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辣椒新品种‘皖椒101’

园艺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椒101’辣椒是以自交系‘H-07-15-8’为母本,自交系‘H-05-102-4’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果实螺丝羊角形,纵径19.2 cm,横径4.2 cm,肉厚0.21~0.25 cm;果面有褶皱,光泽较好;平均单果质量60 g,味辣,商品性好。早春大棚设施栽培产量45~60 t·hm~(-2)。耐低温弱光,抗疫病和病毒病。适宜安徽及长江流域设施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一代杂种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穗型品种华成3366减氮增密绿色增产稳产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减氮下利用多穗型品种增加密度实现绿色增产稳产的可行性,研究了4种氮水平与3种种植密度互作对小麦根系、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氮水平下根长、根表面积、平均根直径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根体积和根尖数受密度影响显著,相同密度下N1(传统施氮量)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显著高于N3(70%N1)。相同密度减氮15%(N2,85%传统施氮量)小麦孕穗期旗叶面积不会显著降低,而减氮30%会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D1(180万株/hm~2)和D3(360万株/hm~2)密度下N1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N3。同一氮水平下,密度增加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降低,胞间CO2浓度上升,D1、D2(270万株/hm~2)、D3下N1比N3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增加20. 03%,18. 44%,17. 36%和24. 11%,20. 40%,19. 76%。籽粒蛋白质、淀粉、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受密度影响不显著,N1与N3间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差异显著,而淀粉、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同氮水平下,增加180万株/hm~2基本苗显著提高小麦各生育期群体干物重,施氮量由N1降到N3群体干物重显著降低,N2D3和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1D1和N1D2,N3D3群体干物重高于或相当于N2D1和N2D2。N1、N2、N3下D3比D1产量在2016,2017年显著增加了11. 83%,11. 42%,14. 03%和5. 52%,10. 31%,10. 88%,N3D2和N3D3产量高于或相当于N1D1。研究得出,减氮15%~30%下密度增加90~180万株/hm~2基本苗可获得高于或相当于其对应未减氮处理的生物和经济产量。

关键词: 根系性状 旗叶面积 光合 籽粒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漂浮育苗条件下使用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皖南烟区漂浮育苗模式下,对烟苗3叶1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研究烤烟苗期喷施多效唑对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多效唑对烟苗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NR活性、抗逆性物质及MDA含量有显著影响,影响幅度与喷施浓度有关;(2)喷施100 mg/kg、125 mg/kg多效唑,相较CK,烟苗茎高降低45.25%和52.94%,茎叶干重降低37.02%和39.45%,直径增加19.42%和27.30%,根干重增加19.53%和28.62%,根系活力提高10.59%和14.32%,叶绿素含量SPAD值提高18.12%和27.68%,NR活性提高54.51%和73.17%,可溶性糖含量提高24.66%和40.5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24.26%和28.82%,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8.47%和10.77%,MDA含量降低7.54%和8.70%,烟苗综合特性较优。

关键词: 多效唑 烟苗 生理特性 漂浮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感玉米幼苗玉米蚜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抗、感玉米幼苗在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为害后不同时间的生理响应,本试验初步测定了接种蚜虫后不同时间(0 h、24 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和抗蚜品种郑单958三叶期叶片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5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接种蚜虫时间的增加,两个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个玉米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接种蚜虫后24 h时,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到最小值,其中郑单958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小于蠡玉16;在接种蚜虫24 h时,两个品种的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其中郑单958的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低于蠡玉16,郑单958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幅度大于蠡玉16;在整个时间段内(0 h、24h、48 h、96 h),感蚜品种蠡玉16对照组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抗蚜品种郑单958对照组。因此,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关系,抗性高的品种下降缓慢,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抗蚜性呈负相关,含量低的品种抗性较高。在蚜虫为害过程中,两个玉米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两个玉米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表现不一致,郑单958的PPO活性随玉米蚜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蠡玉16的PPO活性随刺吸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感蚜品种蠡玉16的SOD、POD、CAT和PAL活性升高率一直低于抗蚜品种郑单958;蠡玉16的PPO活性接种蚜虫前期高于郑单958,到了接种蚜虫后期则低于郑单958。说明SOD、CAT、POD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前期(0~24 h)抗蚜的主要因素,PPO、PAL活性升高可能是玉米接种蚜虫后期(48~96 h)抗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玉米蚜 玉米 抗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著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著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根区施肥 夏玉米 产量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Ⅱ.对油菜生长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油菜苗期的营养生长(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植株鲜干质量)及花期的生殖生长(花朵大小、花器官质量、花器官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不受吡虫啉种衣剂处理的显著影响;但角果的坐果率和籽粒形成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如单株阴角数随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角果大小、质量及角果内籽粒数和质量均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吡虫啉种子包衣处理对油菜的苗期和花期作用不明显,但可显著影响油菜最终结实。

关键词: 种衣剂 吡虫啉 油菜 田间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在油菜上的应用Ⅰ.对蚜虫种群发展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吡虫啉(高巧,60%悬浮剂)包衣处理对油菜蚜虫发生的影响。播种前对油菜种子进行不同浓度(药种比分别为1∶5、1∶25、1∶125)的药剂包衣处理,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油菜在苗期和花期后的蚜虫发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并且花期后不同浓度药剂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药种比最低的处理上发生少量蚜虫而药种比最高的处理上蚜虫未发生;药剂包衣处理后的油菜上有翅蚜的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最低药种比处理中有翅蚜比例维持在6%~10%,中浓度药种比处理中在油菜苗期不发生有翅蚜,但在花期其有翅蚜比例超过20%,至结角期有翅蚜比例仍达到15%左右;中浓度处理田块中有翅蚜可在未经过药剂处理的油菜上快速繁殖并建立种群,个体发生量与对照差异虽不显著(P=0.6),但在数值上略高。以上结果说明,不同浓度吡虫啉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控蚜虫对油菜的为害,但中浓度处理可导致有翅蚜大量发生及蚜群后代繁殖力提升。

关键词: 油菜 种衣剂 吡虫啉 蚜虫 田间种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兔眼蓝莓生长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生物学杂志 2017 CSCD

摘要:利用优势菌根真菌提高弱根系兔眼蓝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兔眼蓝莓植株的生长。从皖南地区兔眼蓝莓菌根分离得到的9种真菌进行了功能试验:通过兔眼蓝莓幼苗接种试验,观察菌根真菌对兔眼蓝莓幼苗存活率及株高的影响;盆栽兔眼蓝莓植株接种试验观察菌根真菌侵染情况,检测其对兔眼蓝莓植株叶片N、P、K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筛选得到4种对兔眼蓝莓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的菌株。利用形态学观察、DNA测序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其中3种属于毛霉属卷枝毛霉种(Mucor circinelloides),其亚种水平有差异,另外1种属于毛霉属总状枝毛霉(Mucor racemosus),其相似率均大于99%。毛霉属卷枝毛霉种及总状枝毛霉种对兔眼蓝莓营养元素的吸收和植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兔眼蓝莓 菌根真菌 接种试验 ITS序列 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太和县(TH)和东至县(DZ)研究了氮肥一次穴施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探讨夏玉米一次施肥的适宜深度,为夏玉米机械化精准一次施肥提供依据。试验设对照(CK)、深6 cm(D6)、深9 cm(D9)、深9 cm+12 cm[D(9+12)]、深12 cm(D12)、深12 cm+15 cm[D(12+15)]、深15 cm(D15)一次穴施7个处理,肥料养分施用量为N 180 kg/hm~2、P_2O_5 135 kg/hm~2、K_2O 180 kg/hm2。太和和东至点不同深度穴施尿素处理下夏玉米的产量结果表明,同等施氮条件下太和的产量为东至的1.3~1.5倍;两个试验点尿素12 cm深施(D12)比6 cm深施(D6)和15 cm深施(D15)夏玉米产量分别增加12.6%和6.7%。植株氮素积累量均以D12处理为最高,并且东至点D12处理玉米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D6和D15处理。施肥深度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有显著影响,两个试验点的结果表明12 cm深施氮肥表观利用率比6 cm和15 cm深施分别提高9.6%和10.4%。安徽夏玉米尿素一次施用的适宜深度为12 cm左右。

关键词: 夏玉米 尿素 一次性施肥 施肥深度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态发酵条件优化及抑菌蛋白的分析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液体发酵条件及抑菌蛋白性质,以菌量和抑菌蛋白粗提液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通过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抑菌蛋白粗提液,并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DF-6最适培养基配比为3.0%蔗糖,1%酵母粉,2%茶渣饼,0.3%硫酸锰;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发酵温度30℃,初始p H 6.5~7.0,接种量5%,250 m L装液量为100 m L。优化后菌株JDF-6抑菌活性提高51.6%,经5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获得的抑菌蛋白的粗提液对蛋白酶、高温(100℃以上)、紫外光(光照8 h以上)敏感,抑菌活性均下降。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抑菌蛋白粗提液 发酵 优化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