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基于SNP芯片检测皖南花猪保种群遗传结构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南花猪(Sus scrofa domesticus)是安徽省乃至中国不可或缺的宝贵猪种资源,研究皖南花猪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和家系结构,对揭示皖南花猪目前的群体状况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中芯一号”芯片(Chinese Chip-1 BeadChip)检测32头皖南花猪的全基因组SNP位点,利用PLINK软件进行观察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和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的计算及连续性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的检测,分析皖南花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通过GCTA软件构建G矩阵,解析皖南花猪群体的亲缘关系;MEGA X软件构建群体进化树,分析皖南花猪群体的家系结构。结果显示,32头皖南花猪共检测到42 662个SNPs位点,满足质控条件的SNP位点有21 317个;群体多态性标记比例(polymorphism marker ratio, PN)为0.500,有效群体含量(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Ne)为3,群体He为0.348,Ho为0.372,平均亲缘系数为0.11。G矩阵的结果显示,大多数皖南花猪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亲缘关系。ROH片段共有884个,ROH平均长度为(12.35±2.17) Mb,个体ROH平均长度为(341.19±139.58) 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39±0.056,保种群的近交程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皖南花猪公猪来源于5个血统。综上所述,皖南花猪保种群群体有效含量偏低,遗传多样性中等,近交程度中等,可能含有少量外来血缘。本研究为皖南花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皖南花猪 SNP芯片 遗传结构 亲缘关系 家系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限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年限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动态影响。本研究依托于河南省信阳市长期定位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22500 kg·hm~(-2)紫云英+80%化肥(G+80%CF)、22500 kg·hm~(-2)紫云英+60%化肥(G+60%CF)、22500 kg·hm~(-2)紫云英+40%化肥(G+40%CF)共5个处理,分析2011、2016、2020年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变化趋势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土壤磷的吸附特征(R~2为0.9804~0.9949,P<0.0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参数变化并不相同。G+80%CF、G+60%CF、G+40%CF处理土壤磷最大吸附量(Q_(max))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磷吸附常数(K)和磷最大缓冲容量(MBC)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2020年较2011年,Q_(max)分别降低了11.30%、12.95%、15.47%,K分别增加了20.73%、22.50%、27.27%,MBC分别增加了8.63%、6.43%、6.28%;CF处理与之相反,土壤磷的Q_(max)随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K和MBC随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与2011年相比,2020年土壤磷的Q_(max)增加了8.80%,K降低了12.20%,MBC降低了2.97%;各处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无规律性变化。CK和CF处理土壤磷的平均解吸率随年限的增加呈降低趋势,G+80%CF和G+40%CF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G+60%CF处理呈降低趋势。相同年份,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较CK降低了土壤磷的Q_(max)、增加了土壤磷的K、MBC、DPS及平均解吸率。相关性分析表明,Q_(max)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呈极显著正相关,MBC与CEC呈极显著负相关,DPS与碱解氮(AN)、有效磷(AP)呈极显著正相关,解吸率(DR)与速效钾(A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 H呈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EC、AP、AK是影响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26.7%、18.5%、16.2%(P<0.05)。综上,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主要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长期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单施化肥效果则相反。综合考虑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以减量20%~40%化肥配施22500 kg·hm~(-2)紫云英效果较好。本研究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磷 吸附解吸 特征参数 冗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剂对发酵牛肉品质、风味特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肉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低,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其难咀嚼、附加值低。为提高牛肉的口感风味,研究本单位的3株专利菌株——W9-3罗伊氏乳杆菌、M3-16副干酪乳杆菌和MY4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制备的单菌和复配发酵剂对牛肉理化、感官品质、生物胺形成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发酵和自然发酵的牛肉相比,添加发酵剂可降低牛肉的pH(均小于5.5)、水分活度(降低0.6%~4.1%)、TBA值和羰基值,抑制组胺、色胺、酪胺和丁二胺等生物胺的形成,提升熟化牛肉的亮度和弹性,降低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和黏聚性。其中复配组优于单菌组。利用SPME-GC-MS方法从焙烤发酵牛肉中鉴定出8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用发酵剂发酵的烤牛肉的风味物质与未发酵和自然发酵相比形成多种新的醇、醛和酮类。感官评价表明,使用发酵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牛肉的组织形态、外观色泽、气味和口感。尤其是复配发酵剂可改善发酵牛肉品质,提升风味,抑制生物胺。本文为牛肉发酵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发酵剂 发酵牛肉 理化品质 生物胺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栝楼—小麦—鸡生态种养模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本文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棚架和鸡舍搭建、种养方法、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与出栏等方面介绍了栝楼-小麦-鸡生态种养模式.采用栝楼-小麦-鸡生态种养模式,产生了显著的效益,每年纯收益可达9.675万元/hm2,与单种栝楼相比,每年增效2.475万元/hm2.该生态种养模式适合北方栝楼产区,可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栝楼 小麦 生态种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5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231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说明这13个主成分可反映42个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从特征值和贡献率来看,果横径、单果重、果形、果肩形状、胎座大小,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株幅、分枝性、茎茸毛、叶面茸毛、花冠色、花药颜色、花柱颜色和果色共17个表型性状是引起辣椒种质表型不同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为40.0时,275份辣椒种质可聚为5个类群。该研究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表型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中适量添加过磷酸钙促进烟苗生长

中南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研究烤烟种子萌发时供给磷元素对烟苗生长的影响,在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试验设置5个质量浓度处理,分别是0(CK)、0.05%、0.10%、0.15%、0.20%,于烟苗5叶期比较各处理基质电导率、主要农艺性状、物质积累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过磷酸钙对电导率有促进作用,随着基质中过磷酸钙浓度的增加电导率升高,浓度0.10%、0.15%、0.20%时增加显著,其中过磷酸钙浓度为0.20%时比不添加过磷酸钙显著升高了97.42%;茎高、茎秆直径、物质积累量、烟苗含水率、根系活力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在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05%~0.15%时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浓度为0.20%时的烟苗茎高、物质积累量、含水率及根系活力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加,茎高比对照降低16.25%,茎叶鲜重降低25.63%,根鲜重降低19.48%,根系活力降低5.86%,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57.73%;叶片叶绿素SPAD在浓度为0.15%时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增加20.92%,至0.20%时则略有下降。表明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可促进烟苗的生长,综合考虑,适宜的过磷酸钙添加量为0.10%~0.15%。

关键词: 烟苗 过磷酸钙 基质 生长 物质积累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下不同生物质炭对大棚辣椒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考察化肥减施条件下两种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在辣椒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氮磷钾总养分量减少30%以上的条件下,生物质炭1号(T1)、生物质炭2号(T2)均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大棚辣椒的产量与品质.与不施生物质炭(CK)相比,T1和T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5.57%和30.54%,辣椒产量分别提高了16.28%和12.66%,差异均显著;T1处理辣椒果实干物质、VC含量均最高,T2处理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最高.综合对比两种生物质炭施肥处理效果,T1处理促进辣椒增产的效果较好,T2处理提升辣椒品质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化肥减施 辣椒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GMS702AB的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发现1个具有雄性不育与单性结实特征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辣椒材料,并对该材料的农艺性状、单性结实坐果率、不同发育时期的不育系单性结实与可育系单性结实内源激素进行测定;利用田间鉴定和显微镜镜检,分析了 F2群体的遗传分离情况,并利用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msw、ms、msms、msc-1开发的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的育性分离比.结果表明: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纵横径较大,可育系与不育系单性结实坐果率明显不同,可育系坐果率为22%,不育系坐果率为43%;不同时期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的赤霉素(GA4)含量显著高于可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田间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表明,F2群体中可育系有97株,不育系有30株,分离比为3.2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确定其育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将该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命名为GMS702AB.本研究提供新的辣椒不育系,有助于辣椒育种和种子生产.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 分子标记 单性结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Ag NO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3.0mol·L-16-BA+2.0 mol·L-1IAA+5.0 mol·L-1Ag NO3+1.5 mol·L-1GA3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0.5 mol·L-1NAA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关键词: 辣椒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外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季棉品种皖棉1331S的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皖棉 1331S 是 2022 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早中熟常规短季棉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2.4 mm,断裂比强度 34.7 cN·tex-1,马克隆值 4.1,纤维品质达到安徽省审定棉花品种Ⅰ型品种标准;2015 年、2016 年安徽省短季棉品种区域试验中,皖棉 1331S 皮棉单产分别比对照(参试品种平均值)增产 4.86%、7.57%.介绍了皖棉 1331S 品种的特征特性,回顾了皖棉 1331S 从育种目标确定、亲本材料创制与选择到杂交选育历时 20 年的育种过程,总结了皖棉 1331S 选育过程中创新采用的短季棉连续春夏轮播聚合育种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 短季棉 皖棉1331S 品种选育 春夏轮播 纤维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