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籼型恢复系导入群体株高的遗传剖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辉 1 ; 钱益亮 2 ; 张宏军 2 ; 陈满元 2 ; 夏加发 3 ; 李泽福 3 ; 石英尧 2 ; 吴险峰 4 ; 王安东 5 ; 朱苓华 2 ; 高用明 2 ; 徐正进 1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

2.中国农业科学院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4.广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5.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引育中心

关键词: 水稻;选择导入群体;株高;遗传剖析;上位互作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73-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使之凸显出来。最后提出了改良水稻的株高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 相关文献

[1]烯唑醇对辣椒和番茄的影响. 周子燕,高同春,檀根甲. 2005

[2]利用基于条件表型值的关联分析发掘粳稻生育期和单株有效穗数有利等位变异. 江建华,陈兰,刘强明,赫英俊,洪德林. 2012

[3]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杨赞林,甘斌杰,金陵,张少华,沈正兴,余增亮,何建军,邓建国. 1990

[4]安徽省野生芭茅草的生长性能及营养价值. 金海,赵拴平,徐磊,贾玉堂. 2022

[5]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鉴定研究. 王文相,杨家珍,顾江涛,孔凡明. 1990

[6]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谭禄宾,张培江,付永彩,刘凤霞,王象坤,孙传清. 2004

[7]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 张向前,张贺飞,钱益亮. 2016

[8]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9]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10]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1]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WU Wenge,吴文革,张健美,ZHANG Jianmei,ZHOU Yongjin. 2015

[12]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3]水稻强耐热材料筛选及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唐光勇,李泽福. 2011

[14]安徽省两种不同类型中低产田成因分析. 许有尊,吴文革. 2011

[15]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6]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17]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18]同工酶标记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与RFLP、RAPD的比较.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占新春,孙传清,孙明,王象坤. 2002

[19]不同群体稻米外观品质性状QTL的定位分析. 李泽福,万建民,夏加发,王元垒,翟虎渠. 2003

[20]多效唑调整两系籼杂皖稻79制种花期效应研究.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吴爽,杜士云.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