liu-Lin,施六林. 2013

[11]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2

[12]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酯酶同工酶研究. 孔小卫,汪强,王洪江,徐桂珍,曹文昕,鲍勇,张路飞. 2008

[13]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3号选育经过与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 汪强,赵莉,徐桂珍,田东丰,林勇翔. 2013

[14]新时代我国芝麻产业发展探析. 罗松彪,张秀荣,汪强,王林海,汤海峰,徐彦辉,程国旺,李阳. 2019

[15]“3414”肥效对江淮黄褐土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赵莉,汪强,田东丰,董连生,陈培. 2012

[16]芝麻高度不育材料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赵莉,孔小卫,汪强,林勇翔,田东丰. 2013

[17]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赵莉,汪强,林勇翔,张祎. 2017

[18]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 赵莉,张子福,吴延华,汪强,陈培,田东丰. 2011

[19]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发现及其育性遗传. 汪强,王本超. 2002

[20]芝麻膜下滴灌适宜机械化种植参数的研究. 张祎,汪强,赵莉,林勇翔.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