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468条记录
配方肥结合侧深施肥在水稻化肥减施增效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于2020年在肥西县进行了配方肥结合侧深施肥在水稻上的试验示范,以明确侧深施肥的成效。结果表明,水稻侧深施肥可节肥4.9%~20.0%,增产3.70%~28.66%,化肥利用率提高3.7%~5.2%,可实现水稻减肥增效。

关键词: 水稻 配方施肥 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1:33 cm×12 cm,D2:33 cm×14 cm,D3:33 cm×16 cm,D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3处理和D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籼稻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氮钾肥对大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明确氮、钾肥对大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开展了多年施用不同数量的氮、钾肥对大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大葱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产量。白庙和黄岭地区试验在氮肥(纯N)水平为225、300 kg/hm2时,大葱经济产量分别增加11.9%~16.8%和13.2%~21.1%,平均分别增长13.9%、16.7%,大葱产量均随钾肥施用量的加大而提高。在氮肥低用量条件下,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也能有效提高大葱的经济产量,不同钾肥(K2O)用量下施氮肥大葱可增产9.9%~14.8%,平均增产12.5%;其中,白庙地区大葱产值增收26 160~41 900元/hm2,产投比为20.22~43.21。

关键词: 大葱 氮钾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控释肥机插侧深施对江淮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21

摘要:基于新型控释肥的机插侧深施肥,可以实现简化施肥次数,减少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020年在安徽江淮水稻主产区多点试验的结果表明,基于生物基包膜控释肥(MFi)机插侧深施,江淮杂交中籼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3.5 kg/667 m2)基础上减量20%,江淮常规中粳稻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10%,或在常规施肥量(其中N=15.6 kg/667m2)基础上减量20%+1次孕穗肥,均可以实现不减产(平产或略增),显著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稻 生物基包膜控释肥 侧深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及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关键词: 稻茬麦 播期 品种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油菜氮肥的适宜用量,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布置不同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产量、氮素累积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油菜产量和氮素累积量.施氮量高于240 kg/hm~2后,油菜籽粒产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趋于平缓.氮肥用量为240 kg/hm~2时获得最高经济效益10 026元/hm~2.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油菜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43.78%),氮肥施用量超过240 kg/hm~2,氮收获指数和肥料利用率出现下降.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分次施肥比起一次性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综合油菜的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安徽省江淮地区直播冬油菜施氮量在180~240 kg/hm~2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和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累积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麦 商品生物有机肥 用量 有机替代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蓝莓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蓝莓(Vaccinium spp.)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研究区域内蓝莓施肥提出优选方案,本试验在蓝莓园区选择长势基本一致的蓝莓果树,设计不同施肥方案开展了区组试验,进行了产量统计、品质分析和收益核算.结果表明,在当地能普遍达到的施肥条件下,优化施肥和施用蓝莓专用肥能提高产量,改善蓝莓鲜果品质,可以在怀宁县大面积推广.该研究可为蓝莓特别是兔眼蓝莓的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蓝莓 优化施肥 肥料运筹 有机肥 2+X试验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秸秆和紫云英是稻田系统重要的原位有机肥源,明确长期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后水稻增产趋势、养分积累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便对秸秆和绿肥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方法]本试验为3年连续大田试验(2016-2018年),以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1)早、晚稻秸秆不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CK);2)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即秸秆单独还田(T1);3)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种植紫云英,即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T2).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结果]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轮作下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93%~9.15%和1.34%~12.48%,且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增产效果随着试验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表明,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均有利于双季稻持续性高产稳产,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效果优于秸秆单独还田.连续3年6季还田后,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2%和11.10%,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比秸秆单独还田处理高76.47%.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不仅有利于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对晚稻养分积累也有一定的后效作用.与试验初始土壤养分含量相比,2018年晚稻收获后,对照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9.03%、11.11%、3.87%和10.57%.而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0.51%、25.00%、24.16%和20.37%;相对于秸秆单独还田处理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73%、7.14%和14.19%.[结论]在双季稻轮作系统中,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有利于早稻和晚稻获得高产和稳产,同时增加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是综合利用秸秆和绿肥资源较好的方式.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还田 双季稻 产量 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