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抽穗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抽穗期高温和干旱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籼型恢复系蜀恢527、扬稻6号和OM 052以及杂交品种Ⅱ优838和丰两优4号为试验材料并种植于塑料桶内,在抽穗期进行高温(日最高温度为37℃)和干旱(桶中土壤水势控制在-70 k Pa)2个处理,以自然环境条件下塑料桶内水稻为对照.2种处理条件下,水稻的产量、外观品质、长宽比、垩白率和垩白度以及蒸煮食味胶稠度、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趋势一致.与对照比较,5个品种在2种处理条件下结实率和胶稠度均下降,达到显著差异,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也明显降低.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实率和每穗实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对温度和水分敏感程度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别,OM 052无论在高温与干旱条件下均表现了较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表明品种OM 052很可能具有耐热和抗旱的特性.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干旱胁迫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Wx等位基因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稻Wx等位变异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用携带有5种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SSL)为材料,在同一遗传背景下对水稻籽粒灌浆过程中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酶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Wx等位基因水稻材料籽粒灌浆过程中的AAC差异在灌浆早期(花后6d)已较明显,随着籽粒发育,非糯水稻花后6~11d是直链淀粉的快速增长期。籽粒灌浆过程中,不同Wx等位基因间籽粒AAC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上存在明显不同。较高和高AAC品系(携Wxg2和Wxg3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快,在灌浆初期(花后11d)便达到与籽粒成熟期一致的水平,之后变化不大;低、中等AAC材料(携Wxt和Wxg1基因)直链淀粉积累速率相对中等,灌浆初期(花后11d)AAC并不高,其直链淀粉的积累是个渐近的过程,直至灌浆后期(花后26d)才达到最大含量;糯稻(携wx基因)则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AAC变化不大,始终保持着极低的含量水平。在整个灌浆期间,籽粒GBSS酶活与AAC均呈正相关,其中灌浆早期(花后6d)相关度最高,随后相关度逐渐降低,但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r>0.820)。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Wx座位等位变异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水稻 Wx基因 等位基因 直链淀粉 积累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湖北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两优289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湖北谷神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稳产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35 d,株高110 cm,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稳产高产。重点介绍了两优289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育秧技术、机插技术、机插秧大田管理技术,以达到省工节本、增收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两优289 机插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源大肠杆菌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分析牛源大肠杆菌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蛋白的表达变化,本研究采用二维凝胶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离并鉴定了大肠杆菌生长周期中延迟期、对数期和平稳期菌体全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菌体全蛋白组成在延迟期、对数期和平稳期存在差异,大肠杆菌生长延迟期的外膜蛋白W和磷酸丙酮酸羧化酶表达量高于对数期和平稳期,而周质蛋白、外膜蛋白Ⅱ和磷酸转乙酰酶表达量低于对数期和平稳期。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菌体蛋白表达变化与细菌生长的关系,为进一步用于大肠杆菌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二维凝胶电泳 生长阶段 蛋白质组学 大肠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K3·K5抑菌剂对紫长茄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验证K系抑菌剂对紫长茄细菌性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田间试验验证防治效果,实验室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药互作关系研究。[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K3、K5浓度梯度为0、2、4、6、8、10 mg/L时,对病菌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不仅菌落个数依次减少,且菌落体积变小,6 mg/L以上时,无菌落生长,即抑菌率达100%。在田间防效试验条件下,K3、K5抑菌剂对紫长茄枯萎病防效显著,K5防效达70%~75%;K3防效为65%~70%。[结论]K系抑菌剂对紫长茄细菌性枯萎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紫长茄 细菌性枯萎病 K系抑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4个千粒重介于23.1~28.0 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24个千粒重介于18.1~32.0 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96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F1千粒重优势表现、F1千粒重与亲本千粒重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高产优质兼顾的杂交粳稻的千粒重范围。结果表明:(1)56.3%的杂交组合千粒重超过其双亲平均值,19.8%的杂交组合千粒重表现正向超亲优势;(2)F1千粒重与母本千粒重、父本千粒重、双亲千粒重平均值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0.33**、0.71**、0.78**),且恢复系千粒重对杂种的影响大于不育系;(3)F1千粒重、父本千粒重及双亲千粒重平均值与组合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0.55**、0.47**、0.51**),母本千粒重与组合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4)F1千粒重、父本千粒重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粒长、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母本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呈显著正相关;(5)杂交粳稻育种中具有高产优质兼顾的F1千粒重范围应在25.1~27.0 g之间。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千粒重 产量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4个地方鸡品种OCX-32基因外显子4的多态性及其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OCX-32基因在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等4个安徽省地方鸡品种中的遗传多态性及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为揭示这些群体的遗传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对淮南麻黄鸡、五华鸡、淮北麻鸡和皖南三黄鸡4个地方鸡品种的OCX-32基因外显子4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并对外显子4遗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CX-32基因外显子4存在A494C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该位点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品种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不大,C等位基因频率较高。4个地方鸡品种群体在A494C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均表现为中度多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CX-32基因外显子4的A494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淮南麻黄鸡的开产蛋质量、30周龄蛋质量、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相关(P<0.05);CC基因型的开产蛋质量和30周龄蛋质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AA和CC基因型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AC基因,AA基因型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AC基因型(P<0.05)。【结论】OCX-32基因与淮南麻黄鸡蛋品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发掘淮南麻黄鸡蛋品质的分子育种标记。

关键词: OCX-32基因 淮南麻黄鸡 蛋品质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壮粗体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及棘头虫的系统发育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长距离PCR方法,克隆了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肠道内寄生虫——强壮粗体虫(Hebesoma violentum Van Cleave)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序列,共13393 bp(GenBank登录号:KC415004),有36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12个,核糖体基因2个,tRNA22个。所有基因均由线粒体基因组同一条链按同一个方向转录。利用该线粒体基因组和已经报道的一些轮虫纲种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棘头虫和轮虫的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包括强壮粗体虫、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celatus(Van Cleave)和Paratenuisentis ambiguous(Van Cleave)在内的始新棘头虫纲(Eoacanthocephala)与古棘头虫纲(Palaeacanthocephala)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枝后再与原棘头虫纲(Archiacanthocephala)聚在一起;棘头虫与双巢类轮虫(Bdelloid)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枝,然后再与单巢类轮虫(Monogonont)聚在一起,表明棘头虫和轮虫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棘头虫 强壮粗体虫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轮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鸡肠道菌群和小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408只青脚麻鸡随机分配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依次为低剂量组(1×107 CFU/g),中剂量组(5×107 CFU/g),高剂量组(1×108 CFU/g)。试验期为56d,结果显示:在各添加组中,盲肠内容物中肠杆菌,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芽孢杆菌添加组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肠绒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肉鸡小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给肉鸡饲喂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和促进小肠绒毛的发育。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肉鸡 菌群 小肠形态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疫苗在安徽东至县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在所有淡水养殖鱼类中居首位,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病害减产要占年度草鱼总养殖量的30%以上。草鱼为安徽东至县淡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2.51万亩,其中池塘1.31万亩,湖泊1.2万亩(面积在100~2000亩),养殖农户352户,年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