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在3个处理阶段均呈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品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关键词: 水稻 耐热性 生化指标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恢复系导入群体株高的遗传剖析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使之凸显出来。最后提出了改良水稻的株高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关键词: 水稻 选择导入群体 株高 遗传剖析 上位互作

安徽省油菜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研究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摘要:估算了安徽省油菜秸秆的资源量及分布,分析了其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4—5年安徽省的油菜秸秆资源量。评价油菜秸秆用途的适宜性,提出其综合利用方案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 油菜秸秆 综合利用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传染病临床症状鉴别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摘要:鱼类的传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鱼类疾病,该类疾病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危害最大等特点,因此,一直受到国内外鱼病研究工作者的关注。随着研究手段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的研究日趋深入。介绍了鱼类常见的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鉴别方法。

关键词: 传染病 临床症状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思考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公开招聘是农业科研单位人事人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扩大选人视野、拓宽用人渠道、优化人才配置、规范进人程序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现状及主要做法,分析了公开招聘工作的成效及作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为农业科研单位人事人才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公开招聘 成效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酥梨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激光生物学报 2010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梨石细胞形成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通过基于同源性的RT-PCR方法,克隆木质索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同时利用基因数据库资料对克隆的PAL,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砀山酥梨果实中克隆的PAL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585 bp,推断其编码195个氨基酸序列。该序列包含与其它植物PAL相同的活性催化位点,经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对,该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植物PAl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0%以上。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砀山酥梨PAL氨基酸序列与蔷薇科的甜樱桃PAL氨基酸序列聚类关系最近。

关键词: 砀山酥梨 果实 PAL RT-PCR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早籼61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方法]早籼615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1999年以早籼14为母本、Y13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结果]早籼6152007~2009年连续2年参加安徽省早籼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19.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12%;2009年参加安徽省早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243.8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9.12%。该品种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4级食用稻品质标准。[结论]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米质较好、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的特点,在安徽省双季稻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关键词: 早稻 早籼615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生殖生长期对高温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水稻生殖生长期高温热害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政府和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从高温热害的原因、水稻生殖生长期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响应,以及根系在高温热害时的响应等方面,论述了水稻对高温热害的响应,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一些难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温热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热害 生殖生长期 分子机理 根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 2010

摘要: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探讨了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措施,如认真摸底,优化人员结构;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办法;完善相关职能机构,提高管理效率,以为安徽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岗位设置 农业事业单位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淮洼地农业结构优化理论探讨及其对秸秆饲用、牧草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沿淮洼地农业经济与生态效益,探讨农业结构优化评价标准与量化指标。首先对沿淮洼地农业生态条件、农牧业结构及其相互链接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用单位耕地年产可消化生物量(DBYHY)作为评价标准,论述以其优化种养结构,促进秸秆饲用化、牧草与饲料作物生产以及评价粮食安全的科学性。探讨以总消化养分校对值(TDNc)作为筛选、建立DBYHY生产模型的量化指标,得出在沿淮洼地不同种植模式下TDNc数值排序为:水花生>稻-黑麦草轮播>紫花苜蓿单播>2/5黑麦草+3/5苜蓿混播>稻-麦轮播>稻-油轮播>玉米-油轮播;一季的花生>水稻>油菜。

关键词: 沿淮洼地 秸秆饲用 牧草生产 粮食安全 单位耕地年产可消化生物量 总消化养分校对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