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torage characteristics(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贮藏对祁门红茶风味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贮藏对祁门红茶品质特征的影响,该研究基于感官审评、非挥发性及挥发性物质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分析了祁门红茶低温贮藏(-40℃,1年,DW)、室温贮藏(1年,SW)和室温贮藏后低温短时烘焙(70℃,30 min, HB)处理下滋味、香气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DW红茶比较,SW红茶品质较佳,滋味醇厚,鲜爽度增加,花果香较显;烘焙后的HB红茶汤滋味鲜爽度、香气品质均下降。3组祁门红茶共检测出60种滋味物质,其中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含量在SW红茶中最高,而茶黄素、黄酮醇及黄酮(醇)苷含量在SW红茶中较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可将3组有效区分,筛选出5种差异滋味成分,分别是咖啡碱、茶氨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共检测出74种挥发性成分,SW红茶中呈现花香的酮类、烯类以及内酯类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通过PLS-DA可将3组红茶明显区分,筛选出的13种差异香气成分分别是:己酸叶醇酯、β-紫罗酮、正己醛、壬醛、青叶醛、香叶基丙酮、苯甲醛、芳樟醇氧化物Ⅰ、脱氢芳樟醇、月桂烯、己酸己酯、丁酸叶醇酯、2-丁基-2-辛烯醛。该研究为祁门红茶在室温下的短期贮藏贮藏后的工艺处理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关键词: 祁门红茶 贮藏 低温烘焙 感官审评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胚米储藏期间蛋白氧化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留胚米储藏过程中蛋白氧化对其蒸煮食用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温度37℃、相对湿度85%条件下进行留胚米的加速陈化储藏,考察蛋白氧化及结构变化对留胚米蒸煮、质构特性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留胚米亮度(L*值)降低,蛋白氧化程度不断增加。经过28 d的储藏,与初始值相比,留胚米的蛋白羰基和二硫键含量分别增加了50.25%和16.96%,总巯基含量降低了11.93%;蛋白发生氧化聚集,结构发生了改变。质构结果显示,与初始值相比,储藏28 d留胚米的硬度和胶黏性分别上升了70.46%和89.69%。相关性分析表明,留胚米的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回复性与蛋白浊度、羰基、二硫键、无规则卷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蒸煮损失率与表面疏水性、溶解度、巯基、β-折叠、β-转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可为适宜的留胚米储藏方法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留胚米 储藏 蛋白质氧化 蛋白结构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留胚米贮藏过程中脂质氧化及挥发性物质变化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留胚米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等方法分析留胚米在贮藏过程中(温度37℃,相对湿度75%)脂肪氧化以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留胚米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脂肪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均上升,过氧化值、丙二醛值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在21 d后趋于稳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贮藏过程共鉴定差异挥发性化合物33种,包括萜类、烃类、杂环化合物、酮类、醛类、醇类,均与脂肪氧化密切相关;进一步拟合曲线(R2>0.8)筛选出6种特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香气特征性化合物有2-乙酰基-1-吡咯啉和梨醇酯,醛类特征性化合物有(E)-2-十一烯醛和苯甲醛,醇类特征性化合物为2-乙基-1-十二烷醇,烃类特征性化合物为5,8-二乙基-十二烷。

关键词: 留胚米 贮藏 脂肪氧化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及其亲本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特性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自主选育的鲜食糯玉米杂交种珍珠糯18、珍珠糯28及其自交系NA8066、NB1022、NB8126为试验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低场核磁共振仪(Low field-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和质构仪等分析玉米样品在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及食用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鲜食糯玉米的回生度逐渐增加;T21弛豫峰面积逐渐下降,T22弛豫峰面积逐渐上升;玉米子粒硬度呈上升趋势.通过回生度和水分分布状态分析可以看出,珍珠糯18和珍珠糯28回生度的差异可能与父本的不同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测试的5个玉米样品中,回生值均与T21弛豫峰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22弛豫峰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子粒硬度与子粒表皮脆度的相关性高于与回生值的相关性,表明水分弛豫峰面积相对于子粒硬度更适宜作为鲜食糯玉米回生情况的预测手段.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贮藏 淀粉回生 水分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MS/MS方法分析绿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常温贮藏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绿茶贮藏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将贮藏温度设定为37℃以处理绿茶样,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不同贮藏时间条件下(15、40、80、120 d)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以-80℃贮藏绿茶为对照,37℃贮藏40 d后绿茶干茶、茶汤色泽开始转变。儿茶素类物质在37℃贮藏40 d内,变化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共鉴定出684种化合物,其中77种化合物在绿茶贮藏中有显著变化,为特征性差异化合物,且主要是多酚类、脂类及有机酸类物质。与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十八二烯-6-炔酸在贮藏40 d后极显著降低;在贮藏80 d的绿茶中已经无法检测到该化合物。与茶汤色泽、滋味相关的茶黄素-3-儿茶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类黄酮代谢分析显示,黄酮糖苷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脂质代谢分析表明,脂类物质中的三酰基甘油类和二酰基甘油类物质在贮藏15 d即发生显著变化;游离脂肪酸类物质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和脂质类化合物在绿茶贮藏进程中变化较为显著,对绿茶的品质下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非挥发性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类黄酮代谢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薏苡仁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 2023

摘要:以4种不同来源的薏苡仁为材料,研究贮藏形态、温度、水分含量和包装材料对其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未脱壳的薏苡仁水分含量保持稳定,丙二醛和脂肪酸值的增量均小于脱壳组和粉碎组.与25℃和37℃相比较,4℃贮藏能降低脂肪酸和丙二醛50%的增量.另外,PA复合膜材料对薏苡仁贮藏效果比PET和铝膜包装材料好.该研究为薏苡仁的贮藏研究提供理论数据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 薏苡仁 贮藏 水分含量 脂肪酸值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茭白贮藏期间的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比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耐贮藏茭白品种和最佳贮藏时间,以6个品种带壳新鲜茭白为试验材料,在(1±1)℃温度下进行贮藏,分析随着贮藏时间的变化,茭白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含水量、表皮色泽等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供试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持续下降且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1~15 d期间,下降幅度为8.05%~32.06%,贮藏60 d时供试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在32.4~34.2mg·kg~(-1)之间;粗蛋白含量在贮藏后期下降幅度比前期大,其中浙茭3号、浙茭6号、浙茭7号和六安茭降幅在40.0%左右;贮藏期间各品种的粗纤维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浙茭3号在贮藏60d时纤维素含量比入贮时增加了127.58%;含水量在贮藏期间保持缓慢下降趋势。综上,贮藏30 d,各供试品种均能保持较好的商品性,但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贮藏45 d,浙茭6号、浙茭3号和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下降较明显;贮藏60 d,只有六安茭还能保持较好的外观商品性,但品质变差。

关键词: 茭白 贮藏 品质 商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椿保鲜加工现状及展望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摘要:香椿产业开发前景广阔,然而其不易贮藏特性阻碍了香椿的产业化进程。主要介绍了香椿的各种保鲜加工方法,为以后更加深入进行香椿保鲜和加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香椿 保鲜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温度对兔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把刚宰后的兔肉放在4、15和25℃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贮藏,连续分析测定宰后兔内在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各种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兔肉在贮藏过程中pH值、滴水损失、挥发性盐基氮、TBARS值和微生物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贮藏的温度高,兔肉中pH值回升的时间短、滴水损失大、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高、微生物繁殖的速度快,与低温(4℃)条件下贮藏的兔肉比较,其品质变劣的速度快;温度影响兔肉的颜色,兔肉的贮藏温度越高,兔肉的氧化速度就会加快,导致兔肉α~*值下降、L~*值增加,颜色变浅。而低温贮藏兔肉(4℃)条件下,兔肉颜色维持的时间比较长久,同时低温也抑制了兔肉的氧化作用,TBARS值较小;宰后兔肉的嫩度呈开始下降,随后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的温度处理,对于兔肉僵直后的嫩化作用影响显著(P<0.05);中温(15℃)和高温(25℃)贮藏条件下的兔肉成熟速度快,低温(4℃)贮藏兔肉经历缓慢排酸后,品质好;在4℃条件下的兔肉即冷却肉货架期比较长,可以保存6d,15℃条件下3d,而25℃条件下只能保存ld。综合考虑,低温(4℃)条件下贮藏兔肉比较合理。

关键词: 温度 贮藏 理化指标 兔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辐照保鲜贮藏及其生理品质变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探讨了草莓在适合剂量条件下用γ射线辐射其贮藏性状的变化及微生物对射线的敏感性 ,草莓辐照生理品质的变化。实验显示 :2 .5~ 3 .5kGy为草莓保鲜的最佳剂量 ,水浴加热可以提高真菌对γ射线的敏感性。草莓通过辐照 ,可降低微生物含量 ,延长保鲜时间 ,保持良好品质。

关键词: 草莓 辐照 保鲜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