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果蔬脆片工业化生产探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果蔬脆片是一种利用真空低温油炸技术脱去果蔬所含水分,并能长期保存的食品。笔者比较了四代国内果蔬脆片生产设备的利弊,同时,也对影响果蔬脆片生产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从生产实际考虑得出结论:第四代设备应该是果蔬脆片生产的首选。

关键词: 果蔬脆片 生产设备 生产关键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慢性局灶性坏死性肺炎为特征,是集约化猪场常见猪病之一。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原 流行病学 诊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恶性水肿的诊断与防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恶性水肿(malignant edema)是由腐败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创伤性传染病。猪恶性水肿的主要特征是创伤局部发生炎性、气性水肿,并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为特征,有些患猪胃黏膜肿胀、增厚、变硬,形成所谓"橡皮胃"。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国,多散发,我国也有散发病例的报告。从该病病原、流行病学、诊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恶性水肿 腐败梭菌 流行病学 诊断 防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舒城双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发展运行模式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舒城双丰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由一个县级农科所试验示范基地发展成为安徽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解析了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多功能性,提出了其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考。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科技 示范园区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德国畜牧业运行模式的认识与思考

养猪 2009

摘要:通过对德国下萨克森州等地的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实地考察,对德国畜牧业的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技术现状与农牧结合现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探讨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畜牧业 农牧结合 农工培训 动物福利 德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

摘要: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杂交中稻"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栽插密度(B)>秧龄(D)>氮肥运筹(A)>播种量(C)。本试验四因子的最优组合为A2B1C3D2,产量为15208.50kg/hm2。

关键词: 水稻 秧龄 播量 密度 氮肥运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含量极低,内源激素的测定技术对研究其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测定法、理化测定法和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生物测定法是内源激素早期测定的主要方法,但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现在主要用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内源激素精确测定的主流方法,能够将不同内源激素有效分离,灵敏度高。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度高、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内源激素快速测定技术。

关键词: 植物 内源激素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炭疽的科学防制及其公共卫生安全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以脾脏显著肿大、结缔组织出血和血凝不全为特征。猪虽然对于该病有相当强的抵抗力,但一旦感染后便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因此该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制措施等方面对猪炭疽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和保障人类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猪炭疽 炭疽杆菌 防制 公共卫生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09

摘要: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及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施用较好的控释肥料能提高小麦产量9.3%~12.6%。在肥力水平较高的居巢区,免耕控释肥处理与平衡施肥翻耕处理小麦产量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控释肥 小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钾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处理N210K150的小麦产量最高,达7 950.0 kg/hm2。单独施用钾肥的增产幅度为5.89%~11.00%。氮肥用量为180、210和240 kg/hm2时,钾肥的增产幅度分别达17.87%~26.62%、19.18%~27.10%和20.12%~28.18%,不施钾肥时,氮肥的增产幅度为9.41%~11.67%。钾肥用量为75和150 kg/hm2时,氮肥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2.54%~84.42%和76.81%~87.61%。施氮量、施钾量和氮钾交互作用对烟农19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82.90%、14.63%和2.47%,不施钾肥时,氮素的吸收利用率为38.61%~45.16%;钾肥用量为75和150 kg/hm2时,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82%~48.68%和43.87%~50.71%。不施氮肥时,钾素的吸收利用率为8.79%~12.84%;氮肥用量为180、210和240 kg/hm2时,钾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11.24%~12.60%、16.87%~17.90%和16.27%~16.34%。[结论]单独施用氮、钾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合理配施氮钾肥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小麦 养分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