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头季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腋芽萌发及再生季产量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邵彩虹 1 ; 熊丽 1 ; 伍先群 2 ; 陈鸿飞 3 ; 邱才飞 1 ; 林席跃 2 ; 林文雄 3 ; 习敏 4 ; 陈雄飞 5 ; 刘木华 5 ; 刘光荣 1 ;

作者机构: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崇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3.福建农林大学

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5.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再生稻;留桩高度;腋芽;内源激素;产量

期刊名称: 西北农业学报

ISSN: 1004-1389

年卷期: 2024 年 33 卷 012 期

页码: 2253-22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留桩高度对‘甬优4949’水稻再生季产量的影响,设置保留4.5个、3.5个和2.5个伸长节间的留桩高度,测定不同留桩节位处理下的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含量及再生季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留桩高度下,高节位腋芽生长速度大于低节位腋芽,减少伸长节间数可促进下部腋芽萌发;内源激素变化显示,不同留桩高度下,腋芽脱落酸(AB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Tzr)含量自下而上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水杨酸(S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生长素(IAA)和异戊烯腺嘌呤(iP)含量变化规律与留桩高度相关,保留2.5个伸长节间,IAA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3.5及4.5个伸长节间,则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4.5个伸长节间,腋芽iP含量表现为低节位腋芽<高节位腋芽;保留较少的留桩节位数可增加低节位腋芽促发相关激素积累,降低生长抑制类激素含量,保留较多的留桩节位数促进上部腋芽萌发,顶端优势明显;保留2.5及3.5个伸长节间可显著提高再生季稻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保留4.5个伸长节间相比,再生季产量分别提高13.37%和9.61%。不同节位腋芽萌发与头季留桩高度密切相关,‘甬优4949’头季收割保留2.5~3.5个伸长节间,有利于下部大穗型腋芽萌发,提升再生季产量。

  • 相关文献

[1]留茬高度对早籼类型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 2019

[2]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习敏,徐秀娟,吴文革,汪靖桂,陈再高,孙雪原,许有尊. 2018

[3]茶树腋芽离体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 雷攀登,吴琼,徐奕鼎,王烨军,丁勇,黄建琴,廖万有,王文杰. 2012

[4]红星茵芋离体花梗腋芽诱导及丛生芽增殖研究. 孟艳琼,李仁杰,伊兴凯,梅俊,李静雅. 2007

[5]石榴离体培养的研究. 孙其宝,孙俊,甘德芳,徐亚,俞飞飞. 2006

[6]促芽肥对再生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XI Min,习敏,XU Xiujuan,徐秀娟,WU Wenge,吴文革. 2017

[7]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XI Min,习敏,WU Wenge,吴文革,WANG Jinggui,汪靖桂. 2017

[8]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潘海发,徐义流,张昂,张金云,高正辉,束冰,郭传翔,伊兴凯. 2011

[9]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10]双季稻北缘区水稻“一种两收”绿色增效技术模式探讨. 习敏,吴文革,季雅岚,许有尊,孙雪原,陈刚. 2019

[11]绿肥-水稻“一种两收”优质高产绿色栽培关键技术. 胡润,阮新民,吴文革,朱勤. 2019

[12]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分析. 杨前进,张立平,董伟,管博伦,陈富昌,顾纪云,郭永生. 2023

[13]再生稻根系栽培生理初探. 刘贵富,王学栋,吴跃进. 1990

[14]沿江平原早稻、再生稻机插育秧技术. 吴晨阳,程驭,余绪来,潘志军,夏慧婷,张晓红,尹玲,周兵,许有尊,周永进,吴文革. 2023

[15]早熟籼稻低留桩机收再生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 习敏,涂德宝,周永进,李忠,胡润,程太平,孙雪原,许有尊,吴文革. 2023

[16]宣城市虾田再生稻绿色生产技术探讨. 胡锋,孔令娟,陈刚,王青,黄建兵,何小卫,邵秋云. 2022

[17]沿江地区稻-稻周年种植制度下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孔令娟,冯骏,汪永武,杨森,潘广元,陈刚,何泽林,冯叶红,叶斌,王士梅,凌新军,汪向东. 2021

[18]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陈静,何吉祥,黄龙,吴本丽,陈夏君,吴仓仓,汪翔,武松. 2024

[19]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2017

[20]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 徐秀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