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UPLC-MS/MS方法分析绿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常温贮藏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汉琛 1 ; 王辉 1 ; 刘亚芹 1 ; 雷攀登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绿茶;贮藏;非挥发性代谢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类黄酮代谢;脂质代谢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23 年 16 期

页码: 301-311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绿茶贮藏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将贮藏温度设定为37℃以处理绿茶样,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不同贮藏时间条件下(15、40、80、120 d)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以-80℃贮藏绿茶为对照,37℃贮藏40 d后绿茶干茶、茶汤色泽开始转变。儿茶素类物质在37℃贮藏40 d内,变化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共鉴定出684种化合物,其中77种化合物在绿茶贮藏中有显著变化,为特征性差异化合物,且主要是多酚类、脂类及有机酸类物质。与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十八二烯-6-炔酸在贮藏40 d后极显著降低;在贮藏80 d的绿茶中已经无法检测到该化合物。与茶汤色泽、滋味相关的茶黄素-3-儿茶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类黄酮代谢分析显示,黄酮糖苷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脂质代谢分析表明,脂类物质中的三酰基甘油类和二酰基甘油类物质在贮藏15 d即发生显著变化;游离脂肪酸类物质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和脂质类化合物在绿茶贮藏进程中变化较为显著,对绿茶的品质下降起重要作用。

  • 相关文献

[1]饲料糖蛋白质比和投喂率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何吉祥,潘庭双,蒋阳阳,吴明林,陈静,武松,崔凯. 2016

[2]果蔬产品安全贮藏与保鲜技术. ^A江舰^B1%^A万娅琼^B2%^A姚自鸣^B3%^A徐宏^B4. 2005

[3]黄山绿茶产销问题与对策. 袁自春,杨普. 2004

[4]不同热导介质干燥对绿茶品质成分及感官的影响. 王辉,刘亚芹,黄建琴,丁勇,谢明之,桂利权,雷攀登. 2020

[5]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周汉琛,杨霁虹,王辉,黄建琴,丁勇,雷攀登. 2023

[6]黄山夏季鲜叶绿茶和红茶适制性研究. 雷攀登,黄建琴,周汉琛,胡善国,丁勇. 2016

[7]绿茶及其副产物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俊营,邱勤勤,詹凯,邵千策,刘伟,方翔,李岩,马瑞钰,万意. 2024

[8]浅析WTO框架下我国绿茶的发展策略. 张必桦,王剑锋. 2003

[9]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 赵和涛. 1991

[10]应用臭氧高温库贮藏对水稻良种发芽率的影响. 徐宏. 2012

[11]适宜微波处理保持山核桃贮藏品质(英文). 张继刚,丁之恩,梁进,程江华,杨松. 2016

[12]大田氮钾营养水平对花椰菜采后品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文军,郭熙盛,武际,叶舒娅,朱宏斌. 2007

[13]蘑菇辐照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 刘超,徐宏青,王宏,蔡健. 2003

[14]薏苡仁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变化的研究. 於春,商海军,张晓雨,闫晓明,江本利,路献勇,王红娟,程福如,朱加保. 2023

[15]马铃薯贮藏·加工·主食化研究进展. 伍玉菡,尤逢惠,万娅琼. 2016

[16]不同品种茭白贮藏期间的品质及外观商品性变化比较. 马绍鋆,俞飞飞,邬刚,严从生,张其安,孙义祥. 2020

[17]板栗产业的发展及贮藏保鲜综述. 伍玉菡,程华平,殷俊峰. 2009

[18]贮藏温度对兔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熊国远,朱秀柏,徐幸莲. 2007

[19]茶叶保鲜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廖万有.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