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柠檬酸菌株的筛选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能利用纤维素原料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S。研究表明:预处理稻草为菌株适宜利用的纤维素原料;以3%预处理稻草为基质,菌株的发酵特性是发酵12h时CMCase活力达218.4U/mL,FPase活力达44.1U/mL,12h后酶活力下降;发酵60h产酸率达22%。通过对菌株的产酸驯化筛选和复筛,获得一株产柠檬酸性能稳定的菌株黑曲霉S6。黑曲霉S6可作为利用纤维素原料生产柠檬酸研究的出发菌株。

关键词: 纤维素 柠檬酸 纤维素酶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抗番茄灰霉病的生物有机肥菌种的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应用潜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有效的番茄灰霉病拮抗菌,研究其固体发酵条件,制备生物有机肥并研究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生防效果。采用稀释涂平板及平板划线法分离,平板对峙法筛选,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菌株形态鉴定和ITS区序列解析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索了其发酵条件对该菌产孢量的影响;将拮抗菌与已腐熟有机肥发酵后应用于盆栽试验。经分离、初筛和复筛,最终得到1株编号为Z47的菌株,该菌株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74.80%,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最优发酵条件为固料瓶装量15g/250-mL三角瓶,稻壳粉:麸皮按8∶2混合,外加麦芽糖、硫酸铵和磷酸氢二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15%,料水比为1∶0.6(g/mL),接种量为12.5%(mL/g),全黑暗培养,25—20—28℃下依次发酵2d,持续发酵12d;盆栽试验表明,施用富含拮抗菌草酸青霉菌株Z47的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3.67%,显著高于拮抗菌Z47菌液处理。筛选所得的草酸青霉菌株通过优化固体发酵条件后,可获得高达5×109 CFU/g的产孢量,该菌发酵的生物有机肥对防治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 拮抗菌 筛选 固体发酵 生物有机肥 防病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β微球蛋白(β2m)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深入了解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Ⅰ,MHCⅠ)β微球蛋白(β2m)分子的特征,研究β2m的免疫作用机理,试验通过RT-PCR技术获得了15条3个地方品种鸡完整的典型的MHCⅠβ2 m基因,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鸭、人、鼠、鱼、猴、马和猪7个不同物种的MHCⅠβ2m分子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5条鸡β2m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8.0%~100%之间,大部分序列完全一致。鸡β2m氨基酸序列与鸭同源性最高,为60.6%;最低的则是来源于草鱼的β2m氨基酸序列,仅为33.3%。遗传进化分析进一步证实鸡与鸭的MHCⅠβ2m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物种则遗传距离较远。此外,序列分析发现鸡β2 m基因高度保守,仅个别碱基发生突变。其成熟肽序列的第24和79位为半胱氨酸,在所比对的动物中均未发生突变;同时在成熟肽的第77~83位之间存在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特征基序"YXCXVXH"。研究结果表明,鸡与其他物种的MHCⅠβ2m分子具有相同的免疫功能基本单位,同时又具备独特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β微球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及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408只青脚麻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依次为低剂量组(1×107 CFU/g),中剂量组(5×107 CFU/g),高剂量组(1×108 CFU/g)。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地衣高剂量的芽孢杆菌可提高肉鸡的体质量,日增重、降低肉鸡的日采食量、料肉比;添加高剂量的芽孢杆菌可提高血浆中的总抗氧化力,降低MDA含量,而TSOD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异性。与对照组相比第56天各添加组血浆中血氨浓度显著下降,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鸡粪中的粗蛋白含量在第56天,各添加组显著下降,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果表明,在鸡日粮中添加高剂量的地衣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鸡的生产性能、抗氧化,降低血氨浓度和排泄物中粗蛋白含量。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肉鸡 生产性能 抗氧化 血氨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5个分离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用20种抗微生物药敏纸片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发现5株菌均对7种喹诺酮类药物、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新生霉素敏感,而对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复方新诺明有耐药性。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败血症 蜡样芽孢杆菌 16S rRNA gyr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地区暗黑鳃金龟性信息素鉴定及田间应用技术

植物保护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国内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种群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田间引诱效果,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其雌性信息素进行了分离鉴定,利用标记-回捕技术测试了5 h内暗黑鳃金龟的扩散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测试了诱捕器颜色、离地高度、密度、单诱芯性信息素含量等对田间诱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异亮氨酸甲酯和(R)-(-)-芳樟醇为国内青岛种群暗黑鳃金龟雌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两者含量比为7∶1;暗黑鳃金龟5 h扩散距离可达400 m以上,平均扩散距离为55.9 m,扩散距离在20~60 m的个体占总虫数的77.5%;黄色诱捕器对该虫的引诱效果显著优于黑色和绿色;诱捕器离地2 m引诱到的试虫数目显著高于1、1.5、2.5和3 m;单个诱芯性信息素含量360 mg引诱效果最好,显著高于180 mg及以下浓度;诱捕器间隔20~60 m防治效果较好,结合使用成本和试虫扩散距离,间距60 m最优。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 性信息素 诱捕器颜色 扩散距离 诱捕器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皖芝1号’和‘豫芝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芝麻干物质积累规律,指导芝麻生产实践。采用两因素(施肥、品种)随机区组设计,于芝麻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芝麻干物质积累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趋势,各器官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干物质积累趋势基本相同。苗期到初花期干物质分配中心以茎叶为主,后期分配中心转向蒴果和籽粒。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但是施肥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芝麻获得高产。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施肥,促进干物质的快速积累与分配是芝麻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芝麻 施肥水平 品种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不同药剂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效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找适宜的防治花生蛴螬的药剂及施药方法。[方法]比较了辛硫磷30CS、毒死蜱30CS和吡虫啉10SC这3种不同药剂以及拌种、灌根和穴喷雾3种不同的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花生的保果效果。[结果]采用穴喷雾法施用毒死蜱30CS防虫效果最好,达87.5%;穴喷雾法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好,达71.2%;辛硫磷30CS灌根处理的产量最高,15穴花生产量达931.9 g。[结论]3种药剂均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穴喷雾处理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保果效果最优。

关键词: 药剂 施药方法 花生 蛴螬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粮食产量变化态势及影响因素驱动力分析

世界农业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阐述安徽省粮食生产态势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78—2012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综合系统驱动因子(又分为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现代化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农田水利驱动因子、政策引导驱动因子5类)、社会—自然综合引导驱动因子、自然驱动因子3个方面。为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出了从耕地、水资源、技术、政策、劳动力等方面着手保障安徽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田水利 主成分分析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始氮浓度对小球藻生长及氮吸收的影响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接入不同初始NO3--N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通过分析测定藻密度、细胞内氮、叶绿素-a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等参数,探讨不同初始氮浓度对小球藻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氮源可以明显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随着氮源浓度的提高促生长作用增强,但高浓度的氮在生长后期抑制了藻的生长。Monod方程揭示了藻的生长与水中氮浓度之间的关系,9.2 mg/L组的最大比生长率(μmax)在3个处理组中最大,然后依次是27.7 mg/L和4.6 mg/L组。半饱和常数(Ks)呈现4.6 mg/L>27.7 mg/L>9.2 mg/L组的趋势。小球藻细胞内氮与叶绿素-a的增长曲线基本吻合,细胞内份额氮与叶绿素-a的增长不同步。小球藻生长过程中NRA呈现先升高之后逐渐降低的趋势,9.2 mg/L和27.7 mg/L组NRA相近,表明NRA可能存在一定阈值。

关键词: 小球藻 氮吸收 Monod方程 细胞内氮 硝酸还原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