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98条记录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调整小麦种植密度构建高光能利用效率群体,促进群体氮素积累、分配和转运的效果和机理,为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 2018-2019 年在安徽省濉溪县和蒙城县进行,以分蘖能力强(安 1302)和弱(皖垦麦 0622)的品种为材料,设置 180×104 株/hm2(D1)、240×104 株/hm2(D2)、300×104 株/hm2(D3)、360×104 株/hm2(D4)4 个种植密度,调查了群体籽粒产量、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以此为基础,将小麦群体分为光效率高、中、低 3 个类型,比较了不同光效率类型群体的叶面积指数、花前氮素积累和转运量、花后(乳熟期)氮素积累量.[结果]品种、密度及其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小麦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高光效型群体的光能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分别达 1.4%和9.7 t/hm2,分别比中、低效型群体提高 5%、14%和 1%、5%.不同群体间开花期、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差异不显著,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至乳熟期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高于中、低效型群体,达 2.34 g/MJ.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及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群体,分别达 7.24、4.53 及 63.9 kg/hm2、79.5 kg/hm2 和 143.78 μg/cm2.此外,高光效型群体中群体和单茎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为 129 kg/hm2 和 15 mg,均显著高于中、低效型群体,主要为茎秆+叶鞘和叶片氮素转运量较高,各营养器官间氮素转运率差异不显著,且高光效型群体成熟期个体营养器官仍保持较高的氮素积累量.[结论]高光效型群体开花期茎秆+叶鞘、叶片以及单位叶面积氮素积累量高,提高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虽然高光效型群体茎秆+叶鞘和叶片中的氮素转运量较高,其花后营养器官的氮素积累量依然较高,有助于维持花后较大叶面积指数,有效提升花后光合有效辐射转化率,获得更高的小麦籽粒产量.

关键词: 小麦 光能利用率 光能资源利用 氮素吸收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巴43541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43541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3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43541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C1处理的生育期较C3处理缩短2~7 d,较C2处理延长2~4 d.与C2和C3处理相比,C1处理下巴43541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3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6 500 kg·hm-2,化肥减施率为5.6%~37.0%,籽棉增产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1 718~6 832元·hm-2.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缓释复合肥 叶面水溶肥 产量 植棉效益 南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岳西县桑园肥料施用效果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明确岳西县桑园最佳肥料施用量,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特设置配方施肥与农户常规施肥对比试验及氮、磷、钾缺失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以配方施肥最高,达到32 09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常规施肥次之,为30 630 kg/hm2;二者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缺素处理及空白对照。净收益也以配方施肥最高,达到73 367.80元/hm2。因此,配方施肥可以更好地提高桑叶产量和效益,在岳西县为最佳施肥模式;在桑园管理过程中,只有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更好地实现增产增效。

关键词: 配方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安徽岳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替代化肥对稻油轮作周年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比例沼液替代化肥对稻油轮作周年产量效益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油稻周年轮作栽培模式为研究对象,在2个稻油轮作典型生产区(L1、L2),分别设置常规施肥(B0)、沼液替代15%(B15)、30%(B30)和45%(B45)处理,对比不同施肥处理作物下产量构成、耕层土壤养分和周年产量效益等差异。结果表明:B15和B30周年产量(15.03~15.10 t/hm2)和周年效益(5.12万~5.24万元/hm2)高于其他处理;B15和B30单株有效角果数(467.1~515.7个)、每角粒数(15.6~17.4粒)和有效穗(314.1万~357.1万穗/hm2)均较B0显著提升;沼液替代化肥改善耕层土壤酸碱度,pH值增加2.2%~8.1%,对耕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稻油轮作油菜季适宜沼液替代化肥比例为15%~30%,长期替代的影响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稻油轮作 有机肥 沼液 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探索皖江流域水稻生长发育与营养特性对锌肥的响应,在安徽省宣城市设置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FP)、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分别施锌肥(ZnSO4·7H2O)20和40 kg/hm2(FFP+Zn20和FFP+Zn40)4个处理的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FP相比,FFP+Zn20和FFP+Zn40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其中FFP+Zn40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FFP+Zn40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和净收益,增幅分别为14.5%和15.6%。氮锌配施,有利于水稻成熟期叶、茎鞘和穗的氮、锌含量的增加,其中FFP+Zn40的增幅最高。增施锌肥有利于该区域水稻增产增收和提质,施用N、P2O5、K2O各164、54、126 kg/hm2,配合基肥土施锌肥40 kg/hm2的效果最优。

关键词: 锌肥 水稻 产量 锌吸收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后弱光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花后弱光胁迫对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及黏度参数的影响,以软质小麦品种荃麦725和扬麦15为材料,在小麦开花后设置3个弱光处理即S1(遮光10%)、S2(遮光20%)、S3(遮光30%)处理,以自然光照条件为对照,分析花后不同程度弱光条件下软质小麦籽粒产量、淀粉粒度分布与黏度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弱光降低了小麦粒重、穗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使籽粒淀粉含量、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显著减少。花后弱光降低了软质小麦B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增加了A型淀粉粒(粒径>10μm)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对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B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0.1~2.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较粒径2.8~10μm的淀粉粒大。在A型淀粉粒中,弱光对粒径>22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的影响大于粒径10~22μm的淀粉粒。弱光导致小麦籽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稀懈值、回升值等参数显著下降。花后弱光虽然可增加软质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籽粒淀粉含量以及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不利于粒重与产量形成;弱光对B型淀粉粒的影响大于A型淀粉粒,会降低B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但可增加A型淀粉粒体积和表面积占比,降低淀粉峰值黏度等参数。

关键词: 软质小麦 弱光 产量 粒度分布 黏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是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攀枝花烟区烤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云烟87为材料,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随机区组试验,比较分析各处理间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中等种植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55 m)烟叶产值和均价与高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50 m)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行株距1.20 m×0.60 m);中等种植密度、中等施氮量处理产值最高(94 939.5元/hm2),并且均价(30.4元/kg)和产量(3 126.0 kg/hm2)较高,烟叶常规化学成分较为适宜,上等烟比例达到71.4%;种植密度对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的影响大于施氮量。中等偏高种植密度条件下,上部烟叶质量较高,种植密度对上部叶感官质量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综合烟叶产量、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中等种植密度、中等施氮量(行株距1.20 m×0.55 m、施氮量105 kg/hm2)是攀枝花烟区产出适产优质上部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上部烟叶 产量 品质 攀枝花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头季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腋芽萌发及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再生季产量的影响,设置保留4.5个、3.5个和2.5个伸长节间的留桩高度,测定不同留桩节位处理下的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含量及再生季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留桩高度下,高节位腋芽生长速度大于低节位腋芽,减少伸长节间数可促进下部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变化显示,不同留桩高度下,腋芽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Tzr)含量自下而上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水杨酸(S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生长素(IAA)和异戊烯腺嘌呤(iP)含量变化规律与留桩高度相关,保留2.5个伸长节间,IA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3.5及4.5个伸长节间,则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4.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较少的留桩节位数可增加低节位腋芽促发相关激素积累,降低生长抑制类激素含量,保留较多的留桩节位数促进上部腋芽萌发,顶端优势明显;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可显著提高再生季稻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保留4.5个伸长节间相比,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13.37%和9.61%。不同节位腋芽萌发与头季留桩高度密切相关,‘甬优4949’头季收割保留2.5~3.5个伸长节间,有利于下部大穗型腋芽萌发,提升再生季产量

关键词: 再生稻 留桩高度 腋芽 内源激素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情况分析与育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分析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的亲本来源、品种类型以及在区试中的农艺性状、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研究安徽省粳稻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有待加强的方面。结果显示,迟熟中粳品种提高产量主要选育穗型较大且整齐的类型,早熟中粳品种选育穗粒兼顾的品种,晚粳品种应注重选育早生快发、分蘖力强而多穗类型的品种。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产量 农艺性状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涂县水稻不同种类锌肥施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导致人体发育异常.人体主要依靠外源补充锌,提高水稻锌含量有利于人体获取锌营养.施用锌肥是提高水稻锌含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锌肥的施用效果受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开展了水稻施用不同种类锌肥田间效果试验,通过对施用不同种类锌肥条件下水稻产量、锌元素吸收、稻米品质及土壤有效锌含量的差异分析,明确马鞍山市当涂县水稻不同种类锌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锌肥增产10.30%~19.51%,其中以施用氨基酸锌效果最佳,施用螯合态锌次之,施用硫酸锌效果最差.与产量变化趋势相同,施用锌肥可明显增加水稻籽粒和茎秆中的锌含量,与不施锌处理相比,施用锌肥处理水稻籽粒和茎秆锌含量分别增加了19.87%~29.49%、52.92%~70.46%;水稻地上部锌积累量增加56.98%~88.05%;此外,增施锌肥后明显改善了稻米品质,与不施锌处理相比,施用不同种类锌肥处理均增加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效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综上所述,在安徽省当涂县水稻种植过程中,施用氨基酸锌效果最佳,其次是施用螯合态锌,施用硫酸锌效果最差.

关键词: 水稻 锌肥 产量 稻米品质 安徽当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