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石榴籽粒大小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倾向研究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籽粒大小是石榴果实重要的商品性状,但关于石榴籽粒大小遗传多样性及相关遗传规律的研究还很少。以150份石榴种质资源和3个F1代杂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石榴籽粒大小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倾向。结果表明:石榴的籽粒大小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幅度为27.33~65.03 g,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91;同一种质的籽粒大小相对于单果重和籽粒数目,表现更稳定。通过对3个杂交组合的籽粒大小的遗传倾向研究发现,百粒重的平均组合传递力为87.73%,杂交后代的平均百粒重都小于中亲值,超高亲值为负值,籽粒大小可能存在衰退变异。

关键词: 石榴 籽粒大小 遗传倾向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G033A对化学农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减量效应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生物农药田间使用效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将苏云金杆菌G033A制剂与化学杀虫剂减量联合应用,进行草地贪夜蛾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0.2g/L、0.15 g/L、0.1 g/L、0.05 g/L)、200g/L 氯虫苯甲酰胺(0.3g/L、0.225 g/L、0.15 g/L、0.075 g/L)、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0.3g/L、0.225 g/L、0.15 g/L、0.075 g/L)处理24h后,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9.07%、87.04%、85.19%、80.56%;20.37%、11.11%、6.48%、1.85%;68.52%、66.67%、60.19%、27.78%.而上述3种化学药剂各剂量与1.5 g/LG033A联合使用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00%、99.07%、91.67%、87.96%;58.33%、25.93%、23.15%、8.33%;83.33%、77.78%、63.89%、41.67%;均显著高于化学药剂单独使用.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甲维盐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减量25%、50%和G033A联合施用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分别为66.77%和70.64%,显著高于其推荐剂量单独施用的防效44.43%.200 g/L氯虫苯甲酰胺及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在参考剂量基础上分别减量25%、50%和G033A联合使用5 d和15 d后,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效均高于其参考剂量单独施用.结果表明,G033A与化学药剂减量联合使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G033A的杀虫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化学药剂的持效性,并改善速效性.田间亩施用G033A(75g)+5%甲维盐(5g)、G033A(75 g)+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11.25 g)、G033A(75 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5g)、G033A(75g)+15%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10g)均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G033A;化学杀虫剂;减量使用;草地贪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膜磷肥对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对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安徽设施辣椒磷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皖椒101"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设置普通磷酸二铵和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2个磷肥类型,每个磷肥类型包括4个磷肥用量,分别为P2O530 kg/hm2(P30)、60 kg/hm2(P60)、90 kg/hm2(P90)、120 kg/hm2(P120),共9个处理,主要研究了辣椒产量、干物质累积、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率等对不同磷肥类型和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用普通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茎、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均以P120处理为最高;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条件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辣椒产量、叶、果实的干物质和磷素的累积量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均以P90处理为最高.在P30和P90条件下,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较普通磷酸二铵显著增产10.1%和7.8%;在P30和P60条件下,与普通磷酸二铵相比,施用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可分别显著增加辣椒的果实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10.1%、26.6%和6.7%、18.8%,增加果实和地上部磷素吸收13.9%、27.0%和10.6%、21.9%,提高磷肥利用率11.5%和13.8%,增加磷肥农学利用率43.7%和32.0%,提高磷肥偏生产力10.1%和9.4%.本研究条件下,聚氨酯包膜磷酸二铵能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提高磷素的利用率,该地区最佳包膜磷酸二铵施用量为P2O586.9 kg/hm2.

关键词: 包膜磷酸二铵;设施辣椒;产量;干物质积累;磷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学生尿液邻苯二甲酸酯水平与睡眠时型的关联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背景]研究发现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与睡眠紊乱有关。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晚期,睡眠相位向夜晚型转变并达到顶峰。[目的]探讨大学生PAEs暴露与睡眠时型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于2019年10—11月在安徽省和江西省2所高校共1 152名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和收集尿液样本,纳入问卷信息完整和有尿液样本的713人进行分析。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电子问卷、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MEQ-5)分别调查大学生基本信息和睡眠时型(清晨型、夜晚型、中间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尿液中6种PAEs代谢物浓度。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之间的睡眠时型差异,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按性别分层分析PAEs代谢物与睡眠时型的关联。根据三分位数,将PAEs代谢物浓度分为低(33.3)、中(P33.3~P66.7)和高(≥P66.7)水平组。以睡眠时型的类型作为有序分类变量,PAEs代谢物浓度作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分别纳入分析。[结果]大学生夜晚型、中间型、清晨型睡眠时型的检出率分别为8.0%、68.0%和24.0%。不同性别、专业、家庭居住地、独生子女以及体力活动分组大学生的睡眠时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尿液中邻苯二甲酸单甲酯(MMP)、邻苯二甲酸单乙酯(ME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羟己基)酯(MEHHP)、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5-氧己基)酯(MEOHP)和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酯(MEHP)的检出率分别为97.5%、97.9%、98.6%、98.6%、98.7%和80.5%,尿比重调整后质量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6.02、24.61、15.33、263.25、12.19、2.94μg·L-1。广义线性模型发现,控制混杂因素后,女性MMP与睡眠时型呈负向关联(OR=0.55,95%CI:0.33~0.89),高水平组MMP与睡眠时型呈负向关联(OR=0.51,95%CI:0.28~0.92),且MMP趋势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发现6种PAEs代谢物与男性睡眠时型的关联。[结论]大学生普遍暴露于多种PAEs,MMP与女性夜晚型睡眠时型有关。

关键词: 睡眠时型 邻苯二甲酸酯 代谢物 大学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876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876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广占63S为母本,以绿3B/6G241的F1代为父本杂交,经回交和多代系谱选择而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8761(876S/X1061)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876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含量检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纤维等)与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但由于目前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多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技术,测定过程操作复杂、耗时耗力、成本昂贵且易造成环境污染,不适合大规模育种应用,因此,通过构建一套低成本、快速、科学、无污染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方法,为大豆种质资源茎秆组分分布规律及其与大豆生长习性和倒伏性关系的研究提供方法基础。【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基于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检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大豆种质资源茎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纤维(crude fiber,CF)等化学组分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小提琴图分析,明确大豆茎秆CF含量与其生长习性及抗倒伏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基于构建的大豆茎秆化学组分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对茎秆NDF、ADF和CF组分检测数值的校正相关系数(RC)均在0.90以上。利用16份模型外大豆茎秆样本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发现,常规化学检测与该模型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用该模型对2017年和2018年种植的393份大豆茎秆CF含量及其生长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茎秆CF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在CF含量50.00%以上的材料中,2年数据均表现出直立型(91.67%和86.14%)显著高于蔓生型(8.33%和13.86%),表明大豆茎秆CF含量与其生长习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构建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具有低成本、快速高效、无污染的特点。此外,茎秆中CF含量高的大豆品种植株具有更强的抗弯曲度,可作为大豆抗倒伏育种亲本筛选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大豆 茎秆化学组分 近红外光谱检测定标模型 生长习性 抗倒伏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桐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桐观赏效果好,但对其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理研究较少,制约了该物种下游产业的发展。为了探究青桐幼苗耐水程度及作用机理,对30%田间持水量(T1)、70%田间持水量(T2)、100%田间持水量(T3)和130%田间持水量(T4)水分胁迫下的青桐幼苗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分配(叶生物量比、茎生物量比、根生物量比)与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幼苗的各指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土壤达到T2条件时,幼苗各指标综合表现最佳;T3条件下青桐幼苗净光合速率最高,地上生物量分配较T2条件下高出4%;T2条件下,青桐幼苗叶面积最大,达到196.186 mm2,比叶面积最大,达到512.48,总生物量积累最多,达到17.14 g。当土壤水分达到T2条件时,最适合青桐幼苗生物量积累,可以为幼苗顺利过冬提供充足的储备碳;T4条件下胁迫时间达到10 d,幼苗生长情况出现拐点,胁迫前10 d内幼苗生长较快,但当水分持续性胁迫超过10 d后,幼苗生长趋势减弱,同时萌发出气生根用以响应淹水情况;T1条件下,对青桐幼苗影响极大,最不适合幼苗生长发育。研究结果为青桐幼苗受水分胁迫后的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青桐 水分胁迫 生长指标 生物量分配 光合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差及其与资源利用关系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淮地区是我国水稻和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形成机制,探索区域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可为缩减江淮地区周年产量差的技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稻–麦周年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的产量差与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与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分别为3315.9、1537.5、4645.6kghm-2和7498.6、3977.9、9840.9kghm-2.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较试验水平还有46.2%、29.7%和37.3%的增产潜力,较高产纪录还有104.5%、77.0%和79.0%的增产潜力.每穗粒数是造成水稻产量差的主要因子,穗数和每穗粒数是造成小麦产量差的主要因子.与农户水平相比,水稻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粒数分别增加30.4%和116.1%;小麦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数和每穗粒数平均分别增加40.9%、70.0%和21.8%、19.6%.缩小产量差水稻主要依赖于增加每穗粒数,小麦靠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协同提高.生育期累积辐射和积温较低是导致水稻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生育期降雨过多是导致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根据研究提出了"强稻稳麦"是提升江淮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稻麦两熟 产量差 产量潜力 资源截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的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

食品科学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技术对安徽省铜陵市、舒城县、临泉县3个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LAV软件构建不同产地生姜挥发性风味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生姜特征风味物质之间的差异,并确定其主要特征风味化合物和含量.结果 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龙脑酯、月桂烯等为铜陵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1-己醇、2-己烯醇、香茅醇、庚醛、壬醛、2-庚酮、2-壬酮、丁酸戊酯、3,4-二甲基苯甲醚等为临泉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芳樟醇、乙醇、柠檬醛、(E)-2-辛烯醛、戊醛、苯甲醛、乙酸乙酯、己酸丙酯、辛酸、2-乙酰基呋喃、甲基吡嗪、丙酮等为舒城生姜主要特征风味物质.通过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不同产地生姜得到明显区分,表明GC-IMS技术可用于生姜产地区分、溯源和品质评价.

关键词: 生姜;气相离子迁移谱;特征风味;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