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庆岗(精确检索)
54条记录
圩猪生长性能及采食行为分析

养猪 2019

摘要:为探讨圩猪生长肥育期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利用菩提果9ZC型种猪智能饲喂计料系统对30~90 kg圩猪阉公猪和阉母猪各10头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圩猪阉公猪自27.44 kg至94.58 kg阶段的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分别为366.9 g、4.24、1.556 kg、76.90 min、21.01 g/min、5.77次,阉母猪自21.19 kg至91.10 kg阶段分别为349.3 g、4.36、1.522 kg、79.18 min、19.88 g/min、5.93次,阉公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采食速度略高于阉母猪(P>0.05),料重比、日采食时间、采食次数略低于阉母猪(P>0.05);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采食速度、日采食次数随着体重增长而增加,而日采食时间随着体重增长而降低;圩猪的采食行为多发生在白昼,阉公猪、阉母猪平均白昼采食量分别占日采食量的73.52%和73.26%,平均白昼采食时间分别占日采食时间的73.81%和74.79%,阉公猪、阉母猪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关键词: 圩猪 生长性能 采食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远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及分析

养猪 2019

摘要:通过测定定远猪屠宰胴体性状及肉品质,以期为定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0月龄定远猪12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定远猪平均体重达89.69 kg,背膘厚3.74 cm,屠宰率达76.29%,瘦肉率为48.47%,腿臀比为29.12%,肉色评分为3.33,大理石纹评分3.29,眼肌面积为26.09 cm2,失水率为20.94%,肌内脂肪含量为4.87%,拿破率为74.36%.宰后45 min pH为6.16,24 h时降为5.56.定远猪屠体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综上表明,定远猪屠宰率较高,肉质好,但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变异系数较高,可在后期保种过程中适当进行选育,提高定远猪的一致性.

关键词: 定远猪 胴体性状 肉质性状 变异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远猪CATSPER1基因多态性及与产仔数的相关分析

养猪 2019

摘要:利用现代分子标记技术探索了影响猪产仔数的候选基因CATSPER1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性与产仔数间的相关性,为建立产仔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HhaI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264头定远猪母猪的CATSPER1基因exon 1的c.A779G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CATSPER1基因多态性对产仔数影响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CATSPER1基因c.A779G位点在定远猪中存在多态性,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0.0303、0.2727和0.6970,野生型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0.1667,经检验该位点在定远猪群中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GG型个体最低,AA型总产仔数均极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1),AA型个体的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G和GG型(P<0.05),而AG和GG型个体间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等位基因A为定远猪优良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替代G等位基因的效应均为正值,因此选择AA型个体留种有利于提高群体的产仔数.

关键词: 定远猪 CATSPER1 多态性 产仔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安徽地方猪种和5个引进猪种微卫星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养猪 2018

摘要: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5个安徽地方猪种(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和5个引进猪种(巴克夏、杜洛克、皮特兰、大约克夏、长白)的等位基因,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F统计量、Nei's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380个等位基因,10个猪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等位基因数2.274 2~4.513 1,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496 3~0.777 7,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466 8~0.750 4,安徽地方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引进品种。5个安徽地方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分化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59 1~0.239 4和0.113 1~0.407 5。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基因流平均分别为1.418 7和0.887 3。10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41 4~1.628 6和0.196 2~0.710 8。聚类分析显示,5个地方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分别聚为一类,地方品种中圩猪和安庆六白猪首先聚为一小类,再与定远猪聚为一小类,皖南黑猪和皖南花猪单独聚为一小类,最后聚为地方品种类中;引进品种中,杜洛克与大约克夏首先聚为一小类,再先后与长白、巴克夏聚为一小类,最后与皮特兰聚在引进品种类中。该研究中30个微卫星座位在10个品种猪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客观地反映了5个安徽地方品和5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分化,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研究引进品种的多样性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地方猪种 引进猪种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引进猪种与圩猪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地方品种圩猪的最佳杂交父本,实验选择巴克夏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分别与圩猪母猪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体重达90 kg时进行屠宰,进行肉质和肌肉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杜×圩、巴×圩被毛全黑,皮×圩除额头有块白毛外,其余被毛全黑,大×圩和长×圩猪被毛以白毛为主,伴有少许黑斑;皮×圩的屠宰率性能最佳,主要体现在屠宰率最高、背膘最薄、眼肌面积最大,其次为杜×圩猪;杜×圩在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L_(24h)、a_(24h)、b_(24h)、失水率、肌肉总脂肪和游离脂肪含量均优于其他4个杂交组合;皮×圩的肌肉总蛋白质含量、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各杂交猪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建议选择杜洛克猪为生产优质黑毛猪肉的杂交父本;若只考虑生长性能和高瘦肉率,以皮特兰猪为宜。

关键词: 圩猪 杂交 屠宰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CD4基因多态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猪CD4基因部分外显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D4基因SNPs之间的连锁不平衡程度,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SNPs对CD4蛋白的潜在影响,为猪的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相应的分子标记。研究表明,大白猪CD4基因外显子4、6和7都存在一个突变位点,分别可使CD4蛋白T80S、P290L和M348I发生改变;每个SNP位点都有三种基因型,多态信息含量均处于中等多态(0.250.8),而且仅构成两种主要单倍型CTC和GCG型(两者的频率占99%以上)。经序列预测分析可知,两种CD4单倍型纯合子的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存在差异,但三个错义突变是否能影响猪CD4蛋白的功能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CD4基因 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放养和圈养模式下圩猪生长及胴体品质的比较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为了探索出地方圩猪合理的生长肥育模式,选择60 kg左右的圩猪20头,分为圈养组和放养组,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圈养组按照常规饲喂全价配合饲料;放养组白天山林放牧,自由活动和觅食,早晚各补饲1次精饲料,两组饲养至90 kg体重结束。两组分别选择6头90 kg的试验猪进行屠宰,并进行肉质和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放养组日增重为259.1 g,极显著低于圈养圩猪的373.2 g(P<0.01);放养组料重比为3.12,体重增长1 kg,放养组比圈养组少消耗0.98 kg精饲料;放养组的肩胛后沿处、最后肋处、腰荐结合处和倒数第3、4肋处背膘厚分别是51.33 mm、27.35 mm、47.10 mm和37.96 mm,分别比圈养组下降24.4%、32.3%、12.4%和33.1%,差异显著(P<0.05),而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肌内脂肪含量为1.82%,极显著低于圈养组(P<0.01),而pH_(45)、pH_(24)、肉色(L、a、b)、失水率、拿破率、肌肉水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组的酪氨酸(P<0.01)和赖氨酸含量(P<0.05)显著高于圈养组,其他氨基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放养模式虽然延长了饲养周期,但减少了饲料的消耗量,显著降低了脂肪的沉积,提高了酪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是圩猪生长肥育较好的一种饲养模式。

关键词: 圩猪 饲养模式 胴体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乳杆菌对产后母猪初乳品质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

摘要:试验研究旨在探索益生乳杆菌改善母猪初乳品质及产后免疫水平的效果。将相同胎次的60头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头。分别为对照组、益生罗伊氏乳杆菌组、益生唾液乳杆菌组。试验周期为84d,配种后30d至分娩。结果表明:罗伊氏乳杆菌组母猪初乳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唾液乳杆菌组(P<0.05),乳糖、脂肪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三个组无显著差异(P>0.05);罗伊氏乳杆菌组母猪血清白介素2,α、β-干扰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母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益生罗伊氏乳杆菌可提高产后母猪初乳品质及免疫水平。

关键词: 益生乳杆菌 母猪 初乳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PIT-1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7

摘要:目的:研究猪PIT-1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旨在寻找改良猪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猪PI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猪PIT-1基因的Rsa I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杜洛克猪未检测到AA型,BB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等位基因A,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A基因型频率高于AB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低度多态(PIC<0.25);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未检测到BB型,AB基因型频率高于AA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SNP处于中度多态(0.250.05)。结论: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杜洛克猪×淮猪新品系PIT-1基因Rsa I酶位点都存在多态性,但PIT-1基因对猪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PIT-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圩猪体重非线性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养猪 2017

摘要:对圩猪进行了生长曲线拟合,自出生开始每30 d称1次体重,根据平均体重分别利用Logistic、Bertalanffy、Gompertz模型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拟合度最高(R~2=0.999 7),其他两种模式也相对较高,均高于0.997;从极限体重(成熟体重)和最大日增重看,Gompertz模型的极限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74.94 kg和579.21 g,较符合圩猪的体重和日增重范围,因此,Gompertz模型最适合圩猪的生长发育过程,Gompertz方程为:W=174.94 exp[-4.23 exp(-0.006 t)],其拐点分别是(240.29 d,64.36 kg)。

关键词: 圩猪 生长曲线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