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速生桂花新品种'雨田绿桂'

园艺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雨田绿桂'是从银桂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速生新品种.新叶翠绿,成熟叶深绿色,叶厚革质,侧脉6~8对,两端渐尖.花期9月至10月上旬,花绿白色,花量中等,无果实.树体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适合安徽省及周边地区栽培.

关键词: 桂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W08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08S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用绿102S自然变异株系统选育而成的光温敏不育系。具有综合性状优良、花期较长、不育性稳定、不育期较长、配合力较强等特点,2014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W08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血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测和分析荷斯坦奶牛分娩后不同时期血浆中的差异蛋白。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血浆蛋白,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8.0软件检测分析差异蛋白点,MADIL-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发现3种差异蛋白,分别是结合珠蛋白、免疫球蛋白γ2链C区和3,5-二碘水杨酸络合的牛血清白蛋白。对3种蛋白在产后不同时期的趋势进行分析,可能分别与产后应激、免疫应答和物质运输有关。荷斯坦奶牛产后不同时期血浆中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奶牛产后生理机制,可作为产后饲养、配种及防止产后感染等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产后期 血浆 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TaVIP1家族基因克隆、分子特性及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VIP1蛋白(Vir E2 interacting protein 1)与农杆菌侵染植物后T-DNA在细胞内的转运有关,影响植物转化效率,但还未见有关小麦中VIP1基因研究的报道。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克隆了TaVIP1家族基因,该家族基因全部由4个外显子构成,编码产物相似性高,与拟南芥AtVIP1蛋白质序列相似性仅为50.7%~51.4%。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VIP1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存在3个拷贝。根据小麦3个TaVIP1基因的差异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四倍体小麦Langdon与中国春D组染色体代换系为材料进行PCR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麦3个TaVIP1基因分别定位在4AL、4BS和4DS染色体上。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TaVIP1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农杆菌转化烟草,过表达TaVIP1基因降低了烟草转化效率。小麦Ta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VIP1基因及烟草NtVI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很低,这可能是小麦农杆菌转化效率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小麦 TaVIP1 烟草 农杆菌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初始条件对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离心机法,分别测定了初始容重为1.10、1.22、1.31 g/cm3,初始含水率为49.34%、43.55%、36.03%、31.93%和25.51%以及砂姜质量分数为0、4%、6%、8%、10%和12%的砂姜黑土样品在不同吸力下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及收缩特征。结果表明:在考虑土壤收缩变形的情况下,相比VG模型,Gregory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砂姜黑土的水分特征,砂姜黑土含水率随着土样初始容重及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加,随着砂姜含量增加而降低。收缩过程中,在不同初始容重处理下,初始容重增加,土壤的线缩率减小,土壤收缩后容重增加比例下降;且初始容重增加显著提高了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降低了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在不同初始含水率处理下,初始含水率越高,土壤线缩率及收缩后的容重越大;当初始含水率为36.03%时,土壤结构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最高,线性收缩段孔隙收缩比例较低。在不同砂姜含量处理下,砂姜含量的提高减小了线缩率及土壤收缩后的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比。因此,对于砂姜黑土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土壤容重以及降低土壤含水率可以减少土壤收缩;而在砂姜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应防止由于大孔隙存在而引起的水分流失。

关键词: 砂姜黑土 容重 含水率 砂姜含量 收缩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淮南麻黄鸡血脑屏障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高温对淮南麻黄鸡血脑屏障的影响,将120羽107日龄淮南麻黄鸡随机均分为四组:常温对照组(Ⅰ组)、常温注射组(Ⅱ组)、高温对照组(Ⅲ组)、高温注射组(Ⅳ组)。Ⅰ、Ⅱ组于常温下饲养(21~23℃、RH60%~70%),Ⅲ、Ⅳ组每天高温处理3h(34~37℃、RH 45%~50%),试验持续2周。试验第7、14天,每组随机抽取5羽鸡,Ⅱ、Ⅳ组鸡一次静脉注射γ-氨基丁酸(GABA)(每千克体重8.87mg),Ⅰ、Ⅲ组鸡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0.5h后断头取脑,冰浴上迅速采集脑组织。使用ELISA法分别检测第7、14天四组鸡脑组织中的GABA含量;采用电镜技术观察第14天常温对照组和高温对照组中鸡脑组织的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并用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脑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第7天,Ⅰ、Ⅱ组鸡脑组织中GAB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鸡脑组织中GABA含量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试验第14天,Ⅰ、Ⅱ组间鸡脑组织中GAB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Ⅳ组鸡脑组织中GABA含量高于Ⅲ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常温对照组相比,高温对照组鸡的血脑屏障结构受到破坏,电镜下观察到大脑皮层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嵴有的断裂、有的空泡变性,血管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宽,内皮细胞外基膜增厚、结构疏松;高温对照组鸡脑组织ZO-1的mRNA相对转录量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Occludin的mRNA相对转录量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5);高温对照组鸡脑组织ZO-1和Occlud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常温对照组(P<0.01)。高温破坏了鸡的血脑屏障,脑组织中ZO-1和Occludin表达下降可能是其原因之一。

关键词: 高温 淮南麻黄鸡 血脑屏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期对多棱饲料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麦饲草与籽粒双收的适宜刈割期,以六棱皮大麦皖饲麦2号为材料,设不刈割(T0)及分蘖期(T1)、拔节期(T2)、孕穗期(T3)分别进行一次刈割4个处理,比较了两年度不同刈割期大麦饲草、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刈割期后移,皖饲麦2号饲草产量显著增加;饲草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显著下降,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即饲草品质显著下降。籽粒产量受刈割期影响大,与T0相比,两年度T1期刈割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T2、T3期刈割则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品质受影响小。说明T1期刈割,可达到饲草与籽粒双收目标,且饲草品质好;在生产中要保障一定的籽粒产量,T2期后应停止刈割。

关键词: 大麦 刈割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层层叠式笼养鸡舍夏季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2017 CSCD

摘要: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对六层层叠式笼养鸡舍不同位置的夏季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鸡舍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鸡舍内不同测定点的环境质量之间存在差异。试验期间鸡舍内温度为19.8—31.4℃,平均温度为26.5℃;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86.31%和1.67 m/s;鸡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为653.57 mg/m~3、0.38 mg/m~3、3.06mg/m~3和20.75%。从鸡舍湿帘端到风机端温度、风速、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相对湿度呈递减趋势。随着笼层的增高,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氧气含量逐渐降低。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氧气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风速和氧气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蛋鸡舍 环境质量 层叠式笼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亲水胶体对发芽糙米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胶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黄原胶)对发芽糙米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胶体对面包的改善作用不同,且不同食品胶适宜添加浓度不同。与未添加胶体的发芽糙米面包相比,添加2%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面包比容增大25%,硬度降低35%,弹性增加9.5%,内聚性增加9.8%;添加0.1%的海藻酸钠,面包比容增大19%,硬度降低31%,弹性增加10%;而添加黄原胶,对高含量发芽糙米面包的品质无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 发芽糙米 面包 胶体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丘陵区不同氮肥管理模式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减少江淮丘陵区稻田氨挥发损失和提高其氮肥利用率的途径,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稻季,氨挥发损失率以分蘖肥期最高,基肥期次之,穗肥期最低。较常规施肥(CN),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CRU)处理稻季氨挥发损失总量和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6.23%和4.52%,氮肥利用率提高了6.07%;各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中的铵态氮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综合分析,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既能减少氨挥发损失,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江淮丘陵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江淮丘陵 稻田 缓释尿素 氨挥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