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休宁县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休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绿色优质稻米的生产。本文总结了休宁县绿色优质稻米栽培技术,包括产地选择、品种选择、肥料运筹、栽培措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收获与储藏、加工与包装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绿色 优质 安徽休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生物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状况,2019年4、7、9和11月对该地区几种主养淡水品种养殖尾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单项评价,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位点尾水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pH、TN和TP因子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DO、NH4+-N和CODMn因子存在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尾水未受到pH、TN和TP因子的污染;受DO、NH4+-N和CODMn因子污染的监测位点占比分别为12.5%、25.0%和87.5%。内梅罗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表明,75%的监测位点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等级。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为CODMn,污染较为严重。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养殖尾水 水质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污染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对玉米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包括草地贪夜蛾、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在内的鳞翅目害虫是安徽省夏玉米生产上发生最重、为害最大的一类虫害,为探索其高效绿色的防控技术,分别于心叶初期和心叶末期,施用两种苏云金杆菌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研究其对玉米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心叶保护效果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心叶初期以人工撒施方式,按300、450、600 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1.62%、77.18%和81.54%,PS3微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5.00%、83.73%和86.91%;G033A微型颗粒剂对玉米心叶保护效果分别为59.42%、68.86%和71.7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65.08%、72.64%和75.50%,持效期均可达14 d。心叶末期以无人机撒施方式,按照1、1.5、2 kg/667 m~2剂量施药后7 d,G033A微型颗粒剂对害虫的防效分别为76.90%、81.22%和86.02%,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81.71%、84.89%和89.20%,药后14d防效均开始下降;挽回产量损失率G033A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17%、7.07%和9.09%,PS3微型颗粒剂分别为5.56%、7.47%和9.57%。相对于可湿性粉剂,微型颗粒剂产品持效期更长、防治效果更好;相同剂量处理下,药后7、14 d,PS3微型颗粒剂防效均高于G033A微型颗粒剂。G033A和PS3微型颗粒剂防治玉米鳞翅目害虫较好,可有效挽回产量损失,人工撒施推荐剂量均为300~600 g/667 m~2、无人机撒施推荐剂量均为1~2 kg/667 m~2。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微型颗粒剂 玉米 鳞翅目害虫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湿度和浸水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不同含水量和浸水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影响,为其发生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室内分别设置土壤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浸水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情况.[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40%时,草地贪夜蛾的羽化率最高,为100.00%,含水量为50%-90%时,羽化率均达到93.33%,显著高于0、10%和100%各处理的羽化率26.67%-73.33%(P<0.05);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羽化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平均产卵量不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浸水1-4d,对入土前幼虫的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土壤浸水对蛹的影响较大,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土壤浸水4 d后蛹不能羽化.直接淹水对老熟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羽化率均持续降低,老熟幼虫淹水10 h后不能羽化;蛹淹水10 h后羽化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69.70%.[结论]田间积水对草地贪夜蛾的羽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结合天气降雨情况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并据此调整土壤含水量以淹蛹灭虫.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土壤含水量 淹水 羽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淮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耐渍性评价与鉴定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摘要: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浆期 渍水胁迫 耐渍系数 隶属函数 沿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杨黑羽蛋鸡育雏期肠道菌群定植规律分析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3

摘要:为进一步对新杨黑羽蛋鸡生产技术集成提供技术支持,分别对1日龄和3周龄雏鸡鸡粪中的微生物进行群落全长16SrDNA单分子测序,对其肠道高丰度菌群及其功能进行分析、预测.实验结果显示:从1日龄雏鸡粪便样品中共获得119个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检测到58种细菌;从3周龄雏鸡粪便样品中获得1 573个OTU,检测到176种细菌;1日龄和3周龄雏鸡肠道菌群间的丰富度指数Chao1、ACE及多样性指数Simpson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多样性指数Shannon差异不显著(P>0.05);1日龄雏鸡的肠道菌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种优势菌分别为宋氏志贺菌、红色皱纹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和阴沟肠杆菌;3周龄雏鸡的肠道菌群中,相对丰度较高的5种优势菌分别为费格森埃希菌、宋氏志贺菌、不溶菌厌氧支原体、Spiroplasma apis和化糖梭状芽孢杆菌.

关键词: 新杨黑羽蛋鸡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穗肥对粳米淀粉特性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与食用特征的关系

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氮素穗肥对粳米淀粉理化特性和精细结构的影响,明确粳米食用特征与淀粉特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南粳9108和南粳0212为供试材料,在相同基蘖肥用量下设置3个穗肥施氮水平(0、45和135 kg N hm-2),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粳米的淀粉特性及其结构,分析了其与食用特征间的关系.施用氮素穗肥降低了粳米食味值,高氮下差异显著.硬度、弹性、黏性和平衡性的绝对值与总蛋白含量均随穗肥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则与之相反.在淀粉特性和结构方面,增施氮素穗肥提高了淀粉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焓、小淀粉颗粒占比、相对结晶度、红外比值(1045/1022 cm-1),降低了淀粉回生焓、回生度、大淀粉颗粒占比、淀粉平均直径和红外比值(1022/995 cm-1),高氮影响更趋明显.施用氮素穗肥降低了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淀粉表层的有序性和结晶区稳定性,淀粉粒径变小,进而阻碍了淀粉膨胀和糊化,米饭硬度升高,食用口感变差.适量施用氮素穗肥可实现粳稻优质丰产协同.

关键词: 氮素穗肥 粳稻 食味品质 淀粉理化特性 淀粉精细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摊放环境下茶鲜叶失水的变化规律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CSCD

摘要: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下茶鲜叶摊放过程失水动态变化规律,构建鲜叶水分含量变化的预测模型,从而有效预判摊放程度.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温湿度,考察在一定的摊放时间内茶鲜叶水分的变化情况,利用响应面分析软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茶鲜叶水分含量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减少的趋势,且低温高湿环境能显著延缓鲜叶的失水速率.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鲜叶水分含量和温湿度、时间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R2=0.9977),其具备较高的显著性和拟合度,且预测效果良好.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温湿度摊放环境下茶鲜叶水分的变化情况,对摊放进程的调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茶鲜叶 摊放温度 摊放湿度 水分含量 变化规律 响应面预测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金鸡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鸡1号’是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地方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含量48.0%,茶多酚含量20.0%,氨基酸含量4.9%,咖啡碱含量3.1%。适制绿茶和红茶。制毛峰绿茶,香气浓郁、花香明显、口感醇爽;制工夫红茶,香气、滋味、叶底表现优良。耐寒性较强,病虫害抗性中等。适宜在与安徽六安气候环境相近的江北、江南茶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茶树 高香 中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栽培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测定及食用安全性评价

中国食用菌 2023

摘要:为明确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安全性,根据相关检测标准,测定红托竹荪的主要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重金属、有效活性成分、农残药残等的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在工厂化栽培模式下,红托竹荪干品中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质量分数高达23.2%和40.75%,脂肪含量仅为1.12%,是一种低脂、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健康食品。矿物质和维生素种类多,含量高,钾元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达260 mg·100-1·g-1、117 mg·100-1·g-1,且多酚、多糖和三萜的含量较高。重金属、农残等安全性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食用安全性高。工厂化栽培的红托竹荪是一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的绿色安全食品。

关键词: 红托竹荪 营养成分 矿物质 维生素 重金属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