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鳜源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广泛分布于淡、海水水体和底泥中,致病株已在我国养殖鳢科鱼类中流行,也感染其他经济鱼类,导致暴发性死亡。【目的】对病鳜(Siniperca chuatsi)的病原进行鉴定,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病鳜脾肾组织进行PCR或RT-PCR扩增其常见病毒,采集病鳜肝脏和腹水分离培养细菌,PCR扩增代表菌株的gyrB、16S rRNA和毒力基因,鉴定其生理生化特征,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病鳜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蛙病毒、鳜弹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肝脏和腹水均存在大量细菌;代表菌株Gui210820被鉴定为舒伯特气单胞菌,携带溶血素、气溶素、弹性蛋白酶和磷脂酶毒力基因,腹腔注射感染鳜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3.16×105 CFU/mL;菌株Gui210820对四环素、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等6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强力霉素中介,对恩诺沙星、新霉素、氟苯尼考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本试验从病鳜组织分离到致病性舒伯特气单胞菌,水产准许用药物恩诺沙星、新霉素、氟苯尼考可以用于本次疾病的临床治疗。


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及应用浅析
《畜牧业环境 》 2023
摘要:随着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山地生态畜牧业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山地生态畜牧业中牧草种植的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山地生态特点与挑战、牧草种植技术及实践应用的细致分析,旨在为农牧业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牧草种植与管理方法。


家蚕新品种"皖蚕6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蚕学通讯 》 2023
摘要:近日,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育成的家蚕夏秋用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皖蚕6号”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农17新品种证字第26号),这也是安徽省近26年来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家蚕品种。新品种“皖蚕6号”于2019—2020年参加国家蚕品种实验室和生产鉴定试验,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良好:4龄起蚕虫蛹率96.98%,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低0.32个百分点,


当涂县水稻不同种类锌肥施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导致人体发育异常.人体主要依靠外源补充锌,提高水稻锌含量有利于人体获取锌营养.施用锌肥是提高水稻锌含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锌肥的施用效果受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开展了水稻施用不同种类锌肥田间效果试验,通过对施用不同种类锌肥条件下水稻产量、锌元素吸收、稻米品质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差异分析,明确马鞍山市当涂县水稻不同种类锌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锌肥增产10.30%~19.51%,其中以施用氨基酸锌效果最佳,施用螯合态锌次之,施用硫酸锌效果最差.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施用锌肥可明显增加水稻籽粒和茎秆中的锌含量,与不施锌处理相比,施用锌肥处理水稻籽粒和茎秆锌含量分别增加了19.87%~29.49%、52.92%~70.46%;水稻地上部锌积累量增加56.98%~88.05%;此外,增施锌肥后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处理相比,施用不同种类锌肥处理均增加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效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综上所述,在安徽省当涂县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氨基酸锌效果最佳,其次是施用螯合态锌,施用硫酸锌效果最差.


草莓育苗期叶片黄化成因的初探及其对种苗炭疽病发生率和花芽分化的影响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草莓是一种营养丰富且经济价值较高的冬季时令水果.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草莓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在皖北地区形成了以阜阳为中心的草莓种植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育苗问题逐渐显现,其中尤以在夏季育苗期间砂质土壤中的草莓叶片黄化和死苗现象最为严重,降低了种苗繁育的系数和质量.为了探索草莓叶片黄化的原因以及解决叶片黄化对草莓育苗的不良影响,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使用有机水溶肥+螯合性铁溶液可以有效解决草莓叶片黄化的问题;此外,不同品种的草莓在砂质土壤中叶片黄化程度不同,但与黑土地育苗相比,砂质土壤繁育出的草莓种苗比较壮实,炭疽病发生率低,定植一个月后匍匐茎发生率和发生条数少,但开花率却更高,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因此,施用有机水溶肥+螯合性铁溶液,在砂质土壤中培育子苗的草莓质量更高,将会促进皖北地区草莓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现金流管理与预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该产业在全球食品供应和农业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研发周期长、投资巨大的特点,现金流管理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生物育种产业中的现金流管理与预测的实际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最佳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现金流管理不仅能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还可以为其带来竞争优势。同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现金流预测的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更精确地掌握未来的资金需求。此外,本研究还从消费者、环境和技术角度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相关产业实践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关键词: 生物育种 现金流管理 资金预测 投资决策 产业挑战


控释掺混肥对沿江单季稻产量及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CSCD
摘要:控释掺混肥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肥料被广泛用于大田生产。为阐明不同用量控释掺混肥对单季稻产量、磷素利用效率和田面水磷流失风险的影响,以水环境敏感的沿江地区单季稻-休闲的种植模式为对象,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总磷量108 kg·hm-2)、控释掺混肥减磷30%(CMF1)、控释掺混肥减磷40%(CMF2)和控释掺混肥减磷50%(CMF3)对沿江单季稻产量、磷素吸收利用和田面水磷形态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MF1、CMF2和CMF3处理均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减产,并能减少单季稻田生态系统磷素盈余量,其中以CMF3处理效果最佳。与NPK处理相比,CMF1、CMF2和CMF3显著减少田面水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的浓度,田面水总磷降低的比例分别为38.6%、47.9%和50.4%,可溶性总磷降低的比例为42.6%、45.9%和50.8%,颗粒态磷降低的比例为32.4%、58.6%和43.8%,且CMF1和CMF3处理减少了可溶性总磷和磷酸盐的占比,增加了颗粒态磷和可溶性有机磷的占比,改变了田面水磷素分布形态。整体而言,一次性施用控释掺混肥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情况下,节本增收,减少稻田磷盈余量,从而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对减少农田磷素流失和农业非点源磷污染防控具有显著效果,其中以CMF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适宜在沿江单季稻区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